香港节日与公众假期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根据《香港法例》第149章《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公众假期”(条例包括星期日,但本条目所有公众假期天数,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雇佣条例》规定的“法定假日”。公众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数量不同外,适用对象也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银行、教育机构、企业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和政府部门是根据《公众假期条例》的规定放假,其雇员可享每年17天公众假期(俗称银行假)。
- 如非上述机构,则只须根据《雇佣条例》规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雇员可享每年14天法定假日(俗称劳工假);但亦有不少公司或机构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17天假期,下文将有详尽介绍。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另有部分机构是全年运作,不论是根据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雇员亦未必会在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当天放假,或会以个别雇员轮流另日补假的方式放假。
香港假期的种类
本表列出香港的所有公众假期,其中若同时是法定假日,则以黄色显示。除特别注明外,所有公众假期如与星期日或其它公众假期重叠,会于下一个工作日补假。部分依据农历日期的公众假期,会注明其农历日期。
假期名称 | 公历 (西历) |
华夏历法/ 农历 |
假期简介及备注 |
---|---|---|---|
星期日/ 星期天/ 周日 |
所有星期日 (所有星期天) |
大部分的基督宗教教会逢星期日举行主日崇拜。 不是法定假日,但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如非服务行业,通常都以此日为每周休息日。 如与公众假期重叠,该公众假期于下一个工作日(通常是星期一)补假。 | |
元旦 | 1月1日 | 公历新年,通称元旦,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如当日为星期日,1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
农历年初一 | 1月21日至2月22日其中连续三天 即最早为1月21日至23日、最晚为2月20日至22日 |
正月初一 | 农历新年,是中国华夏历法的一个新年。
亦称新年、过年,庆祝农历新一年的开始,会在这个时候拜年。 吉祥物是财神和该年生肖动物。 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任何一天为星期日,农历年初四将订为补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为星期日,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即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
农历年初二 | 正月初二 | ||
农历年初三 | 正月初三 | ||
清明节 | 4月4日、5日或6日之其中一天 (现时清明节已不再出现于4月6日) |
春分之后的二十四节气,传统上是登山扫墓、拜祭先人的日子。
唯一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公众假期。 如当日为星期日,该日之后的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
耶稣受难节 | 3月20日至4月26日其中一个连续的星期五、六、一,连同星期日,连续四天假期 即最早为3月20日至23日、最晚为4月23日至26日 |
日期根据复活节计算表册而定(有争议,详见复活节日期争议条目)。
如3月21日春分当日适逢月圆日,则复活节会在春分后首个星期日(但如春分适逢星期日,则复活节不会在当天,而是在一个星期后的3月28日星期日);如春分当日非月圆日,则复活节会在春分后首个月圆日再之后的首个星期日(倘若月圆日适逢星期日,则复活节不会在当天,而是在之后的一个星期日)。但2021年罕有地不是出现在月圆日(3月26日星期五)后的星期日(3月28日),而是在那个星期日后再过多七天的星期日(4月4日)。 注意计算复活节的“春分”和“月圆”,是根据天主教会历书的定义,和天文学的定义略有不同。计算复活节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则围绕3月20日至22日之间,故未必是同一天),“月圆”相当于农历二月十四日或闰二月十四日或三月十四日。 根据此计算法,复活节最早在3月22日,最晚在4月25日[1]。 在香港,假期则是复活节前两天(星期五、星期六)的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节翌日,及后一天(星期一)的复活节星期一(复活节补假日)。 耶稣受难节是悼念耶稣受难,复活节则是欢庆耶稣复活。坊间通常把这三天假期泛称“复活节”,甚少提及“耶稣受难节”。 此假期可能与清明节重叠,例如1969年、1980年、1985年、1988年、1999年、2010年、2015年、2021年、2026年等,其中2021年的清明节为4月4日星期日,翌日4月5日星期一补假,但4月5日星期一又与复活节星期一重叠,故4月6日星期二以“复活节星期一翌日”名义再补假,并出现三个罕见之处:
在1969年,由于清明节(4月5日,星期六)与耶稣受难节翌日同在一日,故安排于3月31日(星期一)补假。 在1980年,由于清明节(4月4日,星期五)与耶稣受难节同在一日,故安排于3月31日(星期一)补假。 在1985年,由于清明节(4月5日,星期五)与耶稣受难节同在一日,故安排于7月29日(星期一)补假。 1988年起,如泛复活节假期与清明节同在一日,故该假期之后第一个工作日将订为补假日。 现时不是法定假日,复活节星期一、耶稣受难节和耶稣受难节翌日,将分别于2026年、2028年和2030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 |
耶稣受难节翌日 | |||
复活节星期一 | |||
劳动节 | 5月1日 | 源于纪念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发生的干草市场事件,后演变为表扬劳工对社会及经济作出的贡献。
如当日为星期日,5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
佛诞 | 4月28日至5月29日其中一天 | 四月初八 | 纪念释迦牟尼诞辰,亦称浴佛节。
至今以来,只有2012年罕有地在4月28日出现(但未来将于2069、2088年时再出现)外,其他年份最早都只会在4月30日出现(2001年、2020年、2039年等)。 1974年的佛诞,亦罕有地在4月29日出现(但当时佛诞尚未定为公众假期)。 更罕见出现在5月29日,如1955年罕有地在5月29日出现(但当时佛诞尚未定为公众假期),因基本上小满需在5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四月初九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2022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
端午节 | 5月26日至6月26日其中一天 | 五月初五 | 纪念屈原(有争议,详见端午节条目)。
较少出现在5月27日,例如2039年。更罕见的是出现在5月26日或6月26日,因基本上夏至在前者需要在6月20日,而在后者需要在6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五月初六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 7月1日 | 纪念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称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年,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时,其翌日7月2日星期三亦是公众假期,而之后只有7月1日是公众假期,除非7月1日与星期日重叠,以7月2日补假。 如当日为星期日,7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
中秋节翌日 | 9月8日至10月9日其中一天 | 八月十六 | 中秋节源于“嫦娥奔月”的中国神话,吉祥物是玉兔。又因此夜月亮满圆,所以同时以圆月、人月团圆作节日主题。亦由于其节日主题环绕月亮,令其相关活动集中在晚上,故特别把假日设于翌日而非当日,让市民可于中秋节当晚尽情进行活动后,翌日休息。
较少出现在10月9日,如1919、1938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4日才有机会出现。同样地,亦较少出现在9月8日,如2052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七星期一将会以“中秋节后第二日”名义订为补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
国庆日 | 10月1日 |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1997年及1998年,10月2日为国庆日翌日公众假期(但10月2日不是法定假日)。
1999年起,新增劳动节及佛诞为公众假期,同时取消10月2日的国庆日翌日及8月中旬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公众假期(除非10月1日与星期日及/或中秋节翌日重叠,则会于10月2日以国庆日翌日名义补假),以保持公众假期每年17天。 如当日为星期日,10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
重阳节 | 10月1日至11月1日其中一天 | 九月初九 | 起源有多种说法,较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是古时曾有人得神仙指点,谓某年九月初九会有瘟疫爆发,须登山避疫,后来他人纷纷仿效,形成了九月初九登山的习俗,再后来演变成登山之余顺道拜祭先人,所以亦是除清明节外,另一个登山扫墓、拜祭先人的日子,即秋祭。
除1919年、1995年是在11月1日及1976年11月1日于翌日补假外,其他年份都在10月。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九月初十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
圣诞节 | 12月25日 | 纪念耶稣诞辰的基督宗教节日,但同时亦是世界狂欢与消费节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焦点在如何与爱侣共渡、或寻找爱侣、或向意中人表白等爱情事宜上,俨如另一个情人节。节日活动及气氛,则以前一晚(12月24日)的圣诞夜(香港人一般称为“平安夜”)为最高潮时期。
虽是法定假日,但法例容许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选择圣诞节不放假,以冬节代替。 如当日为星期日,12月27日星期二将会以“圣诞节后第二个周日”名义订为补假日。 | |
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 12月26日[2] | 即节礼日,起源有多种说法,现在一般视为圣诞节的延续。香港人普遍误解此日为“拆礼物日”,以为圣诞礼物必须待到此日才可拆开,但其实西方文化圈中,圣诞礼物早在24日晚上圣诞夜(香港人一般称为“平安夜”)、或25日圣诞节早上已经拆开,并无待至26日节礼日才拆开圣诞礼物的习俗。
名称中的“周日”不是指星期日(亦因此不使用“周日”),而是英文Weekday的直接翻译(政府对这天的英文称谓为The first weekday after Christmas Day),坊间通常称为Boxing Day。 如果12月26日是星期日,本假期则出现在12月27日星期一。 2024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
以下日子,虽然不是公众假期,但按照约定俗成,部分机构或会放假或提早下班:
假期名称 | 公历 (西历) |
华夏历法/ 农历 |
简介及备注 |
---|---|---|---|
星期六 | 每个星期六 | 日校中、小学及幼稚园不用上课(除非有活动或补课),股市则全天休市。
2006年前,大部分企业机构上午上班,中午下班、下午放假,亦有全天放假或全天不放假。 2006年,部分政府部门推行五天工作制,实行全天放假,部分非政府机构及企业跟随,全天放假的机构有所增加。 | |
农历除夕 | 1月20日至2月19日 其中一天 |
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正月初一前一天) |
农历新年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为星期日,当日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
中秋节 | 9月7日至10月8日 其中一天 |
八月十五 | 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
1983年至2010年间,如中秋节翌日为星期日,当日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
冬节 | 12月21日或22日 | 即节气中的冬至。部分机构或会提早下班,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或会全天放假,以取代圣诞节假期。 | |
平安夜 | 12月24日 | 圣诞节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圣诞节的日子,当晚更是圣诞节活动及气氛的最高潮时期,较圣诞节当日尤有过之。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 |
除夕 | 12月31日 | 元旦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新年的日子。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名义上,香港每年有17天公众假期(俗称“银行假期”、“写字楼假期”、“红字”、“红日”等,香港版本的日/月/年历上,该17日通常以红色标示),但根据 香港法例第149章《公众假期条例》第2条《释义》,该17天是银行、教育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和政府部门遵守为假期的日子。如非上述机构,并不适用于《公众假期条例》,而只须根据 香港法例第57章《雇佣条例》第39条《假日的给予》 的规定,给予雇员法定假日(俗称“劳工假期”、“工厂假期”等)。但亦有机构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每年17天假期。
任何雇员,只要是《雇佣条例》下的连续性合约,即连续4星期,每星期均为同一雇主工作18小时或以上的雇员(俗称“418”),都可享有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与雇员的休息日重叠(即每星期例假,通常是星期日),应于下一个工作日补假。该补假须并非法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如雇员已按连续性合约受雇满三个月,便可享有相等于雇员该日正常工资的假日薪酬。如果雇主要求雇员在法定假日工作,便须在事前至少48小时通知雇员,并在该法定假日前或后60日内安排另定假日给雇员。如双方同意,雇主可在法定假日或另定假日的30天内安排代替假日给雇员。
法定假日现时为每年14天,一直较公众假期为少,仅部分公众假期同时是法定假日(至2030年为止),即上表以黄色列出的假日。现时除3天泛复活节(即耶稣受难节 、耶稣受难节翌日、复活节星期一)外,其余14天公众假期,均同时是法定假日。较特别是圣诞节,虽为法定假日,但依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可选择以冬节取代(由雇主选择)。
法定假日于1962年制定,当时每年仅有6天,其后数度增加,1977年增至每年10天、1983年增至每年11天、1999年增至每年12天、2022年增至每年13天、2024年增至每年14天、2026年将增至每年15天、2028年将增至每年16天、2030年将增至每年17天,和公众假期一致。
换言之,有部分公众假期(现为3天泛复活节,过往尚有佛诞、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等),属“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至2030年为止),雇主如非《公众假期条例》内指定的机构,及无在雇佣合约注明雇员可享有公众假期的话,便有权要求雇员在“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期间如常上班,且不给予任何补假或补薪。亦换言之,法定假日为一相对逊色的雇员待遇,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所谓的公众假期,其实只是一项额外福利,并非真正属于“公众”的假期。这明显有别于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红色日历”就必定是全民的假期,即使上班者亦必有补假及/或补薪的安排。
理论上,如非《公众假期条例》指定的机构,任何雇主都可自行选择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按照不成文传统,除了《公众假期条例》指定的机构外,俗称“白领”(主要是文员和会计工作)的行业企业是根据公众假期放假,只有俗称“蓝领”(传统上指第二产业,现在可泛指“白领”以外的大部分工种)的行业才会根据法定假日放假,例如制造、建造、纺织、维修、贸易、工程、传媒、保安、洁净、运输、物流、批发、零售、餐饮、酒店、客户服务等,以上述行业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即使是文职岗位雇员,通常也是根据法定假日放假。
199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大幅飙升,部分原本给予公众假期(每年17天)的雇主,看准雇员求职困难,于是纷纷改为只给予法定假日(1998年为每年11天、1999至2021年为每年12天),以在不加薪的情况下,削减雇员假期及增加工时。只能享用法定假日的雇员,一度有增加趋势。
早在1981年6月,香港政府曾就这两种假期制度分歧的问题,展开公众咨询,研究统一的可能性,咨询结果一如所料:劳方要求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众假期一致,而资方则反对增加法定假日。政府便采取折衷方案:先于1983年起,新增1天法定假日(详见下文“香港节日的演变”),打算日后再检讨。但自此以后,此事便不了了之,再无下文。至1999年,才因新增劳动节,而令法定假日增加1天至每年12天,但与每年17天的公众假期相比,仍然少了5天。而民间、工会组织、甚至个别以争取劳工权益为重点政纲的议员,对法定假日此一相对逊色的雇员待遇、两种假期制度分歧的态度,亦一直十分冷淡,鲜有不满声音。
2008年5月,立法会议员李卓人提出私人议案,建议把所有公众假期纳入法定假日,虽然出席议员过半数赞成且仅一名议员反对,但在分组点票制度下,仍被否决[3]。
2012年2月,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唐英年,参选政纲提及建议逐步增加法定假日,由当时的每年12天,每年递增1天,直到5年后增至每年17天,和公众假期一致为止。但随着唐英年落选,此事又再不了了之[4]。
2020年1月14日,因2019年反修例运动的严重社会动荡及人道危机,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多项民生政策措施,包括建议逐步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众假期一致,交由劳工顾问委员会讨论。
政府于2021年3月5日刊宪《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5],该条例草案于同月17日提交立法会,同年7月7日获立法会通过,同月16日刊宪[6],落实2022年起,法定假日每两年递增1天,即逢双数年份,均把1天“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纳入法定假日,依次为佛诞(2022年)、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2024年)、复活节星期一(2026年)、耶稣受难节(2028年)、耶稣受难节翌日(2030年),至2030年,法定假日将和公众假期一致(星期日除外)。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述,雇员必须符合“418”,方能享用法定假日。一些兼职或临时雇员,由于工时少于每星期18小时及/或雇用期少于连续4星期,又或一些无良雇主,为合法逃避《雇佣条例》规定的雇员福利(包括及不限于法定假日),逐刻意安排雇员每工作少于4星期便停工一段时期,致不能构成“418”,这些雇员连法定假日也不能享用,他们不论在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上班,雇主也有权不给予任何补假或补薪,这也造成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绝大部分日校中、小学及幼稚园,除了所有星期六、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当天放假外,还有很多其它假期。例如农历新年、复活节和圣诞节,除了星期六及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当天外,还会另外于星期一至五放假约5至10天,可以串连成连续约10天或以上假期。每年有1至3天教师发展日及1至3天学校自决假期,学生不用回校上课。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为最长暑假,个别专上院校,更早在4月下旬已开始暑假,至9月上旬完结,为期长达约4个月。一些学校大型活动(例如运动会、家长日、旅行、毕业礼等)翌日、国父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公历11月12日)等,亦可能会放假一天。道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道祖诞(农历二月十五)、孔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孔圣诞(农历八月廿七或公历9月28日),或会放假一天。而伊斯兰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会放假数天。有少数族裔学生的学校可能会专设特定族裔、宗教假期,或要由学生自行请假。个别国际学校会设立与联系国家相关的节日(如国庆)为学校假期。
2022年,因应第五波疫情,加上政府需征用校舍作全民强制检测(后期宣布已暂缓,及后不了了之),因此暑假将调整到3月初至4月复活节后,而该学年的最后一个上学日将延迟至8月12日。
此外,由于在近年立法会及区议会选举中,需借用部分学校校舍作票站,需在投票日翌日早上才能把校舍归还校方,因而妨碍学校的正常运作,更有学校因此而不借出校舍作为票站,故教育局根据选管会建议,在2020年6月向学校发出通告,要求所有学校(不论有否借出校舍作票站)须把立法会及区议会选举(不包括补选)投票日翌日,订为学校假期[7],以减低投票对学校运作的影响。
“学校假期”一般是指学生不用回校上课,但亦可能须回校出席活动或补课,期间学校教职员未必放假。
节日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维持日数 |
---|---|---|---|
圣诞节及新年(元旦)假期 |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 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 10日 |
农历新年假期 |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 12日 |
复活节假期 |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 9日 |
暑假 |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 51日 |
节日与港人生活
香港节日的演变
孔诞列作公众假期的讨论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