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局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医局街(英语:Yee Kuk Street)是香港九龙深水埗的一条单向街道,与荔枝角道平行。东南面起自界限街,西北端左转连接九江街,这一段长约600米。
医局街在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西北面的发祥街起另有一小段,只有约60米,该处为医局街555号怡高工业中心,医局街尽头为宏昌工厂大厦东南面前的丹荔街[2],车辆只准左转入丹荔街,绕到宏昌工厂大厦北面,可驶出荔枝角道,或绕回医局街。
医局西街
医局西街位于北长沙湾工业区内,在1920年代初填海规划中,原本会与医局街连接[3],但及后由于更改土地用途,两条街最终未能连接,相距甚远;为方便辨识,比较短的一段1970年代改名为医局西街。医局西街长约170米,南端起于青山道,北接一条掘头路荣达街(即龙翔工业大厦通往1楼A的后门),中间穿过永康街和琼林街。
历史
医局街邻近的深水埔公立医局而得名。1920年代整条街皆为楼高三、四层的唐楼。后来因人口急剧增加,政府于1955年修订《建筑物条例》,放宽对建筑物高度的规定,间接导致这些楼宇一一拆卸重建[4]。
医局街与桂林街交界的一栋唐楼,是钱穆及唐君毅等人在1950年代所创的新亚书院旧址。在“荔枝角道╱桂林街及医局街发展计划”下,亦难逃清拆的命运。市区重建局发言人表示会准备在该旧址建造纪念公园, 以反映新亚书院过去在区内的历史,并且弘扬新亚精神[5]。
依据1960年代末的深水埗地图,可发现南昌街与北河街之间的医局街,曾设有一个露天站头“深水埗码头总站”[6]。虽然今天的医局街距离海边超过850米,但在西九龙填海之前,医局街旁的通州街其实已经面临海旁,昔日的深水埗码头就是位于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所以在填海工程前,医局街与海旁也只有相隔百多米。而当年以深水埗码头为总站的巴士线包括有1956年开办往返九龙城码头的九龙巴士12A线、1963年开办往返荃湾码头的九龙巴士33线、1970年开办往返石荫的九龙巴士35A线与往返九龙城码头的九龙巴士2B线、以及1971年开办往返中葵涌的九龙巴士33A线等。但随着线路延长和深水埗码头在1999年迁移等因素,今天这些路线已经大幅改变或甚至取消。
相关新闻
2011年有报导,医局街一块T形旧式街牌从大厦外墙不翼而飞[7]。
市区重建
市区重建局于2005年3月展开一项“荔枝角道╱桂林街及医局街发展计划”,涉及桂林街与钦州街之间一段医局街与荔枝角道共17幢楼宇,地盘占地3,339平方米,于2015年落成。市建局于2012年进行招标。经过公开招标,由长江实业之全资附属公司Grandwood Investments Limited竞投获得,估计投资总额近20亿港元[8]。重建后会有3幢楼高23层的住宅大楼及一个商用平台[9]。由3座大厦组成、合共提供402个单位,以三房单位作主打,最高楼层达42楼。基座由香港城市大学持有,为教职员及学生提供配套及设施。
唯2009年时,市区重建局强调,有关单位不会只以长者为销售对象,售价会以市场价格釐定。当局亦会预留部分商铺,引入专为长者服务的社会企业[10]。但最终未有落实。
沿路地点
- 深水埗公立医局:医局街137号。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建于1930年代,现为“深水埗美沙酮诊所”。
- 医局街170号: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的三层唐楼,现为一间装裱字画及制造画框的公司。
- 深水埗天后庙:医局街 180-184号,建于1901年。
-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医局街176-178号
-
深水埗公立医局
-
深水埗天后庙
交汇道路
交通
医局西街有一条红色小巴路线途经,并以此作为总站。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