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龙(属名:Supersaurus,意为“超级蜥蜴”)是一属梁龙科的蜥脚类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约1亿5300万年前)的北美洲。模式种薇薇安超龙(Supersaurus vivianae)的标本首先于1972年由德塔的薇薇安·琼斯(Vivian Jones)所发现,在科罗拉多州莫里逊组中间的丛盆段(Brushy Basin Member)出土。[1]潜在的第二个种洛里尼杨超龙(S. lourinhanensis)(目前为独立的迪涅鲁龙属)来自葡萄牙的同时代地层。[2]关于超龙是否为独立物种一直存在争议,也可能是较大的重龙个体。无论如何,超龙都作为目前已知体型最长的恐龙之一,估计身长达到34米。
超龙属 化石时期:晚侏罗世
| |
---|---|
超龙的骨架模型,展示于北美古生馆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脚下目 Sauropoda |
科: | †梁龙科 Diplodocidae |
亚科: | †梁龙亚科 Diplodocinae |
属: | †超龙属 Supersaurus Jensen, 1985 |
模式种 | |
†薇薇安超龙 Supersaurus vivianae Jensen, 1985
| |
其他物种 | |
| |
异名 | |
属的异名
种的异名(薇薇安超龙)
|
在已知最大型的恐龙之中,超龙有保存相对良好的标本。估计身长可达33至34米,体重约31.8至36.3吨。[3]
首个被描述的超龙标本是个推测来自大型梁龙科的单独骨头。编号BYU 9024标本—一个大型颈椎—与其他后来归入超龙的标本采集于同一地点。[4]该脊椎测量长138公分,是已知最巨大的颈椎。[5]然而迈可·泰勒和马修·维德尔将其归入重龙,[6]而柯提斯(Brian Curtice)在一篇尚未发表的论文摘要提到将之重新归入超龙。[7]
更完整的WDC DMJ-021标本归入超龙显示其解剖构造近似迷惑龙,但体格相对没那么粗壮,并有条特别加长的颈部,成为已知颈部最长的蜥脚类之一。[3]
超龙的初始遗骸于1972年在旱台采石场出土,仅有几块骨头,主要有肩胛骨、坐骨、尾椎。詹姆斯·詹森描述了超龙,并将BYU 9025(原BYU 5500)的肩胛鸟喙骨指定为正模标本。该肩胛骨站立时高2.4米。标本早在1973年就先非正式命名为超龙,[8]但过了十几年后才成为正式发表的名称。[9]
研究蜥脚类的麦金托什(Jack McIntosh)一度认为BYU的超龙标本其实是个较大型的重龙物种,但后来表示有证据支持超龙是个有效属。[10]
一个完整度较高的标本WDC DMJ-021于1986年由当时在怀俄明州康弗斯县健行的弗莱(Brandon Flyr)和雷思可(Bart Lesco)所发现并通报给土地拥有者。1996年购买此地的家庭将该标本命名为“金宝”(Jimbo)。2007年发表了描述并归入超龙。标本包含约骨架的30%。目前保存于怀俄明恐龙中心。对WDC DMJ-021及其他过去归入超龙的标本进行比较,以确认旱台采石场哪些材料属于该属;结果显示一系列尾椎及一个尺骨可能来自某别种梁龙科。[3]
超龙原始标本的描述者詹森同时记载了另一种巨型蜥脚类的发现,命名为麦氏“极龙”("Ultrasaurus" macintoshi[9]/后更名Ultrasauros macintoshi),正模标本是编号BYU 9044的背椎,后来发现跟超龙是相同物种,且很可能与超龙原始标本属于同一个体,因两者都在同一采石场出土。因此极龙成为超龙的异名,因超龙先命名有优先权,极龙于是弃用。[12]
同地点发现的其他骨头起初认为属于超龙,如BYU 9462的肩胛骨,实际上来自腕龙,很可能是高胸腕龙的大型个体(却非破纪录的巨型物种,只比坦桑尼亚发现/展示于柏林自然史博物馆的长颈巨龙稍大)。[12]
由于将超龙和腕龙的骨头混为一谈,造成估计出极龙身长25至30米、肩高8米、身高15米、体重介于70至180吨,来到与蓝鲸、同样可疑的巨体龙同等级。[13]
极龙的命名同样有段曲折历史。原定选择Ultrasaurus作为属名,并自1979年发现起便为媒体广泛使用。然而学名需发表一篇描述才能成为正式。但就在1985年詹森正式发表Ultrasaurus前,金海墨已在1983年使用了Ultrasaurus来描述一种韩国巨型蜥脚类,与詹森的Ultrasaurus不同且较小型,但由于金将肱骨与尺骨混淆而认为其同样庞大。尽管命名逻辑有误,金的Ultrasaurus合乎命名法的规定并具优先权(即使变成疑名也是)。于是詹森1985年的发表必须更换一个新的属名(因Ultrasaurus已被金抢先使用),1991年在奥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建议下更名为Ultrasauros。
但后来发现这些标本来自已知两个不同属后,极龙成为超龙的次同物异名。至于来自腕龙的部分只是参考标本,使超龙免于成为腕龙的异名。超龙命名的正式发表较早,因此优先于极龙。
在超龙原始标本采石场附近发现另个梁龙科标本BYU 5750(背椎)曾被命名为艾氏重梁龙(Dystylosaurus edwini),现也归入超龙。[14]
多数关于梁龙科的分类研究都将之划分为两个主要次演化支:梁龙亚科(离梁龙较近、离迷惑龙较远)、迷惑龙亚科(离迷惑龙较近、离梁龙较远)。最早人们认为超龙与重龙类似,因此属于梁龙亚科。但当较完整的WDC DMJ-021标本归入后,多数后续研究倾向支持超龙与迷惑龙亚科较近缘。[3]然后后来某些研究对此提出质疑,如2011年Whitlock在一份梁龙科亲缘关系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迷惑龙本身处于梁龙科演化支的基础位置,从而让包括超龙在内的其余迷惑龙亚科实际上在演化位阶上更贴近梁龙亚科并归入后者。[15]
2015年以标本为基础的梁龙科分类分析将洛里尼杨迪涅鲁龙(Dinheirosaurus lourinhanensis)与超龙划分在一块,且很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超龙物种:洛里尼杨超龙(Supersaurus lourinhanensis)。[2]2020年莫里纳培瑞兹和拉腊曼迪的书籍也采用了此观点。[16]
梁龙科 Diplodocidae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