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灭绝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

Quick Facts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袋狮
化石时期:2.0–0.046 Ma
上新世末至更新世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类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狮科 Thylacoleonidae
属: 袋狮属 Thylacoleo
Owen, 1859
Close

描述

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丛带及河谷等地进行猎食。

袋狮的最近亲是草食性袋熊树熊。它是所有现存及已灭绝哺乳动物中,咬劲最强的,重101千克(223磅)公斤的袋狮一咬可以媲美一头重250公斤的狮子,研究也显示,袋狮会狩猎比它还大型的猎物。[1] 它会猎食像双门齿兽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动物。它是有袋类中专门的猎食者[2],它的前肢极度强壮,有可收缩的爪,这都是有袋类中未曾有过的。它有锋利的裂齿及强壮的颚肌,可以从猎物撕开一大片的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估计它有可能会攀树,并保存猎物的腐肉(类似于现存的花豹[3]

袋狮肩高71 cm(28英寸),长114 cm(45英寸)。它们平均重101至130千克(223至287磅),个别的可重达124至160千克(273至353磅)。[4] 它们的体型差不多像雌狮及老虎

齿列

Thumb
袋狮头颅骨,可以看到其特化的门牙与裂肉齿

从袋狮的齿列可得知其为一种十分特化的肉食动物。和其他双门齿目一样,袋狮自上颌骨下颌骨各长出一对大门牙,其外型已演化成类似于犬齿。袋狮齿列最特殊的特征在于其巨大、类似利刃的裂肉齿。当上下前臼齿咬合时,其效果就类似于剪刀,可以将肉从尸体上扯下,或是咬碎骨头。 袋狮的颚肌十分发达,提供强大的咬合力。以体型比例来说,袋狮拥有全哺乳动物中最强的咬合力,一头 101 公斤的袋狮其咬合力相当于一头 250 公斤的非洲狮[5]。透过研究X射线电脑断层扫描所构成的三维模型发现,袋狮杀死猎物的方式与现生的大猫有所不同。袋狮透过其门牙咬开猎物的血肉,并利用其裂肉齿直接咬穿猎物的气管脊髓血管总颈动脉或是颈静脉英语Jugular vein)。一般非洲狮需要约 15 分钟才能使猎物窒息而死,而袋狮只需要仅仅不到 1 分钟。袋狮特殊的齿列十分适合猎捕大型猎物,但在捕捉小型猎物上几乎无用,这也可能是它们灭绝的原因之一[6][7]

化石

袋狮的化石澳洲多个位点都有发现。于2007年,在纳拉伯平原下的山洞中就发现了整副袋狮的骨骼头颅骨,估计它是在平原隙缝中摔死的。[8] 另外,亦发现了一头幼狮在其母狮育幼袋中的化石。

Thumb
袋狮的骨骼化石。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