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鸟龙属(属名:Saurornithoides)是种手盗龙类恐龙,属于伤齿龙科,生存于晚白垩纪。如同其他的伤齿龙科恐龙,蜥鸟龙是种掠食者,可用后肢来快速地奔跑,并拥有极佳的视力与听力。
蜥鸟龙的属名在希腊文里,sauros意为“蜥蜴”,ornithos意为“鸟类”,而oid意为“外形”;蜥鸟龙与鸟类祖先有相近血缘,因此这些名称相当适合它们。
蜥鸟龙的身长估计有2到3米,而重量为23到54公斤。它们拥有大型眼窝以及立体视觉。它们可能拥有好的夜间视力。蜥鸟龙拥有长而低矮的头部、扁平的鼻口、锐利的牙齿、以及相当大的脑部。如同其北美洲近亲伤齿龙,科学家们推测蜥鸟龙拥有长手臂与用来抓握的手部,可用来捉住活生的猎物,例如小型动物。如同其他的伤齿龙科恐龙,蜥鸟龙的第四脚趾拥有长趾爪。
蜥鸟龙的唯一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是由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在1924年所命名。模式种是蒙古蜥鸟龙(S. mongoliensis)[1]。在1974年,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命名了第二个种,S. junior。化石发现于蒙古的纳摩盖吐组(Nemegt Formation),被认为是蒙古蜥鸟龙的近亲。在2009年,新研究将该种独立为新属,扎纳巴扎尔龙(Zanabazar)[2]。另外,1994年发现的部分后肢(编号IVPP V 10597)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的幼年个体,但是在2012年被发现是一个新属,命名为柯瑞氏菲利猎龙(Philovenator curriei)。[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