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代龙属学名Varanops)又名蜥面龙,属于合弓纲盘龙目蜥代龙科,身长约1米,生存于晚二叠纪早期的北美洲。在二叠纪晚期,蜥代龙是少见的仅存盘龙目动物之一。蜥代龙必需面对丽齿兽类恐头兽类等优势肉食性动物的竞争,同时双孔动物也逐渐演化成衍化的物种。蜥代龙在二叠纪晚期之初消失。

Thumb
蜥代龙的骨架模型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蜥代龙属
化石时期:279.5–272.5 Ma
二叠纪早期
Thumb
Thumb
蜥代龙的重建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合弓纲 Synapsida
科: 蜥代龙科 Varanopidae
亚科: 蜥齿龙亚科 Varanodontinae
属: 蜥代龙属 Varanops
Wlliston, 1914
模式种
短喙蜥代龙
Varanops brevirostris

(Willinston, 1911)
异名
  • Varanosaurus brevirostris Williston, 1911
Close

蜥代龙的最初化石发现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在1911年,Samuel Wendell Williston将这些化石建立为巨蜥龙的第二个种,Varanosaurus brevirostris[1]。在1914年,Williston将这些化石建立为新属,模式种短喙蜥代龙Varanops brevirostris[2]。蜥代龙的身长可达1米[3]

正模标本(编号FMNH UC 644)是一个保存良好、关节仍连接、接近完整的头颅骨、下颌与身体骨骼。化石发现于德克萨斯州的贝勒县,属于阿罗优组(Arroyo Formation),地质年代约2亿7950万到2亿7250万年前,相当于二叠纪的空谷阶乌拉尔阶。之后在相同挖掘地点、同一地层组,发现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颅骨与下颌(编号FMNH UR 2423)、一个完整的头颅骨与下颌(编号MCZ 1926)、一个部分身体骨骼(编号FMNH P 12841),都被归类于蜥代龙[4]。近年在德克萨斯州的泰勒县,发现一个关节仍连接的身体骨骼,骨头上有齿痕[5]。另外,奥克拉荷马州科曼奇县发现一些蜥代龙标本(编号OMNH 73156-73178),属于Garber组地层,地质年代相同[4]。这些奥克拉荷马州化石来自于至少三个个体,是当地出土的第一批蜥代龙科化石[6]。德克萨斯州泰勒县的Vale组地层,也出土一个部分身体骨骼(编号TMM 43628-1),地质年代也相同[4]

蜥代龙是蜥代龙科模式属。根据Robert R. Reisz等人在2010年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蜥代龙是蜥齿龙Watongia的姊妹分类单元,都属于蜥齿龙亚科[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