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所謂的心理複合體,最近在小說中用於指代被青春期前女性角色吸引的成年角色(通常是男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根据日本字典及部分书籍的观点,萝莉控(日语:ロリコン rorikon,俄语:Лоликон,罗马化:Lolikon,英语:Lolicon)是指成年人对少女或幼女抱持性欲和恋爱感情的情况[1][2]:32-36[3][4];而西方学者及部分日本书籍的观点则定义它是指被虚构的年轻女性或童颜角色吸引的情况,亦可指一种以带性挑逗或色情意味的方式描绘上述虚构角色(萝莉)的题材[5][6][7][8]。萝莉控即萝莉塔情结(日语: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亦是它的一部分结合而成的新造语。
萝莉控一词源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撰写的小说《罗莉塔》。此一用语于1970年代传入日本——当时日本的媒体和消费者文化开始以带性意象的方式描绘少女,同时这类型的意象亦出现在成人漫画当中。到了1980年代,日本出现了萝莉控热潮,御宅族开始以此一用语代指认为美少女角色拥有吸引力的情况。之后由于美少女角色的意象变得更为多元,故他们开始把萝莉控的使用范围限定于童颜角色上。萝莉控漫画使得情色漫画的创作者纷纷改用少女漫画的画风(即人物较为圆润、不写实的画风),创造出“可爱情色”(かわいいエロ)这种风格。它令更多人认为二次元角色拥有吸引力,并推动日后萌系画风的发展。
宫崎勤事件在1990年代引起日本社会对有害漫画的道德恐慌,自此萝莉控漫画便成为日本内外的批判对象。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地已把“持有露骨刻画孩童或童颜角色的作品”定为刑事罪行。像日本、美国般的国家则以表达自由的名义容许人们发行和持有这类型的作品[9]。 反对者与支持者之间尚对萝莉控作品与儿童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的关系有着不少争议。
萝莉控是“萝莉塔情意结”的混成词。“萝莉塔情意结”源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撰写的小说《罗莉塔》(1955年),并在之后透过罗素·特莱纳的大众心理学著作《萝莉塔情意结》传入日本[10]。亚当·斯特普尔顿(Adam Stapleton)写道,特莱纳在当中描述了男性被处于青春期或之前的少女吸引的情况[11];而高月靖则表示特莱纳描述的是少女被中年男性吸引,与之后的定义相反[12]。1972年,涩泽龙彦对《萝莉塔情意结》的后一种定义评论道:“我们应该改从亨伯特或纳博科夫的视角来看,但这难道不是问题吗?”[13]。高月表示,之后其定义慢慢演变成现今的状况[12]。
故此在当时的日本,此一用语指的是“恋童性欲望”[14],并用于代指中年男子跟少女结为伴侣的状态[15]。而其略称萝莉控来源也是不详,它可能在1970年代末为人使用,并于1980年代广泛传播[12]。一说认为,是当时的萝莉控地下杂志把“萝莉塔情意结”简化成“萝莉控”[12]。它的意思在此期间亦出现了变化,变得更与虚构作品有关[16]。日本社会一般视之为跟恋童接近的概念[17][a]。对派翠克·加布雷斯(Patrick W. Galbraith)而言,御宅族多用萝莉控代指对日本漫画、动画、电子游戏的少女或童颜角色(萝莉)[22]产生欲望的情况。加布雷斯亦视之为对虚构角色的欲望,能够从虚构作品中得到满足。不过萝莉控的意思尚有争议及没有清晰定义[23][19],加布雷斯认为,对于御宅族而言,萝莉控不能等同于恋童[b]和儿童色情制品[c][23]。《成人游戏文化研究概论》著者宫本直毅则表示,萝莉控跟恋童和恋青少年等用语重疉,不过前者只是较为通俗[2]:32-36——其与西方形容各种年龄偏好的用语相比,较偏离心理学规范[24]。
漫画编辑兼评论家赤木旭写道,有关用语的意思在1980年代间出现了变化——从一开始他们会以之形容较年长的男性跟少女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不过后来则用以形容动漫角色的“可爱度”及“少女度”所带给人的吸引力[25]。漫画编辑兼评论家永山薰同样认为,萝莉控指的是认为可爱事物具吸引力,而非认为少女具吸引力[26]。上述评论家将其描述为对“漫画式”人物、“可爱”、“圆润”、“二次元”的欲望;而此一欲望并不适用于三次元本身[16]。不过,日本编辑青山正明、志水一夫、齐田石也等会在1990年代把萝莉控套用在认为三次元少女具吸引力的情况[27]。在1980年代,只要漫画家以漫画和带情色意味的风格去绘画可爱少女角色,那么即可以“萝莉控”称呼该作品[28]。在此一语境下,“萝莉塔情意结”可用其他用语代替,比如二次元情意结(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恋二次元(二次元コンフェチ)、二次元禁断症候群(二次元コン症候群)、美少女症候群(美少女症候群)、“有病”(病気)[29]。到了1980年代中期,亦即萝莉控热潮结束时,绘画色情漫画的漫画家开始把女性角色的体型画得更为多样,令萝莉控一词的意思演变成只涵盖以童颜女性角色为主题的漫画[30]。
在宫崎勤事件发生后,日本民众对萝莉控的看法亦起了变化,当时日本传媒把之跟萝莉控划上联系(参见#历史)[31][32]。加布雷斯写道,当今的御宅族还是会使用萝莉控一词,以此表达认为虚构角色拥有吸引力的情况[31]。一些御宅族更把自身只偏爱虚构角色的倾向称为“二次元萝莉控”[23]。萝莉控一词已成为日本国内外评论日本漫画、日本流行文化、性文化的关键话语[33][34]。有关萝莉控的不同定义见下表:
出处 | 定义 |
---|---|
镜裕之 (《非实在青少年论》著者,成人游戏编剧) |
“认为细小圆润可爱的角色有吸引力,此一欲望跟现实女童无关”[35]。 |
派翠克·加布雷斯(Patrick W. Galbraith)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著者) |
“认为青春期前的少女有性吸引力”(2009年)[36]:128。 “并不是被现实少女所吸引,而是受少女漫画及角色吸引”(2021年)[37]。 |
永山薰 (《成人漫画研究史》著者) |
认为萝莉控是被角色而非现实吸引[8]。 |
凯瑟琳·基特里奇(Katharine Kittredge) (英语系教授) |
“对描画少女的画作产生欲望,不等于对现实少女也有欲望”[7] |
稀见理都 (《成人漫画表现史》著者) |
萝莉控没有清晰的定义[38]。 |
宫本直毅 (《成人游戏文化研究概论》著者) |
萝莉控跟恋童、恋青少年等用语重疉[2]:32-36。 |
青山正明 (日本作家) |
想“跟少女发生性行为”,但意识到这是犯罪的人[39]。 |
目方海里 (《Mr.Dandy》编辑) |
认为青春少女有吸引力的人[40]。 |
《广辞苑》 | “把少女或幼女视为性对象的爱好”[3]。 |
少女漫画在1970年代开始复辟,漫画家在当时尝试为之引入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叙事,并在剧情上加入心理学、性与性别方面的元素[41]。这些作品成功打入成年男性市场,并使得一些男性漫画家开始创作少女漫画[42]。和田慎二的《我在白菜地绊到》(キャベツ畑でつまずいて,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是最早使用“洛丽塔情结”一语的漫画。这部漫画在少女漫画杂志《别册玛格丽特》1974年7月号上发表。在作品当中,有男性角色形容路易斯·卡罗有着“只喜欢小孩子的怪癖”。因此可推测受众是理解这个圈内笑话的成年男性读者[43]。早期萝莉控作品借鉴了少女漫画的描画手法[44][45],并受到女性创作给男性观看的色情漫画影响[46]。
日本大众传媒自1970年代伊始便十分聚焦于“少女”意象,视之为可爱、纯洁、浪漫的化身,向人们展示“应奉为理想的爱”[47]。1969年,日本出现首本在当地制作的少女裸体写真集《Nymphet 12岁的神话》(ニンフェット 12歳の神話),不过这类型的作品在初期较具美术成分。当地在1972至1973年亦出现了爱丽丝热潮,因这股热潮而催生的少女写真集同样包含裸照在内[48]。日本禁止作品露出阴毛的法律可能使得拥有这类意象的漫画和写真集能够得以广泛传播[49][50][d]。
1979年1月,山本隆夫拍摄的《LITTLE PRETENDERS》(LITTLE PRETENDERS 小さなおすまし屋さんたち)正式出版[52]。这部作品为拍摄了5名全裸日本少女,对少女写真业界构成重大影响[52][53]。由于这本写真集吸引了不少想观看女性性器官的人士,故此出版商方面亦随着需求本身而加印[54]。最终卖出了过20万本[55]。同年“萝莉控漫画之父”吾妻日出夫等人的萝莉漫画同人志《Cybele》创刊,并于Comiket上对外出售[56]。吾妻在杂志上发表了一部戏仿自《小红帽》的著名改编漫画[57]。当时的少年漫画和色情漫画多采用剧画风格,亦即以锐角、深色阴影等技巧来使角色显得尽量迫真写实[58];吾妻则采用少女漫画的“欠写实风格”,以浅色阴影和圆滑线条来绘制角色,他认为这样的作品“才够色情”[58]。他的画法给合了手冢治虫笔下角色的曲线身材和少女漫画当中“富感染力的圆脸”,开创出“美少女”和“可爱情色”(かわいいエロ)这两种风格[59]。吾妻的漫画亦具有一定幽默和戏谑成分;起初只有少数读者认为这类作品“够色情”,但它的粉丝群一直扩大[57][60]。吾妻的漫画令色情漫画界远离写实风 ,纷纷改用更为不写实的风格[57]。这两部作品掀起了之后的萝莉控热潮(下述)[52][61]。Comiket原本由女性参与者(1975年首届Comiket举办时,9成入场者是女性)主导,但在萝莉控漫画的影响下,Comiket开始吸引不少男性入场。到了1981年,男女入场者的比例各占5成[62]。由男性主导生产和消费的萝莉控作品,是在回应由女性主导生产和消费的Yaoi题材作品[63]。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掀起了一股萝莉控热潮,市面上出现大量以含性意味的方式刻画还没性成熟的少女的漫画、写真集、影像[64]。同时市面上亦出现了以萝莉控为主题的专门志,比如《柠檬人》、《漫画Burikko》、《漫画Hot Milk》、《Melon Comic》、《Halfliter》[65][66]。1982年,萝莉控成为了日本年轻人的流行语[67],开始有人公开自称为“萝莉控”[68],并出现首本洛丽塔专门志《嘿!兄弟》[69]。同年内山亚纪的萝莉控漫画《安德罗三人组》开始连载,并为大众媒体关注[70][71][72]。萝莉控热潮跟御宅族文化的兴起有着莫大关系[73];御宅族一语在1983年于《漫画Burikko》上首度以书面形式出现,笔者用它代指令人不快的粉丝[74]。《漫画Burikko》原是一本非营利剧画杂志;编辑大冢英志后来在1983年决定把它重新定位,使之成为萝莉控杂志[75]。大冢创立这本杂志的初心就是向市面推出“男性向的少女漫画”[76][e]。杂志内的作品多沿用吾妻的圆润风格,它们亦很少刻画角色间的露骨性行为[78]。《漫画Burikko》后来收到读者反馈,当中要求它不要再把写真偶像的写真印在封面上。致使《漫画Burikko》在1983年11月开始放弃这种做法,并在封面加上副标题——“完全美少女漫画杂志”(絶対美少女コミックマガジン)[79][f]。不过《漫画Burikko》在当时属于小众,与大多漫画杂志不同[80]:71-72。萝莉控杂志会定期发表冈崎京子、樱泽惠理香等女性漫画家的作品[78];以及内山亚纪等一众男性漫画家的作品[81]。内山亚纪的作品曾刊于各大业余杂志和主流漫画杂志上。前者的例子有《柠檬人》,后者则包括《周刊少年Champion》 [82]。首部萝莉主题的成人动画《萝莉塔动画》则在1984-1985年期间推出[83]。
早期萝莉控较为追捧《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1979年)的克蕾莉丝以及《未來少年柯南》(1978年)的拉娜——上述两部作品皆由宫崎骏负责执导[84]。克蕾莉丝很受当时粉丝欢迎,致使《月刊OUT》、《Animec》、《Animage》等一众动画杂志和同人作品都会探讨她的吸引之处[85][28]。该些讨论聚焦于她的少女特质和“有多‘童话’”[65]。早期萝莉控作品多包含机甲与美少女的元素在内[86]。永山薰为此举出了一个著名例子——于1981年日本科幻大会上公映的《DAICON III》,并表示由此可见,科幻在御宅文化发展伊始便跟萝莉控有着密切关系[87]。 像《魔法小仙子》(1982-1983年)般的动画虽为少女向,但由于它聚焦于美少女主角,所以亦赢得成年男性的好评,令他们决定为它创立粉丝俱乐部[88]。海伦·麦卡锡认为,萝莉控动画扎根于像《魔法小仙子》般的魔法少女作品之上——后者会令少女与成年女性的界线变得模糊[89]。
色情漫画的萝莉控热潮于1984年终结[90],有关地位让位给“美少女”系色情漫画[91]。在热潮将近结束时,由于“大多色情漫画的读者和创作者对萝莉无感”,不会把“女童当作性对象看待”[75],所以他们开始聚焦于“美少女”系作品,于当中登场的角色多为童颜巨乳,所以不会被视作萝莉控作品[92]。1985年8月10日发售的《嘿!兄弟》9月増刊号《萝莉控LAND 8》(ロリコンランド8)则被警视厅保安一课下令回收禁售,致使该杂志自行停刊[93][94]。象征着少女裸体写真集热潮在1980年代后期退却[95]。不过次年出版的仓桥望萝莉控写真集也获得了关注[96]:188。在1989年,Comiket上会绘画萝莉控漫画的创作者亦出现减少迹象[62]。
在宫崎勤于1988年8月到1989年6月间先后绑架及杀害四名年纪介乎4至7岁的女童,并进行尸奸一事曝光以后,日本的媒体便开始对萝莉控和御宅族这两个议题炒作,引起一轮道德恐慌[97]。当时有记者进入宫崎勤的公寓房间拍摄,并把焦点放在他的娱乐收藏上——比如他曾参考当中情节犯罪的恐怖/砍杀电影[98]、少女漫画、萝莉控漫画,这类型的照片随即引来日本大众的目光[99][g]。当时不少人把宫崎勤事件视为媒体效应的表现——认为他的收藏令他更去抑制,把虚构跟现实混为一谈[101]。大众同时把宫崎勤标签成御宅族,然后把他们想像成在社交和性方面不成熟的人。在部分人眼中,御宅族甚至成了恋童者或犯罪预备军的另一种说法[102]。有关争议最终令地方当局对零售商和出版商进行取缔,且抓了一些同人志创作者[103][104]。
尽管如此,在整个1990年代间,当地愈来愈多的漫画都开始采用萝莉控意象[105]。少女裸体专门志《爱丽丝俱乐部》于1990年代推动了日本第二波萝莉控热潮的发展,拥有发行8万本的记录[106],之后停刊[107]。在志中活跃的其中一位摄影师为力武靖,不过他没有为此専门拍摄写真,只是把自身拍摄写真集时的部分照片转载过去。他之后跟萝莉控専门店“PePe”合作,出版《Jenny们的肖像》,其收录了多名少女的写真——西村理香为当中较为著名的模特儿[96]:189。1990年代后期,日本年少偶像产业开始兴起,并为萝莉控所关注[36]:110。到了2000年代早期,萝莉控色情漫画随着成人漫画杂志《Comic LO》创刊一事,而出现复兴迹象[108]。2017年左右“雌小鬼”(メスガキ)角色在相关同人创作当中开始流行起来,该些角色的特点为“对大人嚣张高傲”和“懂性”[109]。《Comic LO》从2023年8月号开始改为隔月出版[110],之后没有出版《Comic LO》的月份会改为出版姊妹志《Loe》,其内容以《Comic LO》漫画不采用的题材为主调,凌辱便是其中一例[111]。
1980年代,由于前述的《LITTLE PRETENDERS》取得成功,业界终意识到少女裸体作品有着庞大的需求[53],于是相关作品的供给量亦显著上升。在这段期间,日本出版了100部以上的少女裸体写真集[52]。1985年,发行量较高的萝莉控写真杂志有《嘿!兄弟》(8万册)、《萝莉控House》(ロリコンHOUSE,4万册)、《萝莉控LAND》(2万册)[112]。该些杂志盛行的原因之一在于当时日本以有没阴毛来定义作品是否淫秽及需要为性器官打上马赛克,因此没有阴毛的少女阴部照片可以不需打上马赛克便能发行[113]。日本在1999年实施了《儿童买春、儿童色情关系行为等处罚及儿童保护等相关法律》,令刊有儿童裸体的写真集不能够正式发行[114]。
《鲁邦三世 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是1970年代萝莉控动画的代表作,它获得了《Animage》1981年度月刊动画大奖第4位。该杂志认为此一成绩可归因于导演宫崎骏“获得萝莉控的芳心”[115]。但宫崎反过来批评该些爱好者,认为他们是在贬低这部作品[116],并表明自己“憎恨那些把萝莉控挂在口边的人”[117]。不过像斋藤环和加尔布雷思般的学者表示,宫崎骏跟对少女角色的欲望存有联系[118]。加尔布雷思对宫崎骏的这番说话有着以下解读:这并不是认为女性角色有没有吸引力的问题,而是会否感到羞耻的问题——宫崎骏认为那些自认为萝莉控的男性缺乏羞耻感,而他自身则比他们更为之感到羞耻,故此他决定跟这种“欲望”保持一定距离[119]。
萌系萝莉控作品一般不会直接对性本身进行描画[18],有些甚至不会触及之[120];被有关作品萌倒的观众多形容这种感受类似于柏拉图式恋爱[121]。AnimeNation的约翰·奥普利格(John Oppliger)指出,《萝球社!》、《萌少女的恋爱时光》、《萌单》等系列都在挑战以“有无性挑逗”作标准,来将“萌系”跟“萝莉控”区分开来的做法。他认为这些作品“都在讽刺人们把纯洁奉为‘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嘲笑观众和他们所下的定义区隔”[120]。萌系萝莉作品常会出现学龄少女露出内裤等轻度情色场面,但它们不会描画角色间的性行为[122]。
萝莉控作品的定义十分模糊。部分定义以角色的年龄作划界标准,另一些则以角色外表来界定(有些角色的外表与设定年龄不符)[22]。萝莉控作品的萝莉角色一般显得天真无邪、早熟,甚至带点俏皮[123]。一些作品会描绘她们的性行为场景,另一些则只出现少许性挑逗场面。此外也有作品没有出现任何与性有关的场景(参见#与萌的关系)[123]。
永山薰写道,根据漫画读者的定义,“只要女主角比中学生年幼”,那么即可把它视作萝莉控作品。他同时表示,其他群体的定义会有所不同。比如一般社会会把前置条件换成“只要女主角为18岁以下”;狂热者会把之换成“只要女主角比小学生年幼”;更为恋童的读者则会换成“只要女主角为幼稚园生”[124]。伊丽莎白·克拉尔(Elisabeth Klar)认为萝莉角色的表现可以“不符其年龄”,亦即她们的角色、身体、行动三者之间能够存有矛盾[125]。比如说,萝莉老太婆(ロリババア)的说话方式就像活了多年的婆婆般[126]。一些萝莉角色的身体亦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第二性征[127]。不少作品利用了情节装置来解释年长角色或非人类角色的年幼外表[116]。
“萝莉控漫画”以短篇故事为主,并以同人志或专门志的形式出版[128]。它们的主打客群为年轻男性[46][h],不过永山薰表示,町田ひらく的萝莉控漫画“引起女性读者的共鸣……赢得女性的支持”[130]。其他会创作萝莉风格作品的漫画家有完颜阿骨打和ゴージャス宝田[131];女性漫画家则有和田エリカ[132]和家贺美文绪[133]。
“萝莉控”是“超扁平”后现代艺术运动(由村上隆开创)的常见题材。聚焦于“萝莉控”题材的超扁平风格艺术家有Mr.和町野变丸[134]。村上隆曾为英国时装杂志《Pop》拍摄受萝莉控题材影响的封面照片[135]。
1980年代初,电脑游戏开发商PSK先后推出了《洛丽塔野球拳》(ロリータ 野球拳)、《洛丽塔Ⅱ 校园追逐》(ロリータⅡ 下校チェイス)、《最终洛丽塔》(ファイナルロリータ)等作品,它们随后统称为洛丽塔系列。它于1984年推出的《爱丽丝》同被视为萝莉控游戏[136]:26-28[2]:32-36。艾尼克斯亦于热潮期间发行《洛丽塔综合症》一作[136]:11[137][2]:32-36。在开售后,这部作品随即成为话题。当中不少人都把焦点放在玩家输掉游戏时,女主角惨死的情景。此外很多玩家希望官方能推出续作[136]:11。1985年,光荣推出《洛丽塔综合症》事实上的续作《我的洛丽塔》(マイ・ロリータ)[138]。
2001年12月28日由ZERO发售的冒险类型成人游戏《第一次看家》影响了萝莉系作品以至美少女游戏界本身。当中女主角虽外表年幼,但设定上已满18岁,而且在游戏剧情一开始时已是非处女——测试了玩家对后者的接受程度[139]:24[140]。这部作品及后为其他厂商彷效[139],并改编成动画[141][142]。狸软件(たぬきそふと,或称狸猫社)亦是一间专注于萝莉的成人游戏厂商,曾推出《少交女》等成人游戏[143]。后来工作人员因想尝试不同的方向而创立后续品牌蛙软件(かえるそふと,或称青蛙社)[144]。其他专注于萝莉的游戏制作团体有曾发表《一点都不小嘛!~在校车里迎接啾啾❤~》的Iris[145]和曾发表《每日亲吻洛丽塔》(毎日キスしてロリータ)的夜羊社(夜のひつじ)等等[146]。
萝莉控意象推动了1990年代的萌系美少女画风发展[18][147]。起初只有小众的御宅族出版物会有美少女角色登场,但她们很快就为主流漫画杂志所吸纳。《美少女战士》和《新世纪福音战士》等作品的出现为美少女角色带来了人气,美少女游戏亦推动了有关热潮。于该些作品登场的美少女角色为一众粉丝所追捧,对应的衍生作品和周边亦应运而生[148]。当代ACG作品充斥大量的萌系角色[149]——画师一般把她们画作身体尚未完全成熟的可爱美少女[150]。
赤木旭在1993年把萝莉控作品细分,把它分成不同的亚体裁:虐恋、“猥亵物”(例如触手及长有阴茎的机器人)、“恋机甲”(机器与少女),可见它们是以一种“单纯猥亵”的方式来贴近主流动漫。除此之外,部分萝莉控作品亦包含了百合或自慰的元素在内[151]。传媒学者Setsu Shigematsu认为,这类型的替代和模仿能让萝莉控作品“为平常的性行为加添戏仿成分”[15]。“更具极端成分”的萝莉控作品则以近亲性行为、强奸胁迫、扶他那里、绑缚为主题[152]。
永山薰写道,大多数萝莉控色情漫画都会触及“罪的意识”,亦即在消费时的罪恶感和禁忌感[153]。为了令读者的有关意识减轻,它们可能会把女童描绘成在最后享受这次的性经历,抑或把女童设定成引诱男性发生性行为的一方[154]。 另一些漫画则会把男方设定为“绝对的邪恶”,少女则设定为软弱可怜的一方,以利用“打破禁忌”时的“愉快感”[155]。永山之后亦表示,一些漫画会描画幼童之间的性行为,并以此避免让人出现“罪的意识”,同时展示童年时代的理想一面[156]。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减低“罪的意识”——就是把登场人物画得不够真实或“够萌”。在永山眼中,“虚构跟现实的差别”正是会让人萌起来的地方[157]。Tamagomago(たまごまご)在《Megastore》上写道,以雌小鬼为题材的同人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在性上教训雌小鬼,让她们屈服。另一类则是主角不断被戏弄,最后屈服在雌小鬼手中[109]。
自1990年代起,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地已把儿童色情制品法的涵盖范围扩大至任何有关虚构儿童角色的性描画。像日本、美国般的国家则认为有关法规并不适用于虚构作品[9]。
日本于1999年通过《儿童买春、儿童色情关系行为等处罚及儿童保护等相关法律》,把散播及制造儿童色情制品的行为明文禁止[158]。法案当初提出时,所涵盖的范围除了真实的儿童所出演的制品外,亦包含纯绘制的儿童色情制品,不过最终版本并没有涵盖之[159]。2014年,日本国会通过有关法规的修订草案,禁止人们持有儿童色情制品[158]:自由民主党于2013年提出了此法的修订草案,当中除了维持现有定义之外,还加设规定,要求政府调查模拟儿童色情映像跟儿童性虐待的关系。调查后若发现有必要,则采取措施[160]。此举随即引来动漫业界反对,他们表示这会使得表达自由在将来有机会收窄,对创意产业亦有一定负面影响[161],并指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虚构作品跟犯罪有关[162]。最终通过的修订版本于2015年生效,当中删除了有关规定[163]。
日本一些地方会以“对青少年健全发展有负面影响”为由,在法律上限制萝莉控作品[164]。在1990至2000年代期间,日本愈来愈多地方实施了这类型的法律[165]。东京都议会于2010年为《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提出修订草案,当中订明禁止把对未满18岁的非实在青少年进行“反社会性描画”的作品售卖给18岁以下者(东京都知事猪濑直树表示,这条法律就是针对那些不被认定为色情的萝莉控作品[166])[167][i]。ACG创作者、学者、动漫迷皆曾就此举集体提出反对[169][170][171]。议案于6月被东京都议会否决[172]。之后议会议员便提出经过修改的修订草案,并于2010年12月正式通过,当中要求“任何漫画、动画等”业界从业者避免就“涉及触犯现实法律或冒充性行为的”内容“进行不正当赞美与夸饰性描写”[173]。2011年,《老婆是小学生》等漫画因含有上述内容,而被当局视为可能需要规管的对象。猪濑先前曾在电视上点名批评《老婆是小学生》的内容[174]。结果J漫画把它以网络形式出版,以此规避有关法例[175][j]。
日本以外的地区会审查规管任何有关少女角色的性化描画。2006年,北美出版社七海娱乐原计划在当地发行漫画《萌少女的恋爱时光》的英译本,但卖方后来相继取消订单,令七海娱乐搁置有关计划。出版社的声明写道:“这部漫画并不符合美国市场的[道德]标准”[177]。澳大利亚参议员斯特林·格里夫在2020年批评澳大利亚分级委员会,认为它把部分动漫评为剥削儿童的做法不当,促请它检讨有关审查制度[178]。同年,委员会因为轻小说系列《NO GAME NO LIFE 游戏人生》含有对儿童角色的性化描绘,决定禁止当地人进口或出售该作品的三卷单行本[179][k]。像Discord和Reddit般的网上平台禁止用户发布萝莉控动漫作品[181][182]。此外,西方社会的动漫粉丝也可能会支持禁止萝莉控动漫作品,以维护该社群的形象及规范[183]。
国会议员兼自由民主党成员福田峰之在2014年日本国会决定修订《儿童色情制品禁止法》时,解释了为何该法不涵盖萝莉控作品,他表示:“漫画、动画、电脑生成的图像并不会侵害少年少女的权利。同时亦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它会引起间接伤害。由于上述效果并没得到科学证明,故[在法律上]惩罚观者也实在是做得太过了”[184]。福田的观点跟众多活动家差不多[185]。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间,亦即萝莉题材作品出现增长的时期,日本的儿童性虐待率反而呈下降趋势[186]。加尔布雷思认为这证明了萝莉控作品不会促使人去犯罪[105]。史蒂芬·斯梅特(Steven Smet)认为,萝莉控作品为“幻想的出路”,使得日本的犯罪率相对较低[187]。 根据加尔布雷思的说法,御宅族文化创造出“把虚构作品跟现实区分开来”的媒体素养和道德立场,他们在混淆两者会有危险的时候更会注重这点[188]。根据他的人类学考察,像萝莉控虚构作品般的御宅族性想象并没有导致“‘不道德的行为’,反令人更有道德地处事”[189]。丹麦哥本哈根的一间医院Sexologisk Klinik应当地政府要求而着手研究有关问题,结果在2012年发表,显示有关卡通及绘画与儿童性虐待没有任何关系[190]。学者沙拉林·奥鲍尔(Sharalyn Orbaugh)认为这类型的漫画能帮助儿童虐待的受害者解决自身创伤;表示规管有关作品所带来的伤害大于作品本身[191]。
法律学者中里见博认为萝莉控作品会歪曲读者的性欲,使人犯罪,侵犯孩童和女性的权利[192]。日本非营利组织CASPAR有着同样观点[193]。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心等批评者宣称,不法分子可把萝莉控作品应用在儿童性诱拐上,助长接纳儿童性剥削的文化[194][195]。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19年发表了一份指南,当中鼓励各国对纯绘制的儿童色情制品,“特别是用于儿童性剥削过程的描绘”[196]。女性主义评论者船桥邦子认为,萝莉控漫画把女性描绘成被动的样子,她们的身体更是“男性的所有物”,令社会出现更多的性暴力事件[197]。法律学者原田伸一朗认为,儿童色情制品禁止法不应把现实跟虚构混为一谈,同时粉丝亦不应忽视两者之间的界限可能显得模糊不清。他继认为要把两者分开,就应着重“萌的伦理”或“御宅族的责任”[198]。
迪尔顿·罗查·费拉兹·里贝罗(Dilton Rocha Ferraz Ribeiro)分析了多年来日本有关萝莉控作品的争议,结果发现支持和反对规管的阵营都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两方都会在对方作出行动时加以反制[161]。凯瑟琳·德里斯科(Catherine Driscoll)和利亚姆·格里利(Liam Grealy)认为,这些争议为国际规范创造出“日本例外论的话语”,要求日本规管有关作品的国际压力同样如是[199]。
大多数西方文化评论家强调萝莉控跟认为现实女童有吸引力是两回事[200]。背后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评论家都是该文化的粉丝,害怕有关文化受审查或粉丝被贴上负面标签[80]:90-91。人类学家帕特里克·W·加尔布雷思(Patrick W. Galbraith)写道:“研究者已多次表示,萝莉控风格的创作者皆在玩弄符号,与角色打交道——这并没有反映出性病态,或引起任何的犯罪”[31]。研究御宅族的精神病学家斋藤环强调[201],萝莉控欲望抽离于日常生活,正如御宅族的性同样跟三次元抽离。根据他的观察,“绝大多数御宅族都不是恋童者”[202][l]。女性主义评论家藤本由香里说道,大多“在此类画作和幻想文化中成长的人”都能明白萝莉控欲望“所指向的并非孩童,而是图像本身”[204]。文化历史学家马克·麦克莱兰(Mark McLelland)把萝莉控和yaoi视为“有意识的反现实主义”题材,认为粉丝和创作者皆表达了“喜欢二次元,抗拒三次元”的取向[205]。他之后把萝莉控跟腐女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两者皆“欠缺跟现实性生活的联系”[206][m]。Setsu Shigematsu认为萝莉控作品使人从三次元抽开,把欲望投射到“二次元人物当中”[208]。
大多学者把萝莉控作品视为消费者及创作者自我表达的途径[209]。社会学家莎朗·金塞拉(Sharon Kinsella)写道,萝莉控作品的粉丝“把幼儿化的女性视为欲望对象……已成为他们自我形象和性(sexuality)的一部分”[210]。赤木旭认为,萝莉控漫画的读者会把自己代入至故事的女主角:“萝莉控漫画的读者不需要靠阴茎取乐,他们只需观赏少女的狂喜……他们认同自己为在受虐中获得快感的少女”[211]。漫画评论家伊藤刚形容,萝莉控作品的男性读者有着“抽象的欲望”。伊藤之后引述某名萝莉控漫画创作者的言论——他表示自己的漫画表达出自身“被社会强奸”的“弱势处境”[212]。永山薰写道,读者可从两种角度阅读萝莉控漫画——上帝视角和把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读者在阅读萝莉控漫画时则会来回切换这两种视角[213][214]。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在《御宅族之书》(1989年)中写道,萝莉控指向的虚构美少女,“与恋童完全不同”,认为它是“少女漫画的男性粉丝因厌倦在社会上扮演男人,而希望成为……可爱世界的一部分”[215]。
根据部分学者的看法,萝莉控作品跟日本的性别关系有关。社会学家伊藤公雄认为,萝莉控漫画的崛起跟日本社会于1970-1980年代间所发生的转变有着一定关系。他指出该时的少年开始认为“少女在意志力及行动力方面超越了他们”,故少年们开始把注意力投放在想像世界上,想像出“容易控制”的幼童角色[216]。金塞拉写道,萝莉控是对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升的“恐惧和欲望凝视”,反映出把少女视为“幼稚、裸露、地位较低”的欲望[217]。传媒学者内藤千珠子认为,萝莉控在广义上表达了“现代日本社会的社会性欲望”,因此她称现代日本社会为“萝莉控化的社会”[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