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中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華中鉄道株式会社)二战时日军在华扶植的铁路公司,负责华北地域的铁道营运。1939年4月,由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支振兴会、其他日资公司等合资组成,总资本5000万,总公司设于上海。[1]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接收。[2]
同时期在中国占领区成立的华北交通公司和南满铁路公司(满铁)较为相似,因为许多员工都是从那里借调的。而与之相比,华中铁路公司更像是经营日本国家铁路系统的日本铁道省。这是因为华中铁路的起源是铁道省派遣的一支特殊的工程师部队,即山田部队,到上海附近的吴淞镇组装蒸汽机车。华中铁路公司建立后,铁道省又有许多人被派往中国。
随着当地局势逐渐稳定,华中铁路公司开始运行一些高等级的列车,例如与华北交通公司贯通运行的车次。这其中的代表还有在上海和南京(海南线)之间运行的 "天马 "和 "飞龙 "特快列车,1942年(昭和17年)11月,它们在5小时20分钟内完成了311公里的路线,表定时速达到每小时58.31公里。
华中铁道除了一等、二等、三等车厢外,还有以货车改装为代用客车的“四等车厢”,供贫困农民和季节性工人搭乘。虽然四等车的乘坐品质性极差(甚至有双层车辆),但因为票价极低而受到目标客层的欢迎。中国人如支付必要的车资和费用就可以搭乘一等车厢,但日本人则禁止搭乘四等车厢。
华中铁道公司成立后,由于国民政府撤退时销毁了所有的机车,所以机车和其他设备都很短缺。 因此,日本当局决定运送一批日本国内铁路使用的蒸汽机车到中国,这些机车的轨距被从窄轨(1067毫米)修改为了中国铁路所使用的标准轨(1435毫米)轨距。发往中国的机车有下列几种,其中9600型机车的数量最大,这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改造成标准轨距。1938年2月至1939年4月间,修改轨距后的251辆[4]9600型蒸汽机车分为6次被送往中国大陆,配属华北交通公司和华中铁道公司,占日本铁道省所有9600型蒸汽机车数量之1/3。1950年后残存于中国大陆的9600型蒸汽机车统一改为“ㄙㄌ5型”,1959年改称为KD5型。此型机车由于牵引力较小,主要用于调车及短程运输用。部分KD5型蒸汽机车再度修改轨距为1000mm,并改称为KD55型,运用于窄轨之昆河铁路[5],一直运用至1980年代东方红21型柴油机车投入使用后,始遭停用废弃[6]。
和机车一样,许多原先在该地区使用的客车和货车在华中铁道成立时都已被毁,因此总共有包括苏哈32型客车在内的126辆客车,在修改了轨距后被日本铁道省捐赠给了华中铁道公司。以下是捐赠的车辆名单。
10台Kiha40000和Kiha42000型柴油客车,用于郊区的使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