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

中古漢語的口語,現常指代「被誣陷的(冤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须有南宋时期近代汉语的口语,“莫”是副词,表示“毋”、“不”,否定的意思[2],至于“须”在宋代官话为“要”之意[3];莫须有,意即为“不必要有”。以秦桧诬害岳飞之词“其事体莫须有”而闻名,当时南宋作《中兴龟鉴》的何俌与朱熹谈岳飞冤狱有言:“莫须有三字,强以傅会,欲加之罪,其无辞乎!”[4]于今渐成成语,常说“莫须有的罪名”,即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意。秦桧当时使用该词的具体语义,史学界对莫须有使用之推测大可分为:“或许有”“难道没有?”“理应有”或“不必有”。

Thumb
南宋刘松年所作的“中兴四将”图(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岳飞为左起第二个。[1]

典故

Thumb
秦桧画像

绍兴和议之后,宰相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a]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

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也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忍不住,去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6]是年十二月,岳飞死,年三十九。[7]

考证

“莫须”二字具体意义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 清代的《资治通鉴后编》誊为“必须有”,[8]朱彝尊亦同意此说,然与上下文及韩世忠的反应不符合,之后以其为基础之《续资治通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仍采用“莫须有”。[9]
  • 吕叔湘引用俞正燮癸巳存稿》标点做“莫,须有”的说法[10],解释为“或许有”,“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
  • 俞正燮癸巳存稿》认为当做“莫,须有”,即“该事实目前没有证据,但是会有的”。
  • 台湾作家李敖反驳“莫,须有”的解释,并查证“莫须”是宋朝常用口语词汇,后来渐渐摈弃。李敖认为,秦桧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却也不可能对韩世忠大将用“不必要有罪”这种霸道的态度搪塞,如此解释不合情理;因而李敖将“莫须有”解释为反问语气的“难道没有吗”,认为“历史真相”是韩世忠问秦桧“岳飞怎么会有罪”,而秦桧反问“难道没有吗?”但是李敖并没有指出将“莫须”解释为“难道不”的理由,也没有提出任何论证[11]。有人对此提出批驳,指按古汉语训诂学的方法,李敖关于“莫须”的解释是不成立的[12]莫须一词在南宋常常见诸文字记载,可见的确是当时俗语;然而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及语序,显然解释为“难道不”、“难道没有”是不合适的。例证如下:
    • 《曲淆旧闻》有“莫须待介甫参告”,《铁围山丛谈》有“莫须问他”,《分类夷坚志》有“莫须谢尚书”等语。可见“莫须……否”连在一起,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大义为“不是应该……”,或意为“或许……也说不定”,不论将“莫须……否”解释为表肯定的“应该”,还是表推测的“大概、或许”,都是可以连通全句的。然而该句式中“莫须”的用法,却无法以“难道不”、“难道没有”等意思来解释,因为“难道不/没有……”本身即为否定式反问句式,习惯上不可以再与“……否”这样的否定式反问句式叠用,语法上也难以实现。
    • 绍兴十年宋高宗下达《御札》指示大臣:“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今来)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中上下文完整,意为“……按照当今事态发展的趋势,不须重兵驻扎固守、应选择游兵才是有利的(择时机和地形进行小规模交战);当地布设关卡、实施指挥的方略性指导,则需委托给爱卿你,朕没有办法遥相揣度”;依照下文的“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之语,宋高宗将一个战略的具体实施委托给了大臣,该战略即为 上文提出的“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莫须”此处表“否定”意义,无法解释为表不确定性的“或许”、“大概”,也不能解释为反问“难道不”、“难道没有”。其他关于“莫须”一词在南宋的用法,可见以下列表:
更多信息 记载出处, 内容 ...
语例简表
记载出处 内容 解释,说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莫须召二三大将来
《宝真斋法书赞》 莫须与他明辩
《曲淆旧闻》 莫须待介甫参告否
《铁围山丛谈》 莫须问他否
《思陵录》 莫须批出
《后村大全集》 莫须有人
《分类夷坚志》 莫须谢尚书否
绍兴十年宋高宗下达《御札》 ……据(今来)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 ……按照当今事态发展的趋势,毋须采取重兵驻扎固守,应选择游兵有利的时机和地形进行小规模交战这样的战略方针;当地布设关卡、实施指挥的指导方略,则需委托给爱卿,朕没有办法遥相揣度。
宋史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关闭

案例

比喻

有评论认为港区国安法有如‘莫须有’。[13]

类似

  • 意有之于谦等人被害时,徐有贞回答欲营救于谦等人的诸臣与部分太监时所说,与“莫须有”等同。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