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猛犸(学名:Mammuthus trogontherii;英语:steppe mammoth)是一种已灭绝的象科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00,000-3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的欧亚大陆北部。这个物种可能是在更新世早期于西伯利亚由南方猛犸进化而来的,这可能是象科动物走向草原和苔原的第一步,同时,草原猛犸也可能是后来冰河时期真猛犸的祖先。2021年,科学家在草原猛犸的牙齿中提取到距今165万年的脱氧核糖核酸,创下提取纪录[2][3]。
命名
草原猛犸的学名是“Mammuthus armeniacus”(Falconer 1857)还是“Mammuthus trogontherii”(Pohlig 1885)存在争议并容易混淆,费尔康那的依据是来自亚洲的材料而后者则是基于发现在欧洲的化石,这两个名字亦同时出现在学术刊物上。第一次调整方案是由Maglio于1973年提出的[4],因“armeniacus”出现较早所以被视为首选。但是Shoshoni和Tassy于1996年将其重新改作“M. trogontherii”[5],理由是这个名字更加常用。故而现在哪个名字更合适尚无定论,而学者们通常倾向于在描述欧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M. trogontherii”,描述亚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M. armeniacus”。
描述
草原猛犸的头颅和颌骨都比南方猛犸小,雄性的象牙前端回弯,一些老年个体的象牙可长达4.9米(16英尺)。雌性的象牙则比较纤细。
草原猛犸的部分个体可以高(肩高)达4米(13英尺)[7]。它和哥伦比亚猛犸、南方猛犸、恐象一样,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科动物之一,甚至有可能这其中最大的。一个亚速海博物馆的草原猛犸骨架高达4.5米(15英尺),但是这可能是高估了,因为在这具化石上脊椎被安在了肩胛骨之上[8]。另一具在Mosbach Sande单独发现的腿骨肱部化石有1.45米(4.8英尺)长,据推测这头猛犸生前至少肩高4.5米(15英尺),甚至更大,也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猛犸。[9]
化石
草原猛犸最完整的化石是1996年于塞尔维亚基金达发现的。这是一头雌性猛犸,高约3.7米(13英尺),全长7米(23英尺),象牙长2.7米(8.9米)[10],活着的时候可能重达7吨。
另一个非常完整的化石发掘于英国诺福克West Runton的悬崖上,颌骨和牙齿都保存着,但是头骨的上半部分没有找到。2008年于法国奥弗涅又发现了其头盖骨化石[11]。
1959年,Zhou, M.Z.宣称,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猛犸,并命名作“M. sungari”[12]。这个物种后来以“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为名流行一时,并且基于发现于1980年的两个个体,被制作成了一具高达5.3米(17英尺)的复合化石。然而,Wei等人(2010)重新研究了这具化石,认为“M. sungari”只是“M. trogontherii”的一个次定同物异名,他说通过尺寸和形态断定,其中一些化石可能来自草原猛犸,而另一些则来自真猛犸[13]。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