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联共产党

蘇聯執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联共产党
Remove ads

苏联共产党(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罗马化Kommunistíčeskaja pártija Sovétskovo Sojúza),简称苏共КПСС),是苏联存在期间唯一的执政党,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之一。

事实速览 苏联共产党, 领袖 ...
Remove ads

该党起源于1898年在俄罗斯帝国明斯克秘密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各自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仍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史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克)”,并于同年11月7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随即开始俄国内战,直至1922年苏联建立。1918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14日,该党“十九大”决定改称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苏俄总统的叶利钦将苏共档案和财产没收并转交给苏俄政府,苏共中央驻地所在的大楼也在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的一个小时后被查封。1991年11月6日,叶利钦宣布苏联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并下令禁止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自此苏联共产党停止存在[3]。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苏共的政治遗产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继承。

Remove ads

名称

组织结构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苏共的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简称全联盟党代会[4]。视历史年代不同,全联盟党代会每1至5年召开一次,但1939-1952年没有召开。

十月革命之前,直至斯大林巩固权力时,党代会是苏共的主要决策机构[5]。然而,斯大林上台后,党代会的作用逐渐被取代,成为苏共领导人的宣传、控制党的工具[5]

党代会代表没有批评、选举、罢免党的领导人的实权[6]。具体人事任命早在开会前已由政治局和总书记决定[7]。但党代会象征意义重大,是党的领导层向普通党员、群众表达未来五年党的路线或意识形态变化的场合[7]

中央委员会

由全联盟党代会选出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出政治局[8]。斯大林时期政治局选出的总书记成为党内最高职位[9]。1952年“总书记”称号被改为“第一书记”,“政治局”改称“主席团”,直到1966年勃列日涅夫时期重新改回旧名。

苏共中央政治局由苏共中央选出并对其报告。苏共中央同时选举出苏共中央书记,并组成苏共中央书记处,同时也选举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1919-1952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组织局也以同样的方法选举产生。

党组织

下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是党的各级委员会(党委,партком)。党委的领导是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секретарь парткома)。企业、事业机构、集体农庄也拥有自己的党委。高层党委有相应的简称:区级的区党委(райком),州级的州党委(обком,旧称省党委(губком)),市级的市党委(горком)等等。

党的最低一层组织单位叫做“党的基层单位”(первичная партий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或者“党小组”(партийная ячейка)。任何党员超过三人以上的单位中都要成立党小组。党小组的领导机关叫做“基层委员会”(党局,партийное бюро, партбюро),基层委员会由选举产生的基层党委书记领导(党局书记,секретарь партбюро)。

在较小的党小组中,书记经常是其所在的工厂、学校、医院等的带职员工。较大的党组织则经常由一名“脱产书记”(освобожден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领导,其工资由党费支付。1970年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党员比例如下:

  • 俄罗斯联邦:7.2%
  • 乌克兰:5.35% (1976)
  • 摩尔多瓦: 3.43% (1975)
  • 塔吉克斯坦:少于3%
  • 全苏联平均:5.935% (1974)
Remove ads

最高领导人

苏联共产党及其前身布尔什维克本来不设党首职务,但自斯大林时期开始,作为统筹党务工作的总书记或第一书记成为了实际上的政党领袖,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规定总书记为最高负责人。

党员

Thumb
苏共党证(1989年)

在苏联建立初期,党员是先进性的代表。但在20世纪中期后,党员的身份成为一种特权,广大普通党员中的一小部分变成苏联社会中的一个精英或者特权阶层,享受广大苏联公民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诸如可以在货品充足的商店内购物,购买外国商品,住房上的特别照顾,享用郊外避暑别墅或者度假地,能够出国旅游,送子女到名校上学,让子女获得优良工作机会(包括入党本身)等。不加入共产党而要进入苏联统治与管理精英阶层实际根本不可能。

但是党员身份也有其风险,特别是1930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便是针对该党。党员身份是不公开的。要入党必须通过各种委员会批准,个人历史也会被仔细调查。在苏联建立之后出生的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入党成为个人一般都要度过的几个人生阶段之一。儿童会加入少先队,随后在14岁时退出进入共青团,最后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表现出拥护服从党纪党章,或者有合适的后台,就能成为共产党本身的党员。不过党员也有尽义务的责任。共青团员与苏共党员不但要交纳团费党费,还要完成制定的任务与“社会工作”(общественная работа)。

1918年,苏共约有200,000名党员。1923-25年,苏共发起了一场从劳动阶级和农村地区大规模招收新党员运动(“列宁征募”),意图在于使党“无产阶级化”;1925年,苏联1.47亿人中,党员增至1,025,000名[10]。1920年代后期,斯大林也尝试以人数上超过老布尔什维克以减少他们的影响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1927年,党员人数为1,200,000人[11];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的1933年,苏共党员人数达到了350万。但经过大清洗之后,党员人数降至1939年的190万。

1989年,苏联共产党党员人数为1,900万,大约占苏联全国成年人口的10%。超过44%的党员成分为产业工人,12%为集体农庄庄员。苏共在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4个设有地方党组织。但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直到1990年之前没有独立的党组织,党务由苏共中央直接负责。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3年6月13日访问莫斯科的犹太博物馆和宽容中心时表示,第一届苏联政府其组成是80%-85%的犹太人。

Remove ads

历史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大致上可以分为下列阶段;最初的布尔什维克党生存在秘密活动以及流亡的岁月中,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武力解散俄国立宪会议并结合其他政党的力量成为执政党并进而建立苏联,30年代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展开大清洗,在漫长的冷战期间历经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后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时期开始改革,却也在1991年导致苏联瓦解

加盟共和国分支

更多信息 加盟共和国, 共产党 ...

后继政党

Remove ads

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选举主要负责人   会议地点   会议日期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明斯克 1898年3月13日-3月15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布鲁塞尔 → 伦敦 1903年7月30日-8月23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伦敦 1905年4月25日-5月10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斯德哥尔摩 1906年4月23日-5月8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伦敦 1907年5月13日-6月1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 彼得格勒 1917年8月8日-8月16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 斯维尔德洛夫 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彼得格勒 1918年3月6日-3月8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次代表大会 斯塔索娃 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克列斯京斯基 中央委员会责任书记 莫斯科 1919年3月18日-3月23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九次代表大会 克列斯京斯基 中央委员会责任书记 莫斯科 1920年3月20日-4月5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 莫洛托夫 中央委员会责任书记 莫斯科 1921年3月8日-3月16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22年3月27日-4月2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23年4月17日-4月25日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24年5月23日-5月31日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25年12月18日-12月31日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27年12月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30年6月25日-7月13日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34年1月26日-2月10日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39年3月10日-3月21日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斯大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赫鲁晓夫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莫斯科 1952年10月5日-10月14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赫鲁晓夫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莫斯科 1956年2月14日-2月25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 赫鲁晓夫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莫斯科 1959年1月27日-2月5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赫鲁晓夫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莫斯科 1961年10月17日-10月31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 勃列日涅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66年3月29日-4月8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 勃列日涅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71年3月30日-4月9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 勃列日涅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76年2月24日-3月5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 勃列日涅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契尔年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81年2月23日-3月3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 戈尔巴乔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斯科 1986年2月25日-3月6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 戈尔巴乔夫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伊瓦什科 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 莫斯科 1990年7月2日-7月13日
Remove ads

颂歌

1938年—1952年的《布尔什维克党颂歌》的旋律跟1944年后的《苏联国歌》旋律几乎一样,都是由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作曲,填词则由瓦西里·列别捷夫-库马奇负责。1952年后,苏联共产党使用《国际歌》作为正式颂歌。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