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亚蜥属(学名:Kenyasaurus)是新双孔类的一属,生存于三叠纪早期的肯亚滨海省。目前只有唯一种,模式种马日阿卡尼肯亚蜥(K. mariakaniensis)[1]。不同于其近亲,肯亚蜥没有发展出高度特化、适合在水中前进的尾巴。
发现与命名
正模标本(编号KNM-MA1)是目前的唯一标本,是一个保存状态良好的部分身体骨骼与头颅骨,只缺少颈椎、肩带、前肢,目前由肯亚国立博物馆保存、管理。化石被发现于肯亚东南岸大城蒙巴萨的郊区城镇马日阿卡尼(Mariakani),属于杜鲁马群(Duruma Group)的马基亚出维组(Maji ya Chumvi Formation)上层。研究人员参考坦桑尼亚与马达加斯加的类似地层,发现这个地层的地质年代约2亿5100万到2亿4500万年前,相当于三叠纪早期的印度阶到奥伦尼克阶[1]。在马基亚出维组地层,肯亚蜥是目前的唯一爬行动物化石[2]。
在1977年,古生物学家约翰·M·哈里斯(John M. Harris)与罗伯特·L·卡罗尔(Robert L. Carroll)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马日阿卡尼肯亚蜥(K. mariakaniensis)。属名意为“肯亚蜥蜴”;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处的马日阿卡尼城镇[1]。
分类历史
肯亚蜥是种相当小型的爬行动物,外形类似现代蜥蜴。哈里斯与卡罗尔命名肯亚蜥时,根据发展良好的胸骨、第五末端跗骨不是独自的部分、第五跖骨不是成钩状,而将肯亚蜥归类于始鳄目。根据类似的体型、身体比例,肯亚蜥的最近亲被认为是水生始鳄目坦噶蜥、霍瓦蜥,两者的化石分别发现于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但是,研究人员提出肯亚蜥的尾巴没有高度特化成是何在水中活动,这点不同于其他坦噶蜥科物种[1]。在当时,始鳄目的范围包含比纤肢龙还原始的双孔亚纲物种,目前已少被科学研究使用。
在1982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菲力·柯尔(Philip J. Currie)重新研究坦噶蜥、以及其与其他始鳄目的分类与演化关系。菲力·柯尔提出肯亚蜥的五个自衍征。背椎的神经棘低矮、前后长。具有56节尾椎,以及28对尾部肋骨,具有横突。距骨呈三角形,而非原始的L形。距骨往第五跖骨方向有明显的骨突,以供腓骨短肌附着[2]。
菲力·柯尔同时建立坦噶蜥科的两个亚科,肯亚蜥亚科(Kenyasaurinae)包含:肯亚蜥、沙地欧龙,两者都是陆栖爬行动物;坦噶蜥亚科(Tangasaurinae)包含︰坦噶蜥、霍瓦蜥,两者都是水生爬行动物。除此之外,菲力·柯尔建立杨氏蜥超科(Younginoidea),以包含杨氏蜥、坦噶蜥科。菲力·柯尔将他稍早命名的盔齿龙、杨氏蜥超科都归类于杨氏蜥形目(Younginiformes)演化支[2]。之后的大部分相关研究,多接受菲力·柯尔的分类架构[3]。
近年的数个种系发生学研究,发现杨氏蜥形目、杨氏蜥超科都不是单系群演化支[4][5]。在2009年,Robert R. Reisz等人重新研究盔齿龙,提出盔齿龙是半水生爬行动物。他们并将杨氏蜥形目分为明显的两科,陆栖的杨氏蜥科、较衍化的水生坦噶蜥科。但是,他们无法将肯亚蜥归类于杨氏蜥科、坦噶蜥科[4]。在2011年,Robert R. Reisz等人命名山猎蜥时,提出不同结论的种系发生学分析,并包含Galesphyrus、Palaeagama、Saurosternon等物种,这些物种的化石零碎[5]。
双孔亚纲 |
| |||||||||||||||||||||||||||||||||||||||||||||||||||||||||||||||||||||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