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竺可桢(英语: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男,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
竺可桢 | |
---|---|
字 | 藕舫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浙江省绍兴府 | 1890年3月7日
逝世 | 1974年2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83岁)
国籍 | 大清(1890年 - 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 - 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1974年)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张侠魂、陈汲 |
学术背景 | |
教育程度 | 气象学博士 |
母校 | 复旦公学 伊利诺伊大学(学士) 哈佛大学(博士) |
论文 |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1924) |
博士导师 | 罗伯特·德库西·沃德 (Robert DeCourcy Ward) |
学术工作 | |
著名作品 |
|
竺可桢是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人。1905年进入复旦公学中学部学习。1909年进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土木工程系学习。1910年,凭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3]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夏,入哈佛大学读博士,导师为罗伯特·德库西·沃德(Robert DeCourcy Ward)。[3]1918年获博士学位,论文课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4]同年回国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到192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5年,因东南大学派系斗争,竺可桢转任商务出版社编辑。1926年8月,竺可桢到天津,被张伯苓聘为私立南开大学教授,讲授地学、气象学[5]。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1936年4月赴杭州就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时,并未作长久计,“家”还在南京,这也导致了后来一部分日记的遗失。1937年1月13日,远东气象会议在香港开幕,到会代表20余人,中国派竺可桢出席,会期7天[6]:5339。4月4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开第四届年会,会上宣读论文25篇,大会由竺可桢主持[6]:5397。在此期间,养成优良学风,广揽名师,特别是延揽了众多中国科学社和前学衡社的成员,使浙江大学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在浙大的发展历程中,担任校长达13年之久的竺可桢先生可谓厥功至伟。他被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范,浙大的灵魂”[7]。校训“求是”即是由他提出,校歌亦是他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作词、音乐家应尚能谱曲作成。
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8]。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蒋中正撤离上海,从舟山派蒋经国到上海去请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到台湾遭拒[9]:276。10月16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文革期间,竺可桢虽未受到较大冲击,但每日如履薄冰、提心吊胆。1974年2月7日,因肺病在北京逝世[10]。现今,竺可桢学术声誉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11]。
与第一任妻子张侠魂育有三子二女:竺津(长子,妻孙祥清在竺津于石佛寺管教所病故后改嫁,两人育有一女竺明芝)、竺梅(长女)、竺衡(次子,死于痢疾)、竺安(三子)、竺宁(次女)。1940年3月15日再婚第二任妻子陈汲,育有一女竺松(三女),妻舅陈源(笔名陈西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