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翼手目的一科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短尾蝠科(学名:Mystacinidae)为阳翼手亚目兔唇蝠总科下的一个科,现仅存一属两种,但其中一种可能已于1960年代时灭绝。短尾蝠属于中等体型的蝙蝠,体长约为6厘米(2.4英寸),具有灰色的柔软毛发。
短尾蝠科的起源可追朔至晚渐新世时期的澳洲,最古老的物种为伊神短尾蝠属,除了澳洲外,伊神短尾蝠属的化石也有于新西兰发现,属于圣巴坦斯动物群,但目前针对伊神短尾蝠属的分类仍存在疑虑。最早确定属于短尾蝠属的物种发现于中新世时期的新西兰[1],同样发现于中新世新西兰的还有火神蝠属,它们一直存活直到更新世才灭绝。针对火神蝠属发表命名的该篇研究也指出伊神短尾蝠属可能其实是并系群[2]。
短尾蝠科被认为是冈瓦纳大陆上一个古老的分支,于约5,100万-4,100万年前与其他兔唇蝠总科(主要分布于冈瓦纳大陆的翼手目演化支,包含了烟蝠科、髯蝠科、短尾蝠科、吸足蝠科、兔唇蝠科、叶口蝠科及盘翼蝠科)演化支分家[3]。
相较于其他蝙蝠,短尾蝠科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它们大多时间都会待在地面,双翼可以收纳于身体两侧,方便它们于地面爬行。部分指爪上有突起,方便攀爬或挖掘。短尾蝠属杂食性,主要以地面上的节肢动物、水果以及腐肉为食;此外它们也会透过长舌头舔食花粉及花蜜。它们的巢穴多半位于腐败的木头内,但有时也会栖居于岩缝或海鸟的巢穴中[4]。
早期的理论认为短尾蝠针对地面生活的演化适应是由于新西兰当地缺乏陆生哺乳动物。然而,同时发现于澳洲以及新西兰的伊神短尾蝠属身上也能发现针对地面生活的适应特征,这意味着短尾蝠科适应地面生活的时间远早于它们迁徙至新西兰的时间,也就是发生于充满陆生哺乳动物,包括有袋类及单孔目,的澳大利亚大陆上[5]。此外,于圣巴坦斯动物群中,除了已灭绝的短尾蝠物种之外还有发现陆生的圣巴坦斯哺乳动物,显示当它们来到新西兰之时,岛屿上并非完全缺乏陆生哺乳动物。
2010年,新西兰环保局于鲁阿佩胡山南部边坡的森林中,记录到一头属于入侵物种的流浪猫于七天内共杀死了超过100只短尾蝠[7]。
本科包括以下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