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一种较低意识和代谢水平的状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睡眠,是自然恢复的心智和身体状态,其特征是意识改变,相对抑制的感觉活动,肌肉活动减少以及快速动眼睡眠几乎所有骨骼肌受到抑制[1],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减少[2]。睡眠与清醒的区别在于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降低,但比昏迷或意识障碍更具反应性,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活跃大脑模式。[3]人造光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工业化国家的睡眠时间。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在1972年,一位法国的神经精神科医师Christian Guilleminault认为睡眠只是身体内部需要的反映,感官活动及身体的物理运动在睡眠时会停止,但若给予合适刺激便可使其醒来。现代医学界则普遍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目的是为恢复精力而作出合适的休息,由专责睡眠及觉醒的中枢神经管理。在睡眠时人脑并没有停止工作,只是换了模式,使身体可以更有效储存所需的能量,并补充精神和体力。睡眠亦是最好的休息方法,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补充体力,亦可提高工作能力。
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增强同化作用(生产细胞结构),以及降低异化作用水平(分解细胞结构)。和昏迷不同,睡眠比较容易被打断,回到清醒状态。从睡眠中醒过来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健康和生存的必须。
但这种睡眠方式还有许多其他方面,包括身体的虚拟麻痹。睡眠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特征是梦,这种经历通常以叙事形式进行,类似于在进行中的清醒生活,但通常可以在以后被区分为幻想。
内部昼夜节律会每天晚上都会促进睡眠。睡眠的各种目的和机制是正在进行的大量研究的主题。睡眠是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行为。
人类的睡眠需求因年龄和个体而异。[4]当白天没有嗜睡症或睡眠障碍时,睡眠被认为是足够的。[5] 此外,自我报告的睡眠持续时间仅与活动记录仪测量的实际睡眠时间中度相关。[6]而那些受睡眠障碍影响的人通常可能报告睡八个小时,但实际只睡了四个小时。[7][8]
睡眠发生在重复周期中,在此期间,身体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之间交替: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交替的 NREM 和 REM 睡眠的睡眠周期平均需要 90 分钟,在良好的夜间睡眠中发生 4-6 次。
非快速眼动睡眠首先发生,过渡期后称为慢波睡眠或深度睡眠。在这个阶段,体温和心率下降,大脑消耗的能量减少。 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一小部分。它是梦(或噩梦)的主要场合,与不同步和快速的脑电波,眼球运动,肌肉张力丧失 和体内平衡暂停有关。
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将NREM分为三个阶段:N1,N2和N3,其中最后一个阶段也称为delta睡眠或慢波睡眠。 整个周期通常按顺序进行:N1 → N2 → N3 → N2 → REM。 当一个人从深度睡眠返回第 2 阶段或第 1 阶段时,就会发生快速眼动睡眠。 晚上早些时候的深度睡眠(N3期)更多,而REM睡眠的比例在自然清醒前的两个周期中增加。
如果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做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做了一个梦,这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这种“记忆抹除”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如果一个人直接从快速动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话(比如说被闹钟叫醒),他们就比较可能会记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做的梦境(不过并非所有发生在快速动眼期的梦都会被记得,因为每个快速动眼期之间会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会导致前一个梦的记忆消失)。
清醒可能意味着睡眠的结束,或者只是在重新入睡之前检查环境并重新调整身体姿势的片刻。睡眠者通常在快速动眼睡眠结束后不久或有时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醒来。 内部昼夜节律指标以及稳态睡眠需求的减少,通常会导致睡眠周期的结束。[9]清醒涉及大脑中电激活的高度,从丘脑开始并扩散到整个皮层。[9]
一项研究发现,前 90 分钟睡眠周期的清醒时间为 3%,第二个睡眠周期为 8%,第三个睡眠周期为 10%,第四个睡眠周期为 12%,第五个睡眠周期为 13-14%。大部分清醒时间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后不久。[9]
如今许多人都会被闹钟叫醒。[10] 然而,人们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可靠地唤醒自己而不依赖闹钟。[10] 许多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睡眠方式完全不同,这种习惯可能导致慢性昼夜节律睡眠障碍。[10] [11]许多人经常在睡前看电视和其他屏幕,这一因素可能会加剧昼夜节律周期的中断。[12][13]关于睡眠的科学研究表明,清醒时的睡眠阶段是放大睡眠惯性的重要因素。[14]
睡眠障碍是人们最常遇到的生理问题之一,主要可分为失眠、发作性嗜睡病、特发性嗜睡症、睡醒周期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夜惊、梦游和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睡眠障碍者应根据医师处方,服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以改善睡眠质量。
任何会压迫到胸腔呼吸时所作之扩张收缩运动的睡姿,都有可能造成睡眠时呼吸中止的症状而导致半夜惊醒及恶梦。 太过紧身的衣物及隆胸,也可能造成相同的情况。
睡眠期间,人体大多数系统处于合成代谢状态,有助于恢复免疫,神经,骨骼和肌肉系统。[15]睡眠也是维持情绪,记忆和认知功能的重要过程,在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16]
普遍认为睡眠能帮助恢复体力、脑力和精神,并能舒缓压力,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研究发现,睡眠时脑部的神经胶质细胞,把可能导致失智症与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β淀粉样蛋白搬回体循环代谢并排除体外[17]。
在一次大样本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长期过度的睡眠(超过9小时)会影响智力、提高糖尿病、心脏病、阿兹海默症、忧郁症、不孕的几率。
此外根据英国基尔大学联合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成果,平均每晚睡眠10小时的人,与平均每晚睡眠8小时的人相比,早死的危险增加30%。每天躺在床上蒙头大睡超过10个小时,死于中风的危险增加5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49%。[18]
人们若欠缺适量的睡眠,将有可能导致一些后遗症,如白天嗜睡、情绪不稳定、忧郁、压力、焦虑、免疫力降低、判断力减退、失去逻辑思考力、工作效率下降等。而现代生活中,都市人大多工作繁忙,因此较常出现以上的问题。反之,在乡下的人则能较轻松生活,并获得适量的睡眠,因此较少出现上述问题。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品质的关注在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主办了“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选定在每年的3月21日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因为周期性的季节变换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密切影响人们的生活。
汉语中忌讳直接说“死”,有用“长眠”形容死亡[19]。人若缺少睡眠,神经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内分泌系统和精神活动都会出现障碍,甚至死亡。[20]保持七至八小时的睡眠的人,其死亡率低于其他人[21]。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睡眠不足易导致过劳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