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人(巴利语:kappiya-karaka;梵语:kalpiya-kāraka),佛教术语,流行于古印度,意指在佛寺中执行事务,提供无偿劳务的人,他们未出家受戒,因此可以代为执行僧侣受僧律限制而不能做的日常事务。目前在南传佛教中,仍保有此一作法。

定义

佛教僧团受到佛陀戒律规范,在生活上有许多受到限制之处。在佛陀时代,有一些在家居士会主动至僧团所在之处,以劳务来供奉僧团,这些在家居士后来被称为净人。净人可以替僧人收受与衣物等值的金钱并代为置办[1]、料理食物、管理净地(仓储),以避免僧人违反戒律[2]

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僧团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与财产,许多寺院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这些人也被称为净人[3]。这些佃农除了需要缴地租给寺院,也会为寺院服劳役[4]

古代的净人制度

北魏时,会将罪囚与官奴配为僧祇户(佛图户、寺户),须在寺院执洒扫役和营田役,并向寺院“输粟”(即交纳谷物税),为“净人”制度与晋唐间“田客荫户部曲”制度的结合,由当时的沙门统昙曜魏文成帝奏请获准而建立[5]

在北魏之前,就有类似僧祇户的存在,有些农民为逃避租税或战乱,投奔寺院寻求庇护,逐渐沦为寺院的佃户。一些军阀“施舍”某些地方租税给寺院,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就为寺院的佃户。又据记载,秦主苻坚赠送僧团“奴子(僮仆)三人,可备洒扫”,这些人就成为寺院的僮仆役使[6]

参见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