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北魏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6月20日),鲜卑名乌雷,拥有直懃头衔[1][2][3],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是魏太武帝的嫡孙,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长子,生母郁久闾氏,452年-465年在位,在位十三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认为魏文成帝的鲜卑名乌雷的语源不详,但蒙古文《黄金史》中记载明朝初期的蒙古诸汗有兀雷帖木尔(Öljei Temür),Öljei翻译为兀雷省略了中间的辅音j-,是因为在黄金史中Öljei写成了Ölui,一般认为是讹写所至。《蒙古源流》提到的同一人,在清朝乾隆时期的汉文翻译为“额勒锥特穆尔”,反映了正确的蒙古语读音。但是阿勒泰语言中j-与y-之间的转化是众所周知的,正因为这样,Öljei(Olga)在一些突厥方言中读作olya、olyo。格哈德·杜弗(德福)在《新波斯语中的突厥语与蒙古语因素》的第1册《新波斯语中的蒙古语因素》中列举了olga(意为“战利品”)的多种书写形式和用例,并指出这一名号是从动词词根ol-(意为“找到、获得、发现”)派生而来,罗新认为魏文成帝的直勤号乌雷也许与此有关[4]。
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宦官中常侍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不曾想皇帝拓跋焘竟然相信了。继而下令整肃太子府,且诛杀了许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因此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才24岁。
后来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但宗爱一见到此,怕被皇帝诛杀,先下手为强于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太武帝死后,朝廷欲立太武帝最年长的在世儿子第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太武皇后之命,将拓跋翰杀掉,又假借皇后之命,将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薛提杀死,然后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宗爱自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总督中外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大权在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于十月一日遭宗爱所弑。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动。
羽林郎中刘尼、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书源贺、尚书陆丽、尚书长孙渴侯五人密谋,十月三日(10月31日),由太子少傅游雅、源贺、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拓跋濬改元兴安。
拓跋濬即位后,便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灭三族。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谥父亲拓跋晃为景穆皇帝,母亲闾氏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太武帝崇信道教,一度太武灭佛。兴安元年,拓跋濬下令复兴佛教。兴安二年,令建造云冈石窟。
拓跋濬不再继续太武帝四处用兵的政策,停止南侵南朝宋,休养生息。但也有征伐。太安四年(458年),拓跋濬亲率10万骑兵、15万辆战车,进攻柔然。柔然处罗可汗吐贺真远远逃走。柔然别部统帅乌朱驾颓等人率领几千个帐幕所聚的部落投降。
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465年6月21日),拓跋濬去世,时年仅25岁。六月初二,定谥号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八月,安葬云中的金陵。
剧名 | 演员 |
李光洁 | |
罗晋 |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