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世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德世仇

法德世仇[1](法语:Rivalité franco-allemande,德语:Deutsch–französische Erbfeindschaft)是认为全体法兰西人和大多数德意志人(含德国人奥地利人)之间必会结为世仇的想法,属于欧洲国家的复仇主义中最显著的代表之一。此思想已因二战后法德两国和解、加上欧洲一体化的推进而消失。

约翰·坦尼尔 《再见》(Au Revoir!),载于1881年8月6日《笨拙英语Punch (magazine)》杂志,图下配文——德国:再见女士,如果我们……;法国:我们会再见的!

历史

概述

这一思想分为数阶段,最早出现于843年,是法兰克王国解体后,东西法兰克之间的矛盾,此时以统治法兰克全境的卡洛琳王朝的内斗为主;第二阶段从1214年开始,法国的卡佩王朝布汶战役击败神圣罗马帝国部队,后在法王腓力四世统治时期蚕食帝国领土;第三阶段从1477年开始,法国的瓦卢瓦王朝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对勃艮第的继承权大打出手,因为奥地利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因此开启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长时间争霸,此时以两大家族的博弈为主,1589年开始法国的波旁王朝取代瓦卢瓦王朝;第四阶段从17世纪上半夜的三十年战争开始,法国作为新教联盟一员与神圣罗马帝国作战,并在接续几十年中的数场战争中不断入侵德意志;第五阶段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法国在第一次反法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第四次反法同盟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并吞诸多德意志领地,逐渐激发了德国人的统一情绪;第六阶段是19世纪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由于德国被普鲁士统一,并且击败了当时的法国,所法国对德国的仇恨心理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法国已经元气大伤,而德国则处于分裂,美国苏联成为遥控欧洲政治格局的新主人,因此法德两国在实力不济和有共同的敌人之后迅速消弭仇恨,转而一同对抗共产独裁体制的苏联;也因为法德关系不再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在没有了障碍之后,欧洲内部就开始谋求一体化,至今法国和德国依然保持欧盟能稳定存在的两大基石国。

历史年表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