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赫林亚河豚(学名:Meherrinia),又译作美赫林豚[1],是淡水豚已灭绝的一个属,其化石出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中新世海相沉积,得名自出土地点的梅赫林河河床,于2012年首次发表。本属为出土于北美洲的第二个亚河豚科类群,也是该科第一个被发现的海生类群。本属目前仅有伊氏梅赫林亚河豚(M. isoni)一个种,其种小名来自化石的发现者罗纳德·伊森(Ronald Ison)。[2]
梅赫林亚河豚的正模标本为一颅骨与吻突的基部,藏于马里兰州的卡弗特海洋博物馆,另外还有八件标本同时发表,皆为颅骨的一部分。化石的出土地层应为中新世伊斯托弗组,但由于非原位(in situ)出土,亦不能排除是出自上新世约克组。因其化石出土于海相沉积,显示本类群可能生活于海洋中,为亚河豚科第一个被发现的海生类群。出土的颅骨于眶后突处的宽度为12-13公分,上枕骨(supraoccipital bone)于颅顶深入额骨与上颌骨间形成楔状结构;上颚骨形成鼻孔的侧缘,鼻孔呈窄而长的沙漏状,且其宽度由下而上递增,在颅骨顶部最宽[2]。
本属因上枕骨深入额骨与上颌骨间、上颌骨后正中沟(posterolateral sulcus)的侧缘较低、枕部中央有较深的矢状沟等解剖特征而被归入亚河豚科,外形特征介于亚马逊河豚与拉普拉塔河豚之间,且支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亲缘关系应该与前者较为接近[2]。亚河豚超科(Inioidea)现生的类群仅分布于南美洲,梅赫林亚河豚为继棱河豚(亦生存于中新世晚期)之后,发现于北美洲的第二个亚河豚科类群,亚河豚超科传统上被认为起源于南美洲,但这两种北美洲的亚河豚科与部分拉普拉塔河豚科化石的出土,表示此超科也可能是起源于北美洲[2][3]。
2015年,亚河豚科的一个新属Isthminia被发表,亦为中新世晚期的类群,其化石出土于巴拿马的加勒比海沿岸的海相沉积,因此可能也是海生类群[4]。支序分析结果显示Isthminia为亚河豚属的姊妹群,且两者与等吻河豚(Ischyrorhynchus vanbenedeni)和梅赫林亚河豚共同组成亚河豚超科下的其中一个演化支[5]。2016年的一篇研究进行支序分析的结果则认为梅赫林亚河豚为亚河豚超科的基群[6]。
Geisler et al. (2012)[2] | Pyenson et al. (2015)[5] | Murakami (2016)[6] |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