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纪(546年—603年7月6日),名,字文宪[1],一名文纪,因被赐姓越勤氏,又称越勤纪[2]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出自弘农杨氏越公房,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杨纪年少时刚正不阿,有器量胸襟。杨纪的哥哥杨文思应当承袭父亲的爵位华山郡公,他自认为不是嫡子,于是让封给杨纪。保定四年(564年),杨纪袭爵华山郡公,食邑二千七百户,以右侍上士起家官,后出任大都督、右游击上士建德元年(572年),杨纪升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出任鲁山防主,又转任安州总管司录大象元年(579年),南陈永安郡太守李援向北周献地归附,安州总管蒋国公梁睿派遣安州长史杨纪率领两万人前往接应。杨纪又想要进攻弋阳郡,推进到义阳郡时,义阳郡太守胥尚儿弃城逃走。南陈将军周法尚统帅的军队前来支援,杨纪击退了敌人[2],以军功升任开府,入朝担任虞部下大夫,加上仪同三司杨坚担任丞相后,杨纪跟随梁睿讨伐王谦,以军功前后增加食邑总计三千户。开皇元年(581年),杨纪出任使持节、资州诸军事、资州刺史,又回朝出任宗正少卿,因事被定罪除去名籍。几年后,朝廷恢复杨纪的爵位,任命为使持节、熊州诸军事、熊州刺史。开皇七年(587年),杨纪生母韦始华去世,杨纪为母亲守丧,很快被起复出任宗正少卿,改封上明郡公。开皇十八年(598年),杨纪出任宗正卿、兼任给事黄门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加上开府仪同三司仁寿二年二月辛亥(602年3月1日),杨纪出任使持节、总管荆复硖鄀鄂岳沣朗辰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3]。仁寿三年五月廿二日(603年7月6日),杨纪在荆州州馆中因病去世,虚岁五十八,谥号[4][5],仁寿四年三月丁酉朔廿四日庚申(604年4月28日)迁葬于华州华阴县留名乡归政里的东原[1]

住所

杨纪的住所位于长安朱雀街西第二街太平坊,杨纪后舍宅建立了定水寺[6][7]

其他

杨纪曾与上开府李景一起将义城公主送到突厥[8]

仁寿年间,杨纪出使黄河以北,见到公孙景茂的精力不减,回京上奏了情况,于是朝廷就任命公孙景茂为淄州刺史[9][10]

仁寿初年,杨纪的堂侄杨素受到隋文帝宠信日见隆厚,杨素的弟弟杨约、堂叔伯杨文思、堂叔伯杨纪、堂叔伯杨异都官至尚书、列卿[11][12][13]

家庭

祖父

  • 杨钧,北魏侍中、司空、临贞文恭公[1]

父亲

  • 杨宽,西魏尚书左仆射,北周大将军、大御正、小冢宰、华山元公[1]

兄弟姐妹

  • 杨恒,西魏东宫直寝、华州刺史、敷西男,早亡
  • 杨文思,隋朝上大将军、左光禄大夫、民部尚书、正平定公
  • 杨文志,北周大都督,过继杨宽第五弟杨稚
  • 杨文懿,隋朝通议大夫、安陆郡太守、晋熙县公
  • 杨文愻,隋朝内史通事舍人、大都督、普安县开国男
  • 杨文愿,隋朝右卫翊卫、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宜阳县开国公
  • 杨氏,嫁北周大都督、安□□□□侯达奚昊

夫人

子女

  • 杨孝偡,隋朝屯骑尉、秘书郎、上明国世子[1]
  • 杨孝謩,隋朝右亲卫[1]
  • 杨孝俨,隋朝秘书丞
  • 杨孝怡,唐朝膳部郎中、太仆卿
  • 杨智度,嫁隋朝上开府仪同三司、沈州刺史、郧静公韦圆成[14]
  • 杨贵嫔唐高祖嫔妃[15]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隋书·卷48》,出自魏徵隋书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