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韦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京兆韦氏又成为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家族起源
西汉初年,韦孟被任命为楚元王刘交的太傅,韦孟在楚王刘戊时期多次规谏,却不起效果,韦孟因此辞官,举家迁至山东邹鲁一带。韦孟的玄孙韦贤不仅精通《礼》、《尚书》,并传习《鲁诗》,产生了韦氏《鲁诗》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经学传统。韦贤后被征召为博士、给事中,为汉昭帝傅,又出任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昭帝驾崩后,韦贤与霍光等共同尊立汉宣帝继位,赐爵关内侯,任长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韦贤升任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韦贤有四子,除第三子韦舜留居邹鲁守家族坟墓外,其余诸子均迁至长安平陵,韦贤第四子韦玄成后继承扶阳侯爵位,先后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前42年)任丞相,徙居长安杜陵。韦玄成之侄韦赏又因任汉哀帝定陶王时期的太傅,被提拔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封关内侯,宗族中担任二千石一级官吏的有十余人。京兆韦氏在西汉父子丞相,四世封侯,已成为关内著名大族。
房支
- 逍遥公房:北朝隐士韦敻,北魏、北周两朝皇帝十次征召他做官,均不听命,因此号称逍遥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逍遥公房[3]
- 郧公房:隋朝尚书令韦孝宽被封为郧国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郧公房[4]
- 大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韦义远因与其胞弟韦晖亲相继担任雍州刺史,其后代因此号为大雍州房[5][6]
- 小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韦晖亲因与其胞兄韦义远相继担任雍州刺史,其后代因此号为小雍州房[5][6]
- 阆公房:北魏咸阳郡太守韦阆在关中大乱时,只有他的辖区平安保全,魏明元帝拓跋嗣称希望自己的臣子都和韦阆一样,成为一时美谈,韦阆后代因此号为阆公房[7]
- 彭城公房:北魏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韦泓胄的长子韦澄死后被追赠为彭城县开国公,韦泓胄的后代因此号为彭城公房[8][9]
- 鹛城公房:北周车骑大将军韦元礼被封为鹛城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鹛城公房[10][11]
- 驸马房:韦延宾六世孙韦皇后掌权时,其家族中多人迎娶公主,韦延宾的后代因此号为驸马房[12]。据《朝野佥载》记载的故事,驸马房是隋朝京兆韦衮家奴韦桃符的后代,韦桃符常从韦衮征战,后被韦衮释放,桃符杀黄牛献给韦衮,恳请赐姓,韦衮就赐其姓韦,韦桃符的家族后被称为“黄犊子韦”[13][14]
- 小逍遥公房:韦华随刘裕过长江,定居襄阳郡,因而称襄阳韦氏,韦华十世孙韦嗣立被封为逍遥公,家族因此改号小逍遥公房[15]
西眷、东眷、逍遥公房、郧公房、南皮公房、驸马房、龙门公房、小逍遥公房、京兆诸房韦氏合称为韦氏定著九房[19]。
宰相
- 韦保衡,出自平齐公房,唐懿宗宰相
- 韦弘敏,出自平齐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方质,出自彭城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待价,出自逍遥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贯之,出自逍遥公房,唐宪宗宰相
- 韦处厚,出自逍遥公房,唐文宗宰相
- 韦琮,出自逍遥公房,唐宣宗宰相
- 韦巨源,出自郧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安石,出自郧公房,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宰相
- 韦见素,出自南皮公房,唐玄宗宰相
- 韦温,出自驸马房,唐中宗、唐殇帝宰相
- 韦执谊,出自龙门公房,唐顺宗、唐宪宗宰相
- 韦思谦,出自小逍遥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承庆,出自小逍遥公房,武则天宰相
- 韦嗣立,出自小逍遥公房,武则天、唐中宗宰相
- 韦贻范,唐昭宗宰相
- 韦昭度,出自彭城公房,唐僖宗、唐昭宗宰相
- 韦说,出自郧公房,李存勖、李嗣源宰相
家传和谱牒
参见
- 京兆韦氏世系图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