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韦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郡望韦姓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京兆韦氏又成为集团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家族起源

西汉初年,韦孟被任命为楚元王刘交的太傅,韦孟在楚王刘戊时期多次规谏,却不起效果,韦孟因此辞官,举家迁至山东邹鲁一带。韦孟的玄孙韦贤不仅精通《礼》、《尚书》,并传习《鲁诗》,产生了韦氏《鲁诗》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经学传统。韦贤后被征召为博士、给事中,为汉昭帝傅,又出任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昭帝驾崩后,韦贤与霍光等共同尊立汉宣帝继位,赐爵关内侯,任长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韦贤升任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韦贤有四子,除第三子韦舜留居邹鲁守家族坟墓外,其余诸子均迁至长安平陵,韦贤第四子韦玄成后继承扶阳侯爵位,先后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前42年)任丞相,徙居长安杜陵。韦玄成之侄韦赏又因任汉哀帝定陶王时期的太傅,被提拔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封关内侯,宗族中担任二千石一级官吏的有十余人。京兆韦氏在西汉父子丞相,四世封侯,已成为关内著名大族。

房支

  • 西眷,曹魏詹事、安城侯韦胄长子韦潜的后代,号西眷[1]
  • 东眷,曹魏詹事、安城侯韦胄幼子韦穆的后代,号东眷[1]

西眷房支

  • 平齐公房:北周侍中韦瑱被封为平齐县伯,死后追封为公,其后代因此号平齐公房[2]

东眷房支

  • 逍遥公房:北朝隐士韦敻,北魏、北周两朝皇帝十次征召他做官,均不听命,因此号称逍遥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逍遥公房[3]
  • 郧公房:隋朝尚书令韦孝宽被封为郧国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郧公房[4]
  • 大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韦义远因与其胞弟韦晖亲相继担任雍州刺史,其后代因此号为大雍州房[5][6]
  • 小雍州房:北周雍州刺史韦晖亲因与其胞兄韦义远相继担任雍州刺史,其后代因此号为小雍州房[5][6]
  • 阆公房:北魏咸阳郡太守韦阆在关中大乱时,只有他的辖区平安保全,魏明元帝拓跋嗣称希望自己的臣子都和韦阆一样,成为一时美谈,韦阆后代因此号为阆公房[7]
  • 彭城公房:北魏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韦泓胄的长子韦澄死后被追赠为彭城县开国公,韦泓胄的后代因此号为彭城公房[8][9]
  • 鹛城公房:北周车骑大将军韦元礼被封为鹛城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鹛城公房[10][11]
  • 驸马房:韦延宾六世孙韦皇后掌权时,其家族中多人迎娶公主,韦延宾的后代因此号为驸马房[12]。据《朝野佥载》记载的故事,驸马房是隋朝京兆韦衮家奴韦桃符的后代,韦桃符常从韦衮征战,后被韦衮释放,桃符杀黄牛献给韦衮,恳请赐姓,韦衮就赐其姓韦,韦桃符的家族后被称为“黄犊子韦”[13][14]
  • 小逍遥公房韦华刘裕过长江,定居襄阳郡,因而称襄阳韦氏,韦华十世孙韦嗣立被封为逍遥公,家族因此改号小逍遥公房[15]

其他

  • 龙门公房:隋朝骠骑大将军、晋州大总管府长史韦遵通被封为龙门县公,其后代因此号为龙门公房[16][17]
  • 南皮公房:又称南陂公房,隋朝仓部侍郎、尚书右丞、司农卿韦瓒被封为南皮县伯,其后代因此号为南皮公房[18]

定著房

西眷、东眷、逍遥公房、郧公房、南皮公房、驸马房、龙门公房、小逍遥公房、京兆诸房韦氏合称为韦氏定著九房[19]

宰相

家传和谱牒

  • 《韦氏家传》,三卷,皇甫谧撰,隋朝时为一卷[20],唐朝时为三卷[21][22]
  • 《京兆韦氏谱》,二卷[23]
  • 《韦氏谱》,十卷,韦鼎等撰[24][25]
  • 《韦氏诸房略》,一卷,韦绹[26]
  • 《韦氏官婚谱》,十三卷,韦虔晃[27]
  • 《宗派图》,一卷,韦虔晃[27]

参见

  • 京兆韦氏世系图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