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恭仁(568年—639年12月30日),名纶(墓志上名为温),以字行,爵位观孝公,中国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唐高祖的宰相。
他是隋文帝族侄观德王杨雄的长子,杨雄在隋朝初年与高颎、苏威、虞庆则号称四贵。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恭仁以功臣子赐爵武阳县开国公,寻授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开皇元年,进封成安郡开国公,后授左宗卫车骑将军。
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杨恭仁为甘州刺史。他为政不纠缠细节,戎人、汉人各得其所。隋文帝对杨雄说:“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同年征召回朝任宗正少卿。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迁工部侍郎。六年,杨恭仁转任吏部侍郎。九年,授谒者大夫。613年,杨玄感造反,炀帝命恭仁率兵经略,恭仁于破陵大败杨玄感。杨玄感兄弟挺身逃走,杨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至阌乡将其擒获。军队凯旋,炀帝召杨恭仁入内殿,说:“我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都不知勇决如此也。”纳言苏威也说:“仁者必有勇,固非虚也。”
大业十一年(615年),授辽东道行军总管,跟随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破高丽军三万人,拜银青光禄大夫。苏威及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受诏参与官员任免,多受贿赂。杨恭仁正直不阿附裴蕴,于是被排挤出中央,出任河南道黜陟大使,讨捕农民起义。他在谯郡(今安徽亳州)被朱粲打败,奔还江都。
618年春,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立他的侄子秦王杨浩为帝。宇文化及杀害了大批的隋朝高官和宗室,但是没杀杨恭仁,反而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宇文化及率骁果军北返,败于李密,宇文化及派杨恭仁守魏县(今河北邯郸)。当时元宝藏据有魏郡,619年,唐朝大臣魏徵劝说元宝藏,捉住杨恭仁送于京师,献给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和杨恭仁就是朋友,遂封杨恭仁为上柱国,承袭观国公爵位。
武德二年(619年)春三月,杨恭仁被任命为门下省黄门侍郎。因为杨恭仁熟悉西北军情,唐高祖任命杨恭仁为河西道安抚大使、检校凉州总管,参与平定割据凉州的李轨。杨恭仁很有治绩,自葱岭已东,都向唐朝朝贡。杨恭仁治下,东突厥未敢犯境。 619年冬十月,遥授杨恭仁门下省纳言,他仍在凉州主持军务。又平定逆贼贺拔威,请功时转授第六弟杨威为骑都尉。
武德三年(620年),改任侍中。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唐高祖召他回长安为中书令、吏部尚书,不久又回凉州主持军务。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被迫立他为太子。杨恭仁被解除宰相职位,转任右卫大将军、鼓旗将军,领京城以西六十余府。
八月,唐高祖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以杨恭仁为雍州牧(首都最高行政长官),加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大都督是皇子越王李泰,李泰年幼没有上任)。贞观五年(631年),任检校左领军大将军事。以年老请求致仕退休,皇帝给他加勋位至特进。贞观八年(634年),任河北道大使,考察吏治。不久被任为使持节、都督洛怀郑汝四州诸军事、洛州(隋朝和唐高宗以后的东都洛阳)刺史,但随即称病归家。杨恭仁为人谦恭,时人把他比成汉朝的石庆。他的幼弟杨师道娶唐高祖之女桂阳公主,侄女杨氏为唐太宗婕妤,从侄女为巢剌王李元吉妃,侄子杨思敬娶唐高祖之女安平公主。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杨恭仁去世,年七十二,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潭州等七州都督、潭州刺史,陪葬昭陵,谥号孝。
从武德年间到武则天时期,杨恭仁一族之内,有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任三品已上官员二十余人,号称盛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