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棘面龙属(学名:Spinops)是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1]。棘面龙属于尖角龙亚科,头盾顶端的角状物类似尖角龙、戟龙的混合体。棘面龙的发现,显示角龙科在白垩纪晚期的短时间内达到高度多样性。
在1916年,美国化石挖掘商人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与他的儿子前往加拿大亚伯达省南部的红鹿河流域挖掘化石,在一个大型尸骨层发现两个带有角龙类部分头颅骨的石块。斯腾伯格家族将至两个石块卖给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但由于化石过于零碎,无法组装成骨架模型,所以博物馆没有进行化石处理、清除母岩的工作。斯腾伯格之后寄信给博物馆询问化石的处理后果,英国古生物学家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德的回信表示,这两个化石毫无研究的价值[2]。
之后,这两个带者化石的石块,有将近一世纪的时间被存放在博物馆内。直到2011年,安德鲁·法克(Andrew A. Farke)博士等人重新研究化石时,发现这些化石可能属于一种新的角龙类恐龙[3]。同年,安德鲁·法克、达伦·塔克(Darren Tanke)、保罗·巴雷特(Paul M. Barrett)等人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斯氏棘面龙(S. sternbergorum)。属名意为“有尖刺的面孔”,意指其头颅骨面部的多种独特尖刺;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斯腾伯格家族为名[1]。
正模标本(编号NHMUK R16307)是一个部分顶骨,包含头盾的两个洞孔中间到顶端的长角。编号NHMUK R16308标本包含:部分顶骨、部分齿骨、以及一些无法鉴定的四肢骨头。编号NHMUK R16306标本则是一个不完整的头颅骨背侧。边号NHMUK R16309则是一个部分右鳞状骨。这些化石都呈关节脱落的非天然状态。根据研究人员的追溯,这些化石被发现于恐龙省立公园西北部的同一个尸骨层,可能属于老人组(Oldman Formation)的上层,或是恐龙公园组(Dinosaur Park Formation)的下层,地质年代约7600万到74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1]。
棘面龙是种中型角龙类,完整身长估计约6米,体重估计约2公吨。棘面龙属于尖角龙亚科,尖角龙亚科的头盾长,具有大型鼻角,两根额角短小、或是没有额角。棘面龙的头盾长,而头颅骨的角状物、突出物,类似当地两种近亲的混合体:尖角龙、戟龙。棘面龙的头盾顶端有两根钩状、向前弯曲的小型角,类似尖角龙;棘面龙的头盾顶端还有两根笔直、向后弯曲的大型角,类似戟龙[2]。
研究人员列出棘面龙的许多鉴定特征。头盾的最中间颈盾缘骨突(Epoccipital)成钩状、向前弯曲。第二对颈盾缘骨突向后弯曲、形状较为笔直,这也有可能是第三对颈盾缘骨突。眼眶后有一对小型突出物、朝向背侧[1]。
研究人员在命名棘面龙时,也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他们比较18种角龙类的形态特征,并根据颈顿缘骨突形状,将棘面龙归类于角龙科的尖角龙亚科,并跟尖角龙、戟龙属于同一个支系。研究人员根据棘面龙的混合特征角状物,提出显示角龙类在白垩纪晚期呈现高度多样性,更提出角龙类可能在短于50万年的时间演化出多样性的物种[1]。
尖角龙亚科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