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摩诃衍(藏语:མཁན་པོ་མ་ཧཱ་ཡཱ་ན,威利转写:mkhan bo ma hva ya na),又称和尚摩诃衍(藏语:ཧྭ་ཤང་མ་ཧཱ་ཡཱ་ན,威利转写:hwa shang ma hva ya na)、摩诃衍那、玛哈雅纳、或大乘和尚,是吐蕃帝国时期的一位汉人禅僧。“摩诃衍”(महायान,Mahāyāna)的梵文意思是“大乘佛教”。
摩诃衍原为唐朝的禅宗僧人,属于东山法门。他是神秀派的一位禅师,驻锡于长沙的麓山寺,神秀派遭到以菏泽神会为首的慧能派禅师的猛烈批判,受到打压。后来他离开长沙,来到沙州(今敦煌)一带弘法,并成为神秀派在这里的重要人物。日本藏学家上山大峻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发现关于他的记载,这与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决》是了解其思想的史料。[1]
786年,沙州被吐蕃攻陷。当时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佛教刚刚在吐蕃兴起,因此邀请不少沙州的禅僧来到拉萨弘法并翻译经书,摩诃衍便是这些禅僧中最著名的一位。在拉萨弘法期间,禅宗以无念、无想、无作意等简单易懂的教义获得了大量信众。根据敦煌出土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决》的记载,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姨母以及苏毗王子都拜摩诃衍为师进行修行。[2]相反地,天竺来的密宗受到了巨大冲击,各作论著,对对方进行攻击和诋毁。天竺僧人的主将是莲花戒,主张渐悟;唐朝僧人主将是摩诃衍,主张顿悟,双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状态。
792年,莲花戒的奏请禁止禅宗,摩诃衍则奏请与天竺僧人辩论,落败者主动离开拉萨。汉传佛教的禅宗与天竺密宗在桑耶寺举行辩论。这场被称为“拉萨法诤”的辩论长达三年,最终两派的诤论得以平息,但其结果至今仍是一个谜。后世藏传佛教史书大多记载:赤松德赞认定汉人落败,天竺僧人获得了胜利,落败的摩诃衍向莲花戒献上花环,随后带领禅宗僧人主动离开了拉萨,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汉文禅宗文献《顿悟大乘正理决》(794年)却记载,摩诃衍获得了胜利,禅宗被赤松德赞定为正统派系并得以弘扬。[3][4]虽然学术界对此次辩论结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的是:西藏在此辩论之后,推崇天竺金刚乘佛教,而非汉传佛教,但禅宗的顿悟思想亦深深影响了藏传佛教。[5]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