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傳統漢族戲曲文化中的開場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扮仙是传统汉族戏曲文化当中相当重要的开场戏。有一句台湾闽南语俗谚:“误戏误三牲”,意思是指没有扮仙,所有的祭祀科仪都无法进行,足见扮仙戏的重要性。在诸多中国传统剧种也有扮仙吉庆戏。
扮仙戏又被称为吉祥戏,通常出场的人物(神仙)都有其象征意义,例如最常见的福禄寿三仙,可以明显看出其意涵,扮仙戏同时也是向神明表达人们心中的祈愿,也希望透过这样的吉祥戏赐福给人们,因此扮仙在台湾汉族的宗教信仰、民间戏曲习俗中仍相当神圣。
台湾汉族的宗教活动─绕境过程当中,到了有请戏班的庙宇,该戏班就会快点演出扮仙戏,就算是正在演出正戏,也得尽快改演扮仙戏向神明祈愿,由这点更可以看出扮仙在台湾汉族的心中是向神明表达心愿相当重要的媒介。
通常扮仙又分为神仙戏与人间戏,其中又有一定公式,通常也有其意涵或目的。例如:三仙戏+加官+金榜,此安排最为常见。
在早期的台湾社会当中,民众要请戏班来演戏甚是不易(不论是歌仔戏、乱弹戏、四平戏、高甲戏、改良采茶戏或掌中戏),通常都是村中的大事才有机会,通常是由庙方“捡丁钱”集合民众的捐献作为酬谢戏班的费用,扮仙、演戏过程相当重大且谨慎,早年民众也相当尊敬戏班演师、演员,也更显扮仙的重要性。
通常扮仙戏的神仙戏,剧目分为三大类,为三仙戏(《福禄寿三仙》)、八仙戏(《大醉八仙》)、天官戏(《天官赐福》),并以三仙戏最为常见,若请戏团的人没有特殊要求,通常会演出三仙戏为主。另演出剧目也有些限制,例如;位阶较低的神明不得演出剧中有较高阶神明为角色的吉庆戏(礼乐制度),以免错了天界的次序,故在戏目的选择上也有着许多技巧,但在台湾南部就无此分别,且南部特别喜欢演出天官戏(排场大又热闹),另戏金也有所差别,天官戏最贵,八仙戏次之,因此三仙戏为扮仙戏中的基本款。
通常人间戏都会有两剧作为搭配,但长度大多不长,因此也不会占用神仙戏太多时间,如同简介所说,扮仙是人们心中的祈求,除了重要的神仙戏之外,还会以人间戏作为辅助(类似补充说明),同样也是表现人们的心愿。
时代改变,民众的收入也比早年较为提高,也因为文化的变化、发展,现今请戏班扮仙酬神的机会增加不少,故也衍生这样的“扮私仙”文化,通常由大家集资或庙方出资所办的第一场扮仙戏叫做“公仙”,顾名思义是为公众祈福所演的扮仙,私仙则是民众看到戏班有再扮仙或是将要扮仙,觉得神明对他有所保佑、护持所以私下包红包给戏班,请戏班再演一次扮仙以叩谢神恩,所以称为私仙。
一般来说公仙最为隆重、慎重,通常扮仙时间会以30分钟为主,给整台戏的出资者最多的祝福(庙方酬神为祝福全体信众、私人还愿则祝福该家庭或公司),此时剧团如果接到信徒要扮私仙,为避免时间拖过长,通常就会扮“紧仙”,且会以扮仙戏的基本─三仙戏为主,若是大庙在庆典或活动当中,通常一整天早、中、晚场都在扮私仙,故要加速演出而形成了“紧仙”。
其中布袋戏的“紧仙”剧情流程不变,仅是速度、节奏加快(通常分为15分、10分、7分、3分之差别,20分以上的扮仙戏为“全经”、20分以下则成为“半经”、10分以内为“紧仙”),而歌仔戏则是福禄寿三仙都先定位,福仙念过祝贺词后,仅有喜神、麻姑、财神拜寿,而三仙不拜寿也不唱词了。(通常1分半左右)
上述重复提到扮仙的重要性,其中业界又有个不成文规定,扮完仙若因不可抗拒之因素(地震、台风、停电......等)而无法演出正戏,此时就可以收戏金(表示完整演出了),若扮仙还没演完,则视为未完成,尚不可收取戏金,故戏班领戏金是以扮仙是否完成为基准,也更显扮仙的重要。
现代剧团、戏班也都相当敬业,若真因特殊状况扮完仙后无法演出正戏,会另外择期演出,将演出时间补足。(不另收戏金)
当迎神赛会中有演酬神戏时,早期古礼阵头与神轿会有“拜棚”动作,阵头或神轿会向戏棚参礼,而戏班会派出财神(也有一说为福仙或团长)参礼接驾(请金奉香),现今大多民众误会为神尊看戏,早期戏班上都有安奉田都元帅或西秦王爷神尊,实为向戏班祖师爷相互礼敬。而参礼缘由有以下几种说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