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義大利歷史上的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主教民主党(意大利语:Democrazia Cristiana),简称天民党(DC),前意大利执政党。1919年6月14日成立,原名意大利人民党,是一个基督教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3][4]。人民党在1926年被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取缔。1943年7月由若干天主教团体联合重建,并改为基督徒民主党。重建政党后,随即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天主教民主党 Democrazia Cristiana | |
---|---|
领袖 |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阿明托雷·范范尼、阿尔多·莫罗、马里亚诺·鲁莫尔、朱利奥·安德烈奥蒂、阿纳尔多·福拉尼、贝尼诺·扎卡尼尼、弗拉明尼奥·皮科利、奇里亚科·德米塔、米诺·马丁纳佐利 |
成立 | 1943年12月15日 |
解散 | 1994年1月16日 |
前身 | 意大利人民党 (1919) |
继承者 | 意大利人民党 (1994) |
党报 | 《人民报》 |
党员 | 1390918 (1991年) 最多: 2,109,670 (1990年) 最少: 537,582 (1945年)[1] |
意识形态 | 基督教民主主义 民粹主义[2] 保守主义 |
政治立场 | 中间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会 |
欧洲组织 | 欧洲人民党 |
国际组织 | 中间派民主国际 |
欧洲议会党团 | 欧洲人民党党团 |
党旗 | |
意大利政治 政党 · 选举 |
二战结束后至成为意大利国会第一大党兼主要执政党,1944年至1994年,基民党执政近五十年。总理职位除了1981年-1987年(意大利社会党的贝蒂诺·克拉克西)外,一直是由基民党领袖出任。党内分有中间派、右派和左派[5]。在意大利执政近半个世纪,期间意大利共产党一直是国会最大在野党,维持稳定两党政治状态至1992年。
天主教民主党的前身是意大利人民党,1919年由罗马天主教的神父路易吉·斯图尔佐等人创立。在1919年和1921年的选举中,人民党赢得超过20%的选票,曾参加墨索里尼的第一届政府,1925年被法西斯独裁政权宣布为非法,1926年被取缔。
1943年,墨索里尼下台后,12月15日原人民党人组建天主教民主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包括意大利共产党、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自由党、意大利共和党、行动党和劳动民主党组成反法西斯联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2月天民党人阿尔契德·加斯贝利被任命为最后一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46年,意大利举行战后亦是实行共和制后的首届大选,天民党赢得了35.2%的选票(207席)。1947年5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天民党政府将共产党、社会党排挤出政府,单独执政。1948年的大选,该党赢得了48.5%的选票,加斯贝利继续领导联合政府至1953年,其中包括意大利工人社会党、自由党和共和党人。1953年加斯贝利辞职后,曾经发生内阁未能取得信任动议的情况。1956年因为匈牙利事件,苏联出兵镇压后,社会党与共产党关系决裂,1960年代后,天民党接纳中间偏左的共和党及社会党加入联合政府。
1963年,偏左的阿尔多·莫罗上台,之后容许意大利社会党加入联合政府。政策上开始左倾,实行较左倾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方面也转向开放,包括容许堕胎合法等。
天民党自称是“民主的、自由的、多元化的党”,强调建设“充分而完全的民主”,宣称维护私人所有制及其积极性是该党的基本原则。对内实行同社会党既联合又竞争(社会党在1963年后加入联合政府)、同第二大党和最大反对党意大利共产党进行政治对话,承认其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但绝不容许其加入政府的政治路线。对外与梵蒂冈圣座和天主教会关系密切,主张欧洲联合,抗衡苏联,与美国领导的北约保持密切伙伴关系,容许第六舰队进驻意大利。
1973年—1980年,天民党和意大利共产党达成“历史性妥协”。
1981年—1987年,天民党失去政府总理职位,但仍为议会第一大党,并在内阁中占有多数职位,为五党联合政府中的主要执政党,直至1993年因大量成员的贪腐丑闻下台为止。
1992年,因受连串贪污腐败的丑闻及指控,导致混乱,天民党近一半议员牵涉,最终解体,1994年1月复名为意大利人民党,并在该年3月的大选中惨败。不少原天主教民主党成员其后过渡至现今意大利两大主流政党联盟中左翼联盟和中右翼联盟。
选举 | 得票 | 得票比例(%) | 议席 | 席次增减 | 领袖 |
---|---|---|---|---|---|
1946 | 8,101,004 | 35.2 | 207 / 556
|
–
|
|
1948 | 12,740,042 | 48.5 | 305 / 574
|
▲ 98
|
|
1953 | 10,862,073 | 40.1 | 263 / 590
|
▼ 42
|
|
1958 | 12,520,207 | 42.4 | 273 / 596
|
▲ 10
|
|
1963 | 11,773,182 | 38.3 | 260 / 630
|
▼ 13
|
|
1968 | 12,441,553 | 39.1 | 266 / 630
|
▲ 6
|
马里亚诺·鲁莫尔
|
1972 | 12,919,270 | 38.7 | 266 / 630
|
–
|
|
1976 | 14,218,298 | 38.7 | 263 / 630
|
▼ 3
|
贝尼诺·扎卡尼尼
|
1979 | 14,046,290 | 38.3 | 262 / 630
|
▼ 1
|
贝尼诺·扎卡尼尼
|
1983 | 12,153,081 | 32.9 | 225 / 630
|
▼ 37
|
奇里亚科·德米塔
|
1987 | 13,241,188 | 34.3 | 234 / 630
|
▲ 9
|
奇里亚科·德米塔
|
1992 | 11,637,569 | 29.7 | 206 / 630
|
▼ 28
|
选举 | 得票 | 得票比例(%) | 议席 | 席次增减 | 领袖 |
---|---|---|---|---|---|
1948 | 10,899,640 | 48.1 | 131 / 237
|
–
|
|
1953 | 10,862,073 | 40.7 | 116 / 237
|
▼ 15
|
|
1958 | 12,520,207 | 41.2 | 123 / 246
|
▲ 7
|
|
1963 | 10,032,458 | 36.6 | 132 / 315
|
▲ 9
|
|
1968 | 10,965,790 | 38.3 | 135 / 315
|
▲ 3
|
马里亚诺·鲁莫尔
|
1972 | 11,466,701 | 38.1 | 135 / 315
|
–
|
|
1976 | 12,226,768 | 38.9 | 135 / 315
|
–
|
贝尼诺·扎卡尼尼
|
1979 | 12,018,077 | 38.3 | 138 / 315
|
▲ 3
|
贝尼诺·扎卡尼尼
|
1983 | 10,081,819 | 32.4 | 120 / 315
|
▼ 18
|
奇里亚科·德米塔
|
1987 | 10,897,036 | 33.6 | 125 / 315
|
▲ 5
|
奇里亚科·德米塔
|
1992 | 9,088,494 | 27.3 | 107 / 315
|
▼ 18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