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分布於紐西蘭,已滅絕的巨型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恐鸟(学名:Dinornithidae),又称摩亚鸟(毛利语:moa),是对生活于新西兰的一群体型高大、外型近似现今的鸸鹋而不能飞行的平胸鸟类的总称。恐鸟是现今已发现最高的鸟类,目前已知有九个有效物种,其中巨恐鸟属(Dinornis)鸟类高度可达3米(10英尺),重量约250千克(550磅)。它们曾经是新西兰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草食性动物,在人类到来后,由于体型醒目数量少而灭绝。
恐鸟被认为在约16世纪左右绝种,虽然有一些报告推测在新西兰某些偏僻的角落直到18世纪甚至19世纪仍然有恐鸟生存。
虽然一些人认为恐鸟的数量在人类到达前便已经开始减少,不过恐鸟的绝种目前主要还是认为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的猎捕和开垦森林有关。在人类抵达之前,恐鸟的主要猎食者是哈斯特雕(Harpagornis moorei),世界最大的老鹰之一,现在也绝种了。奇异鸟一度被认为是最接近恐鸟的近缘种,不过在经过DNA的比较后,发现其实恐鸟与澳洲的鸸鹋与食火鸡比较接近。
虽然毛利人告诉欧洲移民这种巨大的鸟类曾经漫游在平原和山谷中,不过早期的欧洲人并没有发现这种巨鸟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1839年,John W. Harris,一个对自然史有兴趣的波弗蒂湾亚麻商人,注意到一块毛利人送给他的在河堤边找到的不寻常骨头。他把这个约15厘米的骨头拿给他的叔叔,一位悉尼的外科医生 John Rule 看,于是这块骨头又被送到当时正在伦敦皇家外科医生协会的亨特里恩博物馆工作的理察·欧文。欧文研究这块骨头碎片几乎4年,最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大型动物的股骨,不过这块骨头不合常理的轻而且有许多有蜂巢似的小洞。
欧文向骨骼学界和世界宣布,这是一种像鸵鸟的巨型已绝种鸟类的骨头,并命名为 Dinornis。他的推论一度被嘲笑,不过后来化石的发现证明了他是正确的。
虽然有很多的种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表,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根据出土的部分化石,并被怀疑根本是同物异名。在最新的研究中,根据从博物馆收藏所复原的DNA,认为其实只有10个种类,包括2种巨型恐鸟。巨型恐鸟似乎有两性异形的现象,雌鸟比雄鸟大相当多[来源请求];由于大小相差太大,以致于它们被分为两种不同的种类。巨型恐鸟可以长到13英尺,但是较早灭绝,约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就消声匿迹了,其中Megalapteryx属的高原恐鸟存活到15世纪。
恐鸟目现今有3科6属共9个物种。2009年,澳洲梅铎大学的Michael Bunce等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建构出如下的系统发生树[1]:
恐鸟目 |
| ||||||||||||||||||||||||||||||||||||||||||||||||||||||||||||
一些人怀疑恐鸟已经绝种的事实,偶尔有推论认为恐鸟仍然生存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某个森林深处。神秘动物学者与其他人不断搜寻它们,不过目前仍然没有直接证据或标本曾经被找到,他们的努力也被认为是不科学的。
1993年1月,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Paddy Freaney、Sam Waby 和 Rochelle Rafferty 宣称他们看见一只像恐鸟的鸟类。不过在分析他们所提供的模糊照片后,认为那只是一只较大的鸟或一只红鹿。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一场骗局,尤其 Freaney 还是一名旅馆老板,或许只是为了要吸引游客。
恐鸟被认为不太可能存活到今日,因为它们是该区域体型相当大的鸟类,而且该区也常有猎人或登山客到访,但Freaney以发现南秧鸡 (Porphyrio hochstetteri) 的举例来证明新西兰仍有可能存在着其他尚未发现的鸟类。虽然如此,鸡大小的鸟类或许可以成功避开人类,不过像恐鸟那么大的鸟类很难做到这点。南秧鸡会被发现是由于其足迹被辨认出来,不过现在仍然没有可信的恐鸟足迹的报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