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建築師事務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马丹拿(英语:Palmer & Turner Group,P&T),曾经称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国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
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和香港设计了大批知名地标,对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和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外滩和中环的建筑群可说是巴马丹拿从20世纪到现在的作品展示厅。
巴马丹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是由一位英国建筑师威廉·萨尔维(William Salway)在香港创立。1858年,他从英国出发,途经香港前去探望在澳洲的父母,却在香港停留了下来。十年后的1868年10月1日,他在香港开创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就是后来的P&T的前身。1870年,事务所加入了一位随军的测量师 W. 威尔森(W. Wilson)。
1880年代,年轻的建筑师卡文·巴马(Clement Palmer,1857年—1953年)加入该事务所,不久他参加汇丰银行总行大厦(第二代)的设计竞赛并获胜,他的成功奠定了巴马在事务所的地位,他成为此后近30年事务所的设计主持。1895年,他和合伙人、结构工程师亚发·丹拿(Arthur Turner)两人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RIBA),事务所也以他俩的名字重新命名为 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1912年(民国元年),事务所派乔治·威尔森(George Leopold Wilson,1880年—)和洛根(M. H. Logan)前往上海开设分所,并开始使用“公和洋行”这个中文名称。几年以后,威尔森和洛根成为事务所的正式合伙人和主持人,于是将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
乔治·威尔森来到上海后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是位于外滩4号(现在改为3号)的有利大楼,这是上海第一座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外观基本属于仿文艺复兴风格。1916年大楼建成,公和洋行也在上海获得了承认,并将行址迁入该楼。
此后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公和洋行在上海陆续设计了一批颇具水准的建筑作品,成为上海实力最为雄厚的建筑设计机构。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约有10座是他们的手笔,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其中堪称代表作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江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和中国银行大楼。这些建筑今天均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代末,公和洋行因日本侵华战争而撤回香港,至1983年重返中国大陆。
巴马丹拿从中国大陆撤出后,继续以香港为基地发展业务,一般多采用中文名称巴马丹拿。1970年代,随着香港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起飞,机构规模也日益壮大。1983年自抗日战争撤出中国大陆后再次返回大陆[1]。至今,员工人数也从1960年代初的60多名发展到1,200多名,并陆续在以下地区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
巴马丹拿集团处理的项目已不只集中于区内,更处理远至印度、中东、新西兰、夏威夷及美加,承办项目涵盖银行、商业、工业、教育、公共设施、酒店、住宅、城市设计和综合发展专案等[1]。与以往相比,该机构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多元丰富的特色,体现多种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影响,并赢取过香港与外地的许多奖项。
目前,巴马丹拿的合伙人已经不单只有英国背景,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例如木下一为日裔加拿大人,而现任主席李华武为瑞士裔),其中也有相当比重为香港本地建筑师。
2003年,该机构在全球排名第52名。 2019年公布全球建筑排名WA100,该机构在全球排名位在第35名。
20世纪上半叶上海其他作品列表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建成时间 | 地址 |
有利大楼 | Union Building | 1916年 | 外滩4号 |
上海永安公司大楼 | Wing On Company | 1918年 | 南京路635号 |
扬子大楼 | 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 | 1920年 | 外滩26号 |
格林邮船大楼 | Glen Line Building | 1922年 | 外滩28号 |
麦加利银行大楼 | Chartered Bank | 1923年 | 外滩18号 |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 Yokohama Specie Bank | 1924年 | 外滩24号 |
阿哈龙犹太会堂 | Jewish Synagogue | 1931年 | 博物院路(已拆毁,并重建为文汇报大厦) |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 | Royal Asiatic Society | 1932年 | 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 |
河滨大楼 | Embankment Building | 1933年 | 北苏州路310—434号 |
汉弥尔登大楼 | Hamilton House | 1934年 | 江西路170号 |
都城饭店 | Metropole Hotel | 1934年 | 江西路180号 |
峻岭公寓 | The Grosvenor House | 1935年 | 法租界迈尔西爱路 |
中国银行大楼 | Bank of China | 1937年 | 外滩23号 |
上海三井银行 | Mitsui Bank | 1937年 | 九江路50号 |
郭氏兄弟楼 | 1924年 | 静安寺路1418号 |
自1950年到1999年的49年间,巴马丹拿在香港陆续完成20多座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1][6],多数都属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