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伊拉克共和国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格达(阿拉伯语: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博达城,《岭外代答》,《南海志》报达,《元史》作八剌哈因,《西使记》,《诸蕃志》称白达,《四夷路程》作拔离,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达省的首府,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地区,底格里斯河流过巴格达市区,而距幼发拉底河约30公里[3]。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经济、商业、学术、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10月1日) |
巴格达 | |
---|---|
首都 | |
بغداد (Baġdād) | |
从上顺时钟方向:绿区、拯救伊拉克文化纪念碑;海达尔-哈纳清真寺;巴格达和底格里斯河的景色;巴格达迪博物馆 | |
坐标:33°18′55″N 44°21′58″E | |
国家 | 伊拉克 |
省 | 巴格达省 |
建立 | 762年 |
创始人 | 阿布·加法尔·阿尔-曼苏尔 |
政府 | |
• 类型 | 市长议会制 |
• 行政机构 | 巴格达市顾问委员会 |
• 市长 | 萨布尔·纳贝特·阿尔-埃萨维 |
面积 | |
• 总计 | 204.2 平方公里(78.8 平方英里) |
海拔 | 34 米(112 英尺) |
人口 | |
• 总计 | 9 100 000人 |
• 排名 | 第1名 |
• 密度 | 0.0441人/平方公里(0.114人/平方英里) |
[1][2] | |
时区 | 阿拉伯标准时间(UTC+3) |
• 夏时制 | 无(UTC) |
邮政编码 | 10001至10090 |
网站 | www |
对于巴格达地名具体由来有数种对立的说法,最可靠和最广泛的说法为巴格达这个名称来自于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4][5][6][7][8][9][10],含义为“神(bagh)的赠赐(dād)”[11]。
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于公元762年将阿拉伯帝国都城迁至此地。成为当时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3]《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便以巴格达为背景。10世纪初时,巴格达的人口超过100万,[12][13]并很有可能是该时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4][15]
10世纪后,因政治变动及战争而衰退[3]。随着阿拉伯王朝不复昔日光辉,巴格达先于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1508年和1534年分别被波斯和土耳其人占领。1638年后巴格达长期受土耳其人的统治。1917年巴格达落入英军之手。直到1921年伊拉克独立后,巴格达被定为首都。[16]
巴格达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地区,底格里斯河流过巴格达市区,而距幼发拉底河约30公里,为两河相距最近之处;迪亚拉河流经城市郊区,并于巴格达东南方注入底格里斯河。巴格达位居海拔34米平缓的冲积平原,历史上曾数度被定期性洪水淹没,洪水则来自底格里斯河北方及东方的支流,直至1956年,位于萨迈拉的萨迈拉大坝完成后,巴格达才不受洪水的威胁,因而,城市能向东边及西边扩张。[17]
巴格达属副热带干燥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的BWh),为世界上最热的城市之一,6月至8月间,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44℃,正午最高气温可达50℃,夜间气温也很少降至24℃以下,天气极为炎热,且降雨极少,夏季多年平均降雨量几乎为零,历史上也从未在此期间记录到超过1毫米的累积降雨。[18]湿度也低(可时常小于10%)。冬季凉爽,最冷月平均气温接近10℃,清晨和夜晚偶尔寒冷,但也很少记录到0℃以下的气温(平均一年小于两次)。降雨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间,年降雨量约123毫米,雨量较丰时可达338毫米,较少时仅有37毫米。[19]。于2008年1月11日降下有气象纪录以来的首场雪。[20]。
巴格达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4.8 (76.6) |
27.1 (80.8) |
30.9 (87.6) |
38.6 (101.5) |
43.5 (110.3) |
48.8 (119.8) |
50.0 (122.0) |
49.9 (121.8) |
47.7 (117.9) |
40.2 (104.4) |
35.6 (96.1) |
25.3 (77.5) |
50.0 (122.0) |
平均高温 °C(°F) | 15.5 (59.9) |
18.5 (65.3) |
23.6 (74.5) |
29.9 (85.8) |
36.5 (97.7) |
41.3 (106.3) |
44.0 (111.2) |
43.5 (110.3) |
40.2 (104.4) |
33.4 (92.1) |
23.7 (74.7) |
17.2 (63.0) |
30.6 (87.1) |
平均低温 °C(°F) | 3.8 (38.8) |
5.5 (41.9) |
9.6 (49.3) |
15.2 (59.4) |
20.1 (68.2) |
23.3 (73.9) |
25.5 (77.9) |
24.5 (76.1) |
20.7 (69.3) |
15.9 (60.6) |
9.2 (48.6) |
5.1 (41.2) |
14.9 (58.8) |
历史最低温 °C(°F) | −11.0 (12.2) |
−10.0 (14.0) |
−5.5 (22.1) |
−0.6 (30.9) |
8.3 (46.9) |
14.6 (58.3) |
22.4 (72.3) |
20.6 (69.1) |
15.3 (59.5) |
6.2 (43.2) |
−1.5 (29.3) |
−8.7 (16.3) |
−11.0 (12.2)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7.2 (1.07) |
19.1 (0.75) |
22.0 (0.87) |
15.6 (0.61) |
3.2 (0.13) |
0 (0) |
0 (0) |
0 (0) |
0 (0) |
3.3 (0.13) |
12.4 (0.49) |
20.0 (0.79) |
122.8 (4.83) |
平均降雨天数(≥ 0.001 mm) | 8 | 7 | 8 | 6 | 4 | 0 | 0 | 0 | 0 | 4 | 6 | 7 | 50 |
平均相对湿度(%) | 71 | 61 | 53 | 43 | 30 | 21 | 22 | 22 | 26 | 34 | 54 | 71 | 42 |
月均日照时数 | 192.2 | 203.3 | 244.9 | 255.0 | 300.7 | 348.0 | 347.2 | 353.4 | 315.0 | 272.8 | 213.0 | 195.3 | 3,240.8 |
数据来源1:Climate & Temperature[21] | |||||||||||||
数据来源2:世界气象组织 (UN)[2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