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鹬学名Scolopax rusticola)又名山鹬,为鹬科丘鹬属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禽,分布于温带和亚北极的欧亚大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2]它具有适合林地栖地的隐蔽伪装,背部呈红棕色,腹部为淡黄色。它的眼睛位于头部的后方,能够提供360度的视野,并使用长而敏感的喙在地面上探寻食物,因此在地面结冰时,它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

Quick Facts 丘鹬, 保护状况 ...
丘鹬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鹬科 Scolopacidae
属: 丘鹬属 Scolopax
种:
丘鹬 S. rusticola
二名法
Scolopax rusticola
(Linnaeus, 1758)[2]
Thumb
S. rusticola 分布范围
  繁殖区
  留鸟
  非繁殖区
Close
Thumb
Scolopax rusticola rusticola

在春天的黄昏时,雄鸟会进行一种称为“棒状飞行”的求偶飞行。普遍认为雌鸟有时会在飞行时用腿夹着幼鸟,但这种说法仅为轶事,没有实证。全球估计有1400万到1600万只丘鹬。

中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南至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3]

分类

Thumb
丘鹬, Mangpoo, 大吉岭, 西孟加拉邦

丘鹬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他的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第十版中首次正式描述,并使用目前的双名Scolopax rusticola[4] 属名是拉丁语中指或丘鹬的词。种小名rusticola来自拉丁语,是老普林尼马尔库斯·瓦莱里乌斯·马提亚利斯提到的一种鸟类的名称,可能是一种松鸡[5] 该物种为单型种:没有亚种被认可。[6] 它的最近亲是同属的其他丘鹬属(Scolopax)丘鹬。 [7]

描述

成鸟体长约为33—38 cm(13—15英寸),包含6—8 cm(2.4—3.1英寸)长的直喙,翼展约为55—65 cm(22—26英寸)。[8] 丘鹬具有适合其林地栖地的隐蔽伪装,背部呈复杂的红棕色图案,腹部为淡黄色。头部有黑色横纹,不像其近亲一样有条纹。它的眼睛位于头部的两侧较高处,能提供360度的单眼视觉。[9][10]

它的翅膀呈圆形,喙的基部为肉色,尖端为深色。腿的颜色从灰色到略带粉红色不等。[9] 此物种具有两性异形,雄性比雌性大得多,[11] 不过在野外无法区分性别。[9]

分布与栖地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丘鹬在欧洲繁殖,其中超过90%的欧洲种群在俄罗斯芬诺斯堪底亚地区繁殖。它们的繁殖范围从芬诺斯堪底亚延伸至地中海加那利群岛,从西欧到俄罗斯。[12] 位于亚速尔群岛的种群与欧洲大陆隔离,导致基因上有细微差异。[13]

这种丘鹬在温带和亚北极的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北部和亚洲的种群会迁徙到南欧或印度次大陆。在气候较温和的西欧国家和大西洋岛屿上的鸟类则不迁徙。[14] 在西北欧和南欧繁殖的种群大多为定居性。[12] 鸟类的春季迁徙于2月开始,繁殖地于3月至5月间到达。[14] 丘鹬的春季迁徙受天气条件影响,但这对它们之后的繁殖成功率并无显著影响。[15]

Thumb
栖息地:比亚沃维耶扎国家公园, 波兰

丘鹬的分布范围广泛,全球估计的分布范围达1000万平方公里,估计种群数量为1500万到1600万只。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群趋势稳定且数量庞大,该物种被评估为无危物种。在其繁殖范围内,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其林地栖地的进一步碎片化。在其他季节,永久草地的减少以及农业强度的增加也是威胁因素,[16] 此外,该物种对禽流感的易感性可能在未来造成影响。[14]

丘鹬的繁殖栖地要求大面积、未受破坏的阔叶或混合阔叶与针叶林,且有如黑莓冬青榛树金雀花越橘等植物的浓密灌木丛。在小范围内,丘鹬似乎更喜欢包含桦树的林地,且在以山毛榉为主的林地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17] 它们也偏好远离城市区域的林地。[17] 繁殖地区必须包括干燥、温暖的休息地、潮湿的觅食区和供飞行的空地。[14] 在较大的林地中,宽敞的“骑马道”(林间的开放小路)和小空地非常重要。冬季时,丘鹬白天也会利用灌木丛[12],但在严寒天气时,它们可能会利用潮间带泥滩。[14]

行为

丘鹬是曙暮性动物(在黎明和黄昏时最活跃),除非受到惊扰,否则白天很少活动,此时它们会伴随着翅膀发出的呼呼声飞走。[8] 它们的飞行有点像猫头鹰或蝙蝠;在迁徙或穿越开阔地区时,丘鹬飞行速度快且直线,但在林地中则飞行不规则,伴随着扭曲和拍动。[9] 它们通常是独居的,单独迁徙,但在天气或地理条件迫使下,可能会聚集在一起。[14] 这种鸟类会被黑水鸡跳蚤Dasypsyllus gallinulae寄生。.[18]

繁殖

Thumb
蛋, 收藏于威斯巴登博物馆
Thumb
丘鹬 于 茵他侬国家公园清迈泰国

雄鸟在4月至6月间于黄昏时进行称为“棒状飞行”的求偶展示飞行。在求偶展示飞行中会发出求偶叫声orr, orr, orr, pist.[19] 一项对雄性丘鹬声音的声谱图研究显示,95%的叫声可以正确辨认出个体鸟类,并得出结论,计算棒状飞行的雄鸟数量是一种监测种群的合适方法。[20] 现在,棒状飞行调查已被用于包括英国、[21]瑞士、[22]法国[23]和俄罗斯[24]在内的多个国家的种群估算。

丘鹬在林地或高大的石南花草丛中于地面筑巢。巢是一个衬有植被的杯状巢[8]或是一个衬有枯叶和其他植物材料的浅凹[25][26]。雌鸟每窝产下1至2枚带有浅褐色和灰色斑点的白色或奶油色蛋[25];一旦蛋全部产下,[26]雌鸟将进行21到24天的孵化。蛋的大小为44 mm × 34 mm(1.7英寸 × 1.3英寸),重26.5 g(78 oz),其中5%为蛋壳的重量。幼鸟孵化后马上离巢,[26]并在15至20天后羽翼丰满,[11] 虽然它们在10天后就能飞行短距离。[27] 当受到威胁时,母鸟可以在飞行时用腿、身体和尾巴之间、或者用爪子或背部夹着小鸟飞行,但这种行为很少被目击。[26][10]

食物与觅食

丘鹬通常在丛林的软土中觅食,通常隐藏得很好。它们主要以蚯蚓为食,也吃昆虫及其幼虫、淡水软体动物和一些植物种子。[26] 由于它们依赖于在地面探寻食物,因此在地面持续结冰的寒冷冬季中,它们特别脆弱。[12] 在1962-63年寒冷的英国冬季中,有人发现饥饿的丘鹬在城市地区觅食,甚至被迫吃鸟类饲料。[10]

夜行性觅食通常在无霜的牧场或长期轮作的草地中进行;距离林地1 km(0.62 mi)内的田地是它们的首选,以便在白天栖息。丘鹬在以耕地为主的地区的密度很低。[12] 在法国布列塔尼进行的一项为期三年的科学研究中,对65只装有无线电标签的丘鹬及其栖地偏好进行了监测。白天,鸟类选择森林中含有大量蚯蚓的腐殖质区域,这些区域还有浓密的灌木丛层以提供保护,并且发现含有灌木和树木的树篱也很重要。晚上,丘鹬选择牧场,这些牧场的蚯蚓生物量是耕地的五倍。[16]

与人类的关系

狩猎

在许多国家,丘鹬作为猎物被狩猎,它们的体型、速度和飞行模式使得射击它们非常具有挑战性。任何射击目击到的“连击”——即连续两次枪击中击杀两只丘鹬,之间没有放下枪或重新装弹——的人都可以加入射击时代丘鹬俱乐部。[28]

在1821年,威廉·宾利描述了一种曾在英格兰北部使用的捕捉丘鹬的方法:“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在它们常出现的公共草地上,沿着长长的平行石头或木棍,堆砌起四五英寸高的行列。在这些行列中,留有几个间隔或闸口,陷阱就放在这些闸口里。当鸟类在寻找食物时来到这些行列时,它们通常不会越过行列,而是沿着边缘走,直到到达闸口,然后进入闸口并被捕获。”[29]

狩猎对这个物种的欧洲繁殖种群的影响“知之甚少”。[30] 在法国布列塔尼进行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影响丘鹬越冬种群的因素。研究监测了98只装有无线电标签的鸟类在狩猎区和毗邻的禁猎保护区的死亡率和生存率。科学家发现,成鸟的生存率为0.86,幼鸟为0.67,随着鸟类在保护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生存率也有所提高。使用矩阵种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此低的生存概率无法维持长期可行的种群。这些结果呼吁在法国西部越冬的丘鹬种群的收获应谨慎,这可能预示著种群的下降。”[31]

在英国,正在进行调查以增进对繁殖丘鹬数量和其栖地结构的了解。[32] 还对在英国被射击的丘鹬羽毛进行同位素分析,以确定鸟类的来源。[33]

美食

丘鹬被认为在10月至12月间是最佳的烹饪食材。在射击后,这些鸟会被挂起4至8天以软化肉质;这种肉可以作为开胃菜、咸味菜或早餐食用。[34] 一只鸟可供一人食用。在烹饪前不会去除内脏;头部去皮并去除眼睛后仍保留,喙用于固定鸟身。[35]

在《比顿夫人的家政管理书》中有一道烤丘鹬的食谱,但尽管名称如此,维多利亚时代的一道名为苏格兰丘鹬的菜肴其实是炒蛋吐司凤尾鱼[36][37]

宾利写道(在英国)“很少有鸟类像这些一样如此受餐桌上的推崇”,尽管他还报告说,丘鹬肉在瑞典或挪威并不被食用,因为人们认为它不健康,但丘鹬蛋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却被大量采集和出售。[29]尼古拉斯·弗里林厨房书(Kitchen Book)中,他叙述了吉卜林Sea Constables中描述的奢华晚宴,这场宴会以丘鹬作为咸味菜,并解释说“丘鹬没有胆囊,因此不会被清理...乳脂状的内脏部分会涂在吐司上...没有哪位爱德华时代的绅士会抵挡这道菜一分钟。”[38]

民间传说与文化

在英国,人们认为秋季候鸟丘鹬早到意味着丰收,特别是如果它们留到春天。人们曾经认为丘鹬在它们不被看见的几个月里会飞到月亮上。[39] 11月的第一次满月,当大量丘鹬抵达英国海岸时,有时被称为“丘鹬月”。[33][40]

里尼和威尔逊写道,英国姓氏“Woodcock”作为鸟的绰号,意指“傻瓜、简单或易受骗的人”。[10][41]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爱的徒劳》中,伯龙形容自己和他的朋友们是“一盘里的四只丘鹬”,当他们发现自己都坠入爱河时,尽管他们曾发誓不会这样做。[10] 一个关于戴菊的古老民间名称是“丘鹬领航员”,因为错误地认为这些莺科鸟类会搭乘在迁徙的丘鹬羽毛上。[42]Hamlet中,波洛尼厄斯称哈姆雷特的誓言为“捕捉丘鹬的圈套”。

欧亚丘鹬的“针羽”(外侧主羽覆羽)可以用作微型画的精细画笔,或作为移动微小物件(例如尘埃颗粒)的精细工具。[11] 作为绘画工具,这种羽毛被描述为“远非理想工具,储存的颜料很少,抗水性强,并且尖端磨损得很快。”[43] 欧亚丘鹬还曾出现在多国的邮票上。[44]

丘鹬作为象征元素出现在作家塔里埃·韦萨斯的小说The Birds中。[45]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