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吳後期重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宗(?—271年),字恭武,江夏𫑡县(今湖北省孝昌县)人,后因避吴末帝孙皓字[1]改名孟仁,三国时期孙吴后期重臣,历任显位,官至司空。孟宗是中国古代著名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笋”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孟宗年轻时跟向南阳人李肃问学,[2]读书刻苦,不分昼夜,被李肃誉为宰相之才。[3]
仕吴后,先在骠骑将军朱据手下当军吏,后出任盐池司马[4]、吴令。在担任吴令时,孟宗母亲去世。按当时吴国的法律,地方守令擅自奔丧是死罪。孟宗不顾被处死的危险,回家奔丧,事后自行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听侯发落,被陆逊所救,免于死罪。[5]后又任豫章太守,迁光禄勋。孙𬘭掌权后依附于孙𬘭。
太平三年(258年),孟宗受孙𬘭指使,将对孙亮的废黜祭告祖庙。[6]孙休即位后,孙𬘭有谋反之意,又让孟宗替他向孙休请求屯兵于武昌。[7]不久后,孙𬘭被孙休诛杀。
永安五年(262年)冬十月,孙休令孟宗担任右御史大夫。[8]
元兴元年(264年),吴末帝孙皓继位,因孙皓字元宗,孟宗避讳改名为孟仁。宝鼎二年(267年),吴主孙皓命孟仁与太常姚信率仪备赴明陵(孙皓父孙和陵)请神,并亲自送行。[9]
孟宗的母亲喜爱吃竹笋,一次临近冬至时想吃,但此时并非竹笋的生长季节,孟宗无法为母亲找到竹笋,只好在竹林中悲泣。此时竹笋却生长了出来,使孟宗能够带回给母亲吃。人们都认为这是因为孟宗至孝而感动了上天。[19]后世将这一竹类称为“孟宗竹”,是重要的冬笋之一。这则故事后来被改编收入《二十四孝》,并附有诗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