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日语:大雪山/だいせつざん Daisetsu zan)指的是位于日本北海道中央区域的一个火山群[3],并非特指一座单一的山峰,也因此常常被称为“大雪山系”。广义上包括了表大雪、北大雪、东大雪、十胜岳连峰,相当于整个大雪山国立公园的范围[4],整个区域南北达63公里,东西59公里,其面积和相当于整个神奈川县。
大雪山本来是指现在的“表大雪”,也就是御钵平破火山口为中心的区域,也被称作“大雪山系”。
深田久弥在日本百名山掲载从西麓的勇驹别温泉(现旭岳温泉乡)经旭岳、北镇岳、永山岳等至爱山溪温泉,翌日从爱山溪温泉周游御钵平,再从黑岳至层云峡温泉的登山纪行[5]。
概要
大雪山位于北海道中央,由标高2,000米级的峰群所组成[3]。由于非指单一山岳,因此也称“大雪山系”[6]。
最高峰旭岳为中心的大雪火山群与南方广大区域称作“表大雪”[7] [8]。“大雪山”或“大雪山系”本来也是指此“表大雪”所在的御钵平破火山口周边区域。
阿伊努语名为“nutap-ka-us-pe”(在河流弯曲的地方耸立的永恒之山)或“nutap-kamuy-sir”(河流弯曲之处的神山)[9],或是跟十胜岳连峰合称为“op-ta-tes-ke”[10]。
现在的大雪山除了以旭岳为中心的山群(表大雪),还包含了ニセイカウシュッペ山等所在的北大雪、二屏卒山等组成的东大雪、以及十胜岳连峰,形成巨大的山系[3]。不过,环境省的资料等也将ニセイカウシュッペ山列为表大雪区域[7]。
涵盖旭岳等峰群(表大雪)及其周围的北大雪、东大雪、十胜岳连峰的大雪山国立公园,面积达约23万公顷,是日本最大的国立公园[3]。
江户时代后期以后,和人间宫林藏、松浦武四郎、松田市太郎等人开始探勘大雪山周边[3]。松田市太郎在1857年3月至4月在爱奴人引领下进行石狩川的源头调查,登上忠别岳等山并发现层云峡温泉[3]。明治时代的1872年,高畑利宣在层云峡探险发现流星瀑布与银河瀑布[3]。1874年(明治7年),作为御雇外国人的美国矿山学者本杰明·史密斯·莱曼从石狩川往十胜方向进行调查[3]。
另一方面,大雪山系除了部分山名与溪流使用爱奴语以外,在大正时代以前都未命名。前往旭川担任教谕、并在大雪山系进行地质与植被调查的小泉秀雄在1918年(大正7年)8月于日本山岳会机关志《山岳》刊载“北海道中央高地的地学研究”,在北海道厅的20万分之1地图上加上详细地名。原则上应采用旧有爱奴地名,其他则用新地名。后者的例子有以镇守北边的北海道第7师团命名的“北镇岳”,以及以间宫林藏、松浦武四郎、松田市太郎等探险者苗字命名的山岳。小泉在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发行的第一本正式导览书《大雪山 登山法及登山案内》地图中进行修正,完成地名选定[6]。
小泉被认为是除了爱奴人以外第一位走遍整个大雪山地区的人。其选定的地名也在大町桂月“从层云峡往大雪山”(‘中央公论’1923年8月号刊载)[11]、大岛亮吉‘从石狩岳往石狩川’等纪行文带动下广为人知。1924年(大正13年),实业家荒井初一成立“大雪山调查会”,推动自然调查与保护、观光开发等活动[6]。
大町桂月等4人在1921年(大正10年)8月22日从盐谷温泉(现在的层云峡温泉)入山,25日抵达松山温泉(现在的天人峡温泉)完成纵走。该纪行文“从层云峡往大雪山”讲述了大雪山系的深奥。在该文激励下,北海道厅职员组成的北海道山岳会在1923年(大正12年)完成层云峡经黑岳至旭岳石室的登山道与山小屋整备,并连接天人峡的既有登山道[11]。
另外,北海道史研究家河野常吉在1927年8月于《北海时报》(现在的‘北海道新闻’)发表应以旭岳为山系总称,小泉于同年11月刊文反驳后,大雪山从此定名[6]。
地域区分
狭义的大雪山范围指的是旭岳连峰等位于石狩川和忠别川上游区域的山。而所谓的“表大雪”则更包含了富良牛山周边的“大雪的奥座敷”山群。
- 旭岳(2,291m) - 北海道最高峰,位于大雪山系北部。
- 北镇岳(2,244m)
- 白云岳(2,230m)
- 爱别岳(2,113m)
- 北海岳(2,149m)
- 黑岳(1,984m) - 5合目有大雪山层云峡、黑岳缆车黑岳站、大雪山黑岳资料馆
- 赤岳(2,078m)
- 绿岳(2,019m) - 别名:松浦岳
御钵平底部有座会喷出温泉与毒气硫化氢的“有毒温泉”,因此禁止民众进入。御钵平北侧棱线沿登山道往下有野外温泉中岳温泉。
石狩川以北的ニセイカウシュッペ山 (1,883 m) 等山群称作北大雪[3]。但是,环境省资料等也将ニセイカウシュッペ山及平山列为表大雪地区的一部分[7]。
- 武华岳 (1,758 m)
- 武利岳 (1,876 m)
- 平山 (1,771 m)
- チトカニウシ山 (1,445 m)
- 屏风岳 (1,792 m)
东南方的以下山群合称东大雪[3]。过去也称作“里大雪”。东大雪地区属十胜川流域,包含此山域在内的石狩连峰山群与表大雪不同,为非火山性山群[7]。
- 二屏卒山 (2,013 m)
- ウペペサンケ山 (1,848 m)
- 石狩岳 (1,967 m)
- 音更山 (1,932 m)
- 白云山 (1,187 m)
- 天望山 (1,173 m) 别名:“唇山”
十胜岳连峰也属于大雪山巨大山系的一部分[3]。
-
旭岳
2,291m -
北镇岳
2,244m -
黑岳
1,984m -
绿岳
2,019m -
二屏卒山
-
ニセイカウシュッペ山
自然
大雪山是高山植物的宝库。由于位于高纬度的北海道,使得其气象条件相当于日本阿尔卑斯3,000米级山岳[3]。大雪山山区面积宽广且平缓,是日本最大的高山带。地理上是堪察加、西伯利亚、日本本州的汇合点,又处于温带和寒带之间,加上。小泉岳 - 绿岳之间的永久冻土与周冰河地形,因此高山植物种类繁多。
由于其地理与气候等因素,此地是日本国内最早迎来红叶的地区,从9月开始就可观赏黑北极果与珍车等红叶[12]。此外,初雪大略出现在每年9月中旬[12]。
大雪山系,包括南侧的富良牛山(2,141米)、忠别岳(1,963米)一带,是爱奴语所说的“kamuy-mintar”。直译为“众神的花园”,“神”指的是“kimun-kamuy”(山神),也就是棕熊,意味着这里是棕熊频繁出现的地方。
地史
构成大雪山系基础的基岩高度达海拔1,000米。在更新世初期喷发大量的火山碎屑流后,开始了形成现在地形的火山活动。首先,喷发了流动性高的厚熔岩流,形成了南部的高根原和西北部的沼之平等广阔的高原。
之后的喷发转变为流动性较差的熔岩,形成了北镇岳、黑岳、白云岳等火山穹丘。3万年前大雪山中心地带发生大喷发,大量火山碎屑流从东侧流出形成台地。层云峡是该台地遭到石狩川侵蚀后所形成,其两岸的柱状节理是当时沉积而成的凝灰岩。
御钵平破火山口在约3万8千年前形成[13]。1万年前,西部开始反复喷发,形成成层火山的旭岳。旭岳在约5,600年前喷发并造成山体崩坏,形成现在的山容。旭岳现在依然有活跃的火山气体活动。最新一次的水蒸气喷发在约250年前[13]。
念法
最早纪录大雪山之名的书物是1899年(明治32年)发行的《日本名胜地志》[14][15]。该书将其念为、“たいせつざん(Taisetsuzan)”。命名者是小说家松原二十三阶堂(岩五郎)。1912年(明治45年)发行的《帝国地名辞典》也采用相同念法[16]。
国土地理院一样使用“Taisetsuzan”[17]。旭川市至网走市的国道39号通称“大雪国道”(Taisetsu Kokudou),该市也可见到旭川大雪体育馆(Asahikawa Taisetsu Arena)与旭川市大雪水晶馆(Asahikawa Taisetsu Crystal Hall)等公共设施。而上川町层云峡温泉也有同念法的“大雪饭店”(Hotel Taisetsu)[3]。国铁(JR北海道)也有运行于札幌站、旭川站 - 网走站之间的国铁(JR北海道)的急行列车、特急列车“大雪(Taisetsu)”。
另一方面,1934年(昭和9年)成立的大雪山国立公园念法则是“Daisetsuzan Kokuritsu Koen”[3]。大雪山特有动植物命名和名时也采用“Daisetsu”的念法,如大雪鸟兜(Daisetsu Torikabuto)、大雪高岭日阴(Daisetsu Takanehikage)、大雪筬虫(Daisetsu Osamushi)、大雪高岭蕗飞蝗(Daisetsu Takanefukibatta)等。东亚国内航空在为旗下YS-11机体命名时,其中JA8759也采用“だいせつ”(Daisetsu)的念法。现在当地的看板罗马拼音可见“Daisetsu”、“Taisetsu”两者混用。
注释
相关项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