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因为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奴,又称卡债族,或称多重债务者(因为卡奴大多不只欠一家银行):见于台湾新闻用语,中国大陆民间亦作讽刺或自嘲使用,指因为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费用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3年1月29日) |
信用卡高度普及的时代,各金融机构竞争,为推销信用卡,纷纷对新会员推出丰厚礼物,或是刷卡数次可获积分回赠或年费优待等,吸引人们申请信用卡。而额度限制又给的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一张卡额度便达到月收入的几倍至十几倍。由于刷卡购物可在数十日后缴款,并可以利息为代价延后缴款或分期付款,使得没有积蓄的“月光族”或学生等超额消费,导致出现“刷卡风暴”,纷纷欠高额卡债并无法按时付清,只得长期背负卡债。
卡奴一词的来源并无正史可考。由于本词构词简单,一般人容易较直观的联想到而自然创造,通常认为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各自产生和流行。
在台湾,1990至2000年代开始,信用卡逐渐流行。资本主义鼓励消费刺激经济成长、部分持卡人个人无法控制消费欲望或以短支长、银行消费金融部门对申请人信用征审宽松与对持卡人还款风险控制不当,促成了一些人士难以缴清信用卡债务而导致个人财务周转不灵,一些人及新闻便戏称其为“卡奴”。
2005年12月6日,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徐中雄在台湾立法院提出法案,欲将银行循环信用利率上限自20%降为10%,并喊出“解放卡奴”的口号。在中华民国银行公会努力游说,并以建立“债务协商机制”作为让步之后,立法院同意此法案暂不予处理,但此后“卡奴”一词就广为大众所使用。
200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金融机构疯狂推销下,加之核卡基准下降,信用卡迅速流行(现时各金融机构已发出逾20亿张,即人均为逾1.53张,在北京市更达6张[来源请求])。类似于台湾的原因,“卡奴”一词在民间出现。
以下顺序,未针对各卡奴产生的原因的比例做排序。
在中国大陆存在有一些免费的线上付款闸,用以配合网络拍卖等平台,如支付宝(alipay),买方以信用卡付款后,卖方可直接获取现金,而无需缴纳手续费。
有人利用这些付款闸,自己扮演卖家和买家,编出本不存在的交易,自己以信用卡付款,提取现金。被称为“信用卡套现”。由于可从仅有消费额度的信用卡提取现金使用,加大了发卡金融机构的风险。
卡奴经常利用“信用卡套现”方式每月提取一些现金,来偿还其他信用卡的债务。由于付款可在下期再缴纳,这个过程便可冲抵当期最低缴款金额甚至全额。
中国大陆政府以法规及命令试图禁止信用卡套现,但由于信用卡套现监控较难,效果不大。有些发卡银行也开发交易行为监控的模型来寻找嫌疑套现的交易,例如一个以固定周期经常性在少数固定商户上发生单笔大额交易的行为,多数会被认定有套现的嫌疑。对于有套现嫌疑的卡片,发卡银行可能会在客户还款之后降低其信用额度来降低风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