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東武天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日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きたしらかわのみや よしひさしんのう kitashirakawanomiya yoshihisashinnō,弘化四年二月十六日-明治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1847年4月1日—1895年10月28日),日本幕末时期至明治时代皇族、陆军军官。他是伏见宫邦家亲王第9子,生母是堀内信子,幼名满宫(みつのみや)。曾赴普鲁士军校深造,任中将近卫师团长,一般称之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能久亲王。在乙未战争攻台时死亡,追赠大将。
简介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生于京都,是伏见宫邦家亲王第九子,仁孝天皇之犹子。明治维新时,被江户幕府和奥羽越列藩同盟推为东武天皇,但在戊辰战争中遭萨摩藩长州藩联军击败,被倒幕派的明治政府指为“朝敌”,后来被软禁在京都,敕令剃发出家。明治三年(1870年)获特赦并还俗,赴普鲁士军校深造。返国后任大阪师团长,甲午战争首捷,升近卫师团中将攻台司令官。



《马关条约》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由此台湾割让给日本,并于5月8日生效,而台湾民主国于5月25日成立,以反对割让的决议。日本方面,桦山资纪被任命为首任台湾总督,并展开接收台湾计划。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于5月29日自澳底登陆,随即展开为期数月的乙未战争,行经基隆、台北、新竹、清水、彰化、嘉义等地,但因感染霍乱(一说疟疾)于10月28日病逝于台南。11月4日,由横须贺上陆返抵东京,当下日本官方公文与电报称其因病返国。11月5日,宫内省告示第十四号发表《近卫师团长能久亲王殿下薨去ノ仪》,公布亲王之死讯,后将能久亲王遗体运至丰岛冈墓地于11月11日举行国葬。
台湾日治时期50年间,能久亲王被日本人神格化,在台湾神社(现地址为圆山大饭店)以能久亲王为主祀的神祇,将其“薨去”之日(10月28日)定为台湾神社的例祭日,此外在其身故之地的台南兴建台南神社。而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纪念史迹,原先以台湾神社、台南神社、澳底征台纪念碑为主。1930年代后,日本官方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台驻足之大小场所俱兴建纪念碑以示尊敬。
死亡之谜

日本方面一般认为能久亲王因罹患疟疾而病死,死于明治28年10月28日7时16分。[2][3]而台湾民间多传说能久亲王是在台遭义军伏击而死,真实情况如何,众说纷纭。
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后提出的说法认为,北白川宫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身亡。当时其弟伏见宫贞爱亲王刚好率兵至台支援,于是日军隐瞒北白川宫死讯,以贞爱亲王作为其替身南下。贞爱亲王在彰化、虎尾、嘉义迭遇险境终受重伤,日方为了保密,其在台南经由担架抬上船时仍以能久亲王的身份掩饰,让台南目击民众以为能久亲王重病回国。当时各地都传出能久亲王死于该地起义军之手,例如:新竹、苗栗、大甲、彰化、北斗、云林、大林、义竹、盐水、佳里、善化等地。[4]后来日本在台官员在北白川宫死亡之地牛埔山立了御露营纪念碑,和别处的纪念碑不同,除了列上全衔外,背面有相当长的碑文,最后一句是:“下马而顾望,必见江山之苍凉”,纪念碑造型则如同墓地一般。之后,包括其夫人能久亲王妃富子与长子竹田宫恒久王等人多次到牛埔山祭拜能久亲王,日本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来台时,还特派侍从到新竹神社祭拜。从日本皇族对牛埔山纪念碑的重视,可见其中有特殊的地方。[5]
根据日本官方记载,能久亲王系在攻台之役中罹患霍乱(疟疾)而死。在相关的记载里,乙未攻台之役,日军确有不少罹患霍乱的情形,一般而言若是暴发型(干性)霍乱,病程在3-7天恶化到死亡率最高的典型循环衰竭阶段。从日方公布的文件、资料显示,能久亲王系于明治28年10月28日在台南死亡,在过程中曾有军医于10月25日于台南发出的记载能久亲王病笃描述的“10月30日 石坂军医総监発 北白川宫殿下御容态の报”,内容记载了10月25日能久亲王在霍乱第二、三阶段病程─泻吐期、脱水期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包括摄氏三十八度高烧、心跳快速等,两个阶段病程各约三天,进入脱水期,如若无法恢复往往因循环衰竭而休克死亡。依此,能久亲王在症状表现的三天后经历休克状态乃至死亡的病程,确是合乎常理的。
御遗迹地
台北州
- 澳底御上陆地(澳底御上陆御露营纪念碑)
- 顶双溪御舍营所
- 三貂岭之崄
- 瑞芳御舍营所址(瑞芳御舍营纪念碑)
- 圆窗岭司令所
- 基隆旧海关御舍营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纪念碑)
- 水返脚御舍营所
- 台北御驻营之址(布政使司衙门)
新竹州
- 桃仔园御休憩所址
- 桃仔园御舍营所址
- 中坜御舍营所(中坜御舍营所纪念碑)
- 新竹御舍营所址(潜园爽吟阁)
- 牛埔山御露营地(牛埔山纪念碑,位处今新竹市立成德高级中学校址)
- 尖笔山司令所
- 中港御舍营所
- 后垅御舍营所
- 苗栗司令所(苗栗御进军纪念碑)
- 通宵御舍营所址(通霄神社)
台中州
- 大甲御舍营所(大甲御舍营所纪念碑)
- 牛骂头御舍营所
- 大肚御舍营所(磺溪书院)
- 大肚御露营地(大肚御露营地纪念碑)
- 大肚御遗迹战线御视察之所
- 八卦山司令所(纪念碑于现在八卦山大佛位置)
- 彰化御驻营之址
- 湳港西御舍营所(永靖余三馆、纪念碑)
- 北斗御舍营所址
- 鹿港军情视察所(鹿港文武庙、纪念碑)
台南州
- 莿桐巷御舍营所址(莿桐御舍营记念碑)
- 三叠溪御舍营所
- 埤仔头司令所
- 嘉义御舍营所址
- 安溪藔御舍营所址
- 果毅后御舍营所址
- 湾里御舍营所
- 大目降御舍营所(新化锺家古厝)
- 台南安海街御舍营所址
- 御终焉之地(台南神社)[6][7]
家庭

- 父母:伏见宫邦家亲王 - 妃鹰司景子 - (生母)堀内信子
- 兄弟:晃亲王 - 嘉言亲王 - 譲仁亲王 - 朝彦亲王 - 微妙院 - 贞教亲王 - 喜久宫 - 彰仁亲王 - 能久亲王 - 诚宫 - 爱宫 - 博经亲王 - 智成亲王 - 贞爱亲王 - 清栖家教 - 载仁亲王 - 依仁亲王(女子省略)
- 妻:山内光子(后离婚) - 岛津富子
- 子:
- 第1王子:竹田宫恒久王(1882年 - 1919年)(母:女房申桥幸子)
- 第2王子:延久王(1885年 - 1886年)(母:女房岩浪稻子)
- 第1王女:满子女王(1885年 - 1975年、伯爵甘露寺受长夫人)(母:女房申桥幸子)
- 第3王子:北白川宫成久王(1887年 - 1923年)(母:妃富子)
- 第2王女:贞子女王(1887年 - 1964年、伯爵有马赖宁夫人)(母:女房岩浪稻子)
- 第4王子:小松辉久(1888年 - 1970年)(母:女房岩浪稻子)
- 第5王子:二荒芳之(1889年 - 1909年)(母:申桥カネ)
- 子:(养子)二荒芳德(1886年 - 1967年、侯爵伊达宗徳九男)
- 第3王女:武子女王(1890年 - 1977年、子爵保科正昭夫人)(母:女房申桥幸子)
- 第6王子:上野正雄(1890年 - 1965年)(母:前波荣)
- 妻:惠以子(1894年 - 1945年、伯爵伊达宗基长女)、敏子(1904年 - 、庆行院利敬长女)
- 子:顺子 - 正泰 - 龙雄 - 忠雄 - 悦子 - 久雄
- 第4王女:信子女王(1891年 - 1892年)(母:女房申桥幸子)
- 第5王女:扩子女王(1895年 - 1990年、伯爵二荒芳德夫人)(母:浮山几牟)
轶事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曾于新竹牛埔山建立御露营地,即位于今日的市立成德高中校园,他死后,其子北白川宫成久王为了纪念其父,于该地周围植下了两棵黑松树,如今该树成为成德的老校树,陪伴许多成中人成长,其中2014年此树曾面临倒塌危机而交由当时的新竹市政府列管制抢救维护[8][9][10][11]。
相关作品
- 长尾宇迦‘戊辰秘策 小说・轮王寺宫公现’(新人物往来社、1998年) ISBN 4-404-02662-5
- 吉村昭‘彰义队’
- (朝日新闻社、2005年) ISBN 4-02-250073-5
- (新潮文库、2008年) ISBN 978-4-10-111750-8
年份 | 片名 | 演员 |
---|---|---|
2008 | 一八九五 | 日比野玲 |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