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切韵》是中国可见的最早的韵书,有“韵书之首”之称。现已无法看到原貌,因此一般是指敦煌出土的人传抄的《切韵》和故宫博物院馆藏《刊谬补缺切韵》。后世的韵书,如唐《唐韵》和宋《广韵》,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1]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切韵
Thumb
山西省晋城市中华字典博物馆的《切韵》
繁体字 切韻
简化字 切韵
关闭
Remove ads

切韵其书

Remove ads

源起和成书

隋文帝开皇(公元581至600年)年间,由陆法言集当时八名文人(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于家聚会时讨论商定,并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成《切韵》。

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5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同音字全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陆法言《切韵序》所说切韵之目的不在于“诗家承谱”,而是放眼“范式方音”和“广文路”、“赏知音”,即是建立可以广泛应用的音韵规范。他还指出,不单止当时各地的流传俗音有好大分别[注 1],就连历代韵书都对南北雅音有所取舍,所以非常需要如此韵书[2]

Thumb
中华字典博物馆展《唐韵》摘录

这些学者其实没有一位是长安人—5名来自北方,3名来自南方。[3]:25[4]:37不过,韵书的编写工作实际上大都由陆法言一人完成,是综合数部早已佚失的早期韵书而成。[5]:89–90

唐朝迎来中国古诗发展的顶峰,《切韵》随之成为文学作品读音的权威来源,并产生许多修订本、增补本。长孙讷言于677年作注,王仁煦于706年写成修订本《刊谬补缺切韵》,孙愐于751年校勘为《唐韵》,宋朝官修扩充本《广韵》和《集韵》幸存至今。[4]:38–39尽管大多数唐代编校本目前已经散佚,敦煌文献和吐鲁番手稿仍能发现一些早期残卷。[4]:38–39[6]:35–37

《切韵》反映了引入佛教后受到印度语言学传统启发,音韵意识提高。[7]:168

9世纪初呉彩鸾抄写的《刊谬补缺切韵》轰动一时。[8]:333唐朝《切韵》诸抄本中,其中一份由宋徽宗获得,直到1926年都收藏在宫廷图书馆中,当时溥仪从天津迁往长春。1945年日本投降后辗转到长春书商手中,1947年两名学者于北京琉璃厂书市中发现了它。[9]:299–300

对这份几乎完整的残卷的研究见董同龢(1948,1952)和李荣(1956)。[4]:39

Remove ads

对比和批评

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广韵》也收录了切韵序一章。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

而也正因为氏追求的是“辨析毫厘,分别黍累”,所以也常在此处被人指摘。关于古今学者对《切韵》(广义指以切韵为基础的一系列韵书,包括《广韵》等)一般有三派批评: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 依《切韵序》所叙,《切韵》依据刘臻等八人讨论出《切韵》,按陈寅恪查实其中刘臻颜之推、萧该皆在金陵长大,魏彦渊、李若、辛德源、薛道衡四人在邺下(河南省安阳市和河北省临漳县)长大,卢思道十五岁入邺下,无一人世居长安。[10]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语音系统完整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成为了一系系统,直到《中原音韵》时代才打破。[11]:4

Remove ads

切韵音系声母

更多信息 全清, 次清 ...
关闭
Remove ads

切韵系韵书

《切韵》是实用书,陆续有修订、增补本,因此传世《切韵》原本散佚,但基于它的各式改订本却留存了下来。这些改订本统称为切韵系韵书

基于现存的切韵系诸本和他书中的引用,上田正、李永富等复原了一部分切韵原文。

据《唐五代韵书集存》,主要的改订本有:

Remove ads

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

长孙讷言作增字、笺注本。序言作于仪凤2年(677)。敦煌残卷中有片段。一般简称《笺注本切韵》。

Remove ads

王仁昫刊谬补欠切韵

王仁昫作改订本。成书年有争议,唐兰认为是神龙2年(706),周祖谟则认为是中宗复辟后国号改回唐的时期(706-710)[12]:483-493。二战后发现了完本,敦煌残卷中也有片段。

大幅增加了收字,上、去声各增一韵,共计195韵。简称《王韵》。

Remove ads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欠切韵

王仁昫《刊谬补欠切韵》的改订版,变更很大。成书年代不明。清宫廷藏本缺上声一部。

唐韵

成书年代有开元21年(733)[13]、天宝10载(751)[14]两说,孙愐作改订本。敦煌残卷与蒋斧旧藏残卷中均有。

五代切韵系韵书

宣韵(仙韵合口)独立,审韵详细。敦煌、吐鲁番残卷中有片段。

广韵

陈彭年撰、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刊行,正式名称《大宋重修广韵》。区分《切韵》的几韵,共计206韵。整体音韵体系与《切韵》相比基本无变化。

清代顾炎武重新发现后,迅速重新变得流行,在完本《王韵》发现前一直都是切韵系韵书的表表者。

参考文献

注释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