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瞿昙僧伽提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僧伽提婆(Saṃghadeva),又作僧伽提和僧迦禘婆,意译“众天”,姓瞿昙氏,罽宾人,晋朝时期著名佛教高僧,为毗昙宗在中国的始祖。

简介

僧伽提婆学通三藏,精于《阿毘昙心论》,常诵《三法度论》。 前秦建元中,来到长安传扬佛法,助僧伽跋澄出《婆须蜜经》。建元19年(383年)出《阿毘昙八揵度》,由竺佛念传译[1]。建元末、太元十年(385年)与冀州沙门法和来到洛阳。因逐渐精熟汉语,方知先前出经,多有乖失。在法和请托下,改订先前在道安译场所出的《阿毘昙八揵度》、《鞞婆沙阿毘昙》。

太元十六年(391年),僧伽提婆受慧远之邀前来庐山翻译佛经,重译鸠摩罗跋提(Kumārabuddhi)所出的《阿毘昙心论》及《三法度论[2][3]。东晋隆安元年僧伽提婆游建业(今南京),颇受晋室王公及风流名士崇信,曾为东亭侯王珣讲说阿毘昙。隆安二年(398年),由罽宾沙门僧伽罗叉(Saṃgharakṣa)执胡本,僧伽提婆受托传译《中阿含经》六十卷[4],这是中阿含的第二译。后期经录称僧伽提婆也重译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现代研究者认为他只作改订,而未重译[5][6]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