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人際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亲密关系(英语:Intimate relationship)是指包括身体和/或情感亲密的人际关系[1]。虽然亲密关系通常是性关系(sexual relationship)[2],但也可能是非性关系。亲密关系有如下几个特点[3]:
亲密关系在人类的生活经历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人类与生俱来地具有一种归属感和去爱别人的需要,而当这些需要被满足时,亲密关系就形成了[5]。亲密关系包括几类人群,例如:受到吸引的人,喜欢或爱的人,存在浪漫友情或性关系[锚点失效]的人,获得感情支持、与之相伴一生的人。
亲密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感情联系,满足了人们希望被关怀的天性。
几十年来,亲密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上暂时还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虽然在亲密关系上系统性地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是亲密关系的社会思想和分析可以追溯到早期希腊哲学家。早期的学术研究同样对亲密关系很感兴趣,不过这只限于在两个人或小团体范围内的研究,很少涉及到竞争与合作、协商与谈判、服从与反抗行为的研究。
亲密通常是指密切的私人联系和归属感。它是通过很深的互相了解和认知形成的一种互相熟悉和喜欢的关系。真正的人类亲密关系需要对话性、透明性、脆弱性和互惠性。
在人际交往中,亲密的级别和意义通常会随着关系的不同而改变。人类学研究表明,亲密是魅力的产物,它是他人对自身的成功吸引,一个融洽的建设进程。它可以使各方放心地披露以前隐藏起来的想法和感受。要发展一个亲密关系,通常要耗去可观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几年而不是几天、几小时)。
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都注意到,时间的改变会带来潜意识上的身体语言改变。亲密关系如果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需要长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各个方面的了解。亲密需要一个既可以懂得独处又可以懂得相处的能力。这叫做自主分化。以自我认识和自我分化为中心的亲密行为通常存在于家庭、朋友和恋人之间。通过透露自己的信息、坦率地与别人相处,亲密得以实现演变。如果发展亲密关系的方式不当,可能导致亲密关系过于紧密和/或过快。有些人可能尽可能地寻求发展以维持和稳定这种关系,却不顾对方是否愿意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情况,抑或对方根本就拒绝友谊。
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基于性关系的,通常在身体的结合后继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坠入爱河”。 另外,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及有目的性的交换关系是有价值的。交换关系比较脆弱,可能因为意见不一致及利益冲突而导致交换关系破裂。而人的亲密关系一般比较经受得住考验。[6]
不论是身体及情感上的亲密关系,爱都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虽然这个词非常难以定义,不过爱和喜欢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而不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其中的差异不只是有或没有性吸引力而已。 在亲密关系中有二种不同的爱:激情的爱(passionate love)及友谊的爱(companionate love)。[7]
若存在友谊的爱,那么存在这种爱的双方或多方对彼此强烈的感受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体贴的拥护。其表现主要在:
相反,激情的爱着重于一时的热恋和痴迷。其表现为:
通常,夫妻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特别是之中的一员或两者意识到两人的关系是持久的时候。这样的夫妻通常对完成任务(尤其是劳动、工作中)感到有安全感。
存在亲密关系的角色包括:
古代的哲学家深刻地思考过对于忠诚度、美丽、嫉妒以及婚姻的满意程度,尽管他们的观点通常是不准确或具有误导性[4]。
约2300年之前,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从事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他写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对另一个人友好,并且对方也反过来对他友好,那么对对方而言,他就是自己的朋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30年)。亚里士多德相信,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4]。亚里士多德也同样暗示,人类之间存在3种不同的关系。
然而,基于实用性或愉快的关系通常被称为生命期极短的关系,假如只有一方能够一直从同伴那里获得好处而不懂得回报,这种关系就很容易破裂。
亚里士多德也暗示,建立在高尚品德上的关系将是存在最久的、唯一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得自己被他人所欣赏。虽然亚里士多德像其他古代哲学家一样提出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考虑,但没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因此不能得到结论以证明他的想法和观点是正确的[4]。古代哲学家受亚里士多德对亲密关系的分析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80年代[15]
现在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出现在十九世纪后期。当时的研究者常会将人际关系列入他们的研究领域中,而且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是后续亲密关系研究上的基础[15]。佛洛依德研究亲子之间的关系及对人格养成的影响[5],他认为童年时的经验会借由感受或期望,转移到成人时的人际关系[15],佛洛依德也发现人在选择婚姻伴侣时,男性会寻找和母亲较类似的类型,而女生则寻找和父亲较类似的类型[15]。
1891年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由他和别人的人际关系所定义[5]。1897年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有对于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及社会疏离(social alienation)之研究[5],这个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涂尔干指出人被社会隔离是导致他自杀的关键原因[5],这个研究关注的是人际关系中的阴暗面及社会隔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15]。在1950年左右格奥尔格·齐美尔研究“二人群体”(Dyad,也就是二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中的特点[4]。齐美尔认为二人群体关系维持需要双方的同意及参与,若只有其中一方参与,就可能会导致关系的结束[15]。虽然这些人的理论有相关的资料可作为支持,不过他们的主要贡献仍然是在概念上的,而不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系统。
1898年时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使用实证调查(empirical investigation)的方式进行,是这个领域的一大突破[15]。 Monroe 的论文[16]探讨儿童在选择朋友时,会注意的特点及习惯,其中一些特点包括仁慈、快乐及诚实[4]。Monroe针对2336个七到十六岁的儿童(或青少年)询问以下的问题“你最喜欢怎样的朋友?”,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较喜欢选择的朋友有以下的特点:和自己相同年龄、性别及体型,肤色及眼睛的颜色较淡,不会制造冲突,对动物和人都很仁慈,以及诚实。而儿童认为最不重要的特点包括有财富及宗教[16]。
Monroe的研究是标志着关于亲密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从哲学上的分析转为经验效度的研究。他的研究最终成为了人际关系科学的先河。不过,在Monroe有影响性的研究之后的很多年以来,很少有人做类似Monroe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只有有限的几个方面:关于儿童友谊,恋爱和婚姻以及家庭的研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战时,都很少有人做出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前,亲密关系没有成为一个广泛的研究。不过在此之后,针对亲密关系的探索便蓬勃展开。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受研究亲密关系影响重要转变。直到19世纪50年代后期,大多数研究都是不是实验性的。60年代,大于一般的发表过的文章都涉及到一些实验运用。60年代也是心理学科本身研究方法的一个转变。参与者大多数是大学生,实验性方法和研究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在亲密关系领域的实验性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这种转变使人际关系科学吸引了其他领域学者的注意,使亲密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化的多科目的研究。
在80年代初期,开始了第一次国际人际关系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PR)的研讨会,参加的研究者约有三百位,来自世界各地[15]。在1984年3月出版了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的期刊[15],90年代初期INPR分裂成二个组织,不过在2004年4月这二个组织又合并成国际关系研究研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hip Research, IARR)。[4]
如今,亲密关系利用来自不同样本的参与者和探讨广泛、多样的主题(其中包括长时间的家庭、友情和浪漫友情)进行研究。目前亲密关系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双方关系的积极的方面和消极(令人不愉快)的方面。
当前由约翰·高特曼和他的同事通过邀请已婚夫妇参与到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并让他们重新考虑最后一次使他们吵架时的分歧。尽管参与者知道他们将会被录下来,但是他们仍很快地全神贯注于互动之中。随着秒级别对受访者的情绪反应的分析,高特曼已经可以准确地(准确率约为93%)预测受访夫妇的未来关系走向。
另一项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由特里·奥尔布什和约瑟夫·维尔福进行。他们的方法是监测新婚夫妇的长期自我报告。参与者被要求提供有关他们和配偶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当前状态。尽管其中很多的婚姻在研究初期就结束了,但是这种关系研究使研究者可以从开始到结束,环环相扣地亲身参与并发现哪些和婚姻联系起来并延续下去的因素和无影响因素。
虽然在人际关系科学的研究仍尚未成熟,但许多研究者都在继续扩大关于亲密关系研究的范围。
亲密关系中的角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