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临界质量,是指维持核子链式反应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是核子反应堆核子武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可裂变材料,受核子的性质(如裂变截面)、物理性质、物料形状、纯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围、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响,而会有不同的临界质量。

刚好可以产生链式反应的组合,称为已达“临界点”。比这样更多质量的组合,核裂变的速率会以指数增长,称为“超临界”。如果组合能够在没有延迟放出中子之下进行链式反应,这种临界被称为“即发临界”,是超临界的一种。即发临界组合会产生核爆炸。如果组合比临界点小,核裂变的速率会随时间减少,称之为“次临界”。

各种光滑球体的临界质量

能够以最少的物料到达临界质量的形状是球形。如果在四周加以中子反射物料,临界质量可以更少。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235临界点为15公斤左右。钚则为10公斤左右。

以下为普通球形,没有中子反射之下的临界质量:

更多信息 同位素, 半衰期 (年) ...
同位素 半衰期
(年)
临界质量
(公斤)
临界直径
(厘米)
参考
-233 159,200 15 11 [1]
-235 704,000,000 52 17 [1]
-236 154,000 7 8.7 [2]
-237 2,144,000 60 18 [3][4]
-238 87.7 9.04–10.07 9.5–9.9 [5]
-239 24,110 10 9.9 [1][5]
-240 6561 40 15 [1]
-241 14.3 12 10.5 [6]
-242 375,000 75–100 19–21 [6]
-241 432.2 55–77 20–23 [7]
-242 141 9–14 11–13 [7]
-243 7370 180–280 30–35 [7]
-243 29.1 7.34–10 10–11 [8]
-244 18.1 13.5–30 12.4–16 [8]
-245 8500 9.41–12.3 11–12 [8]
-246 4760 39–70.1 18–21 [8]
-247 15,600,000 6.94–7.06 9.9 [8]
-247 1380 75.7 11.8-12.2 [9]
-249 351 6 9 [2]
-251 290 5 8.5 [2]
-252 2.6 2.73 6.9 [10]
关闭

纯度较低的铀,临界质量会有所增加。例如20%的铀-235,以4厘米厚的铍反射中子临界质量达400公斤。若如果纯度只为15%,临界质量更高达600公斤。

Remove ads

核武器设计

核子武器在引爆以前必须维持在次临界。以铀核弹为例,可以把铀分成数大块,每块质量维持在临界以下。引爆时把铀块迅速结合。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把一小块的铀透过枪管射向另一大块铀上,造成足够的质量。这种设计称为“枪式”。钚核弹不能以这种方法引爆。第一枚钚原子弹“胖子”的钚是造成一个在次临界以下的中空球状。引爆时使用包围在四周的炸药把钚挤压,增加密度及减少空间,造成即发临界。这种设计称为“内爆式”。

相关条目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