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龙亚目(Pliosauroidea),简称上龙,意思是“超越一般的蜥蜴”,是一种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晚期与白垩纪早期。上龙亚目属于蛇颈龙目,起初仅包括上龙科,但现在包括其他科与属。上龙类是所有鳍龙类当中咬合力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分支,甚至成为后起之秀,在其存在的时候甚至生态位凌驾于结构更加海洋化的鱼龙之上。上龙与其真蛇颈龙类的近亲,还有整个鳍龙超目都不是恐龙。
相较于“长颈”的蛇颈龙类,上龙类的特征是“短颈、长头、行动中速但极度凶猛”。上龙类是肉食性动物,长而强壮的颌部有多排锐利的牙齿,适合抓住少数、巨大的猎物。巨大的头部大部分是嘴部,上有巨大眼睛与一对鼻孔管,鼻孔管能够有直接的水中嗅觉,如同其他蛇颈龙类。它们与蛇颈龙类都使用四个巨大鳍状肢来游泳,四肢已演化成长、宽、强壮的鳍状肢,分别位在长型身体的四角。尾巴短而逐渐变细,可能作为舵使用,如同其他蛇颈龙类。它们可能对于深海环境适应良好。上龙类的身长介于4到15米。[1][2]它们可能猎食鱼龙类或其他蛇颈龙类。
典型的属包括:巨板龙、克柔龙、滑齿龙、上龙、泥泳龙。化石发现于英格兰、墨西哥、南美、澳洲、接近挪威的北极地区。
许多早期(三叠纪最后一期瑞提阶与早侏罗纪)的原始上龙类外表非常类似蛇颈龙类,所以过去分类于蛇颈龙科。上龙亚目比起蛇颈龙亚目存活的时间更短,白垩纪土仑阶后就全部灭绝了并没有撑到K-T事件的发生。
在2009年10月26日,收藏家希恩(Kevan Sheehan)在英国西南部侏罗纪海岸(Jurassic Coast)发现长约2.4米的上龙头骨化石。专家推测,这块头骨属于一只身长达16米,重约50吨的上龙,乃迄今发现的上龙之中体积最大。古生物专家福里斯特说:“这块头骨化石的特别之处,不是在于其庞大体积,而是它十分立体,没有太大的变形”。
在2006年8月,奥斯陆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挪威发现一个上龙类化石。这个上龙类化石相当完整,是首次发现的完整上龙类化石。这个化石可能属于上龙或滑齿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表。
在2002年,在墨西哥发现一个非常大型的上龙类化石,名为“Monster of Aramberri”。这个化石发现于La Caja地层,年代为启莫里阶。[4]这个化石仅包含部分脊柱,头骨长度估计为3米,身长估计约15米。虽然新闻报导将这个化石叙述为滑齿龙,但没有研究可以确定。[5]这化石是在1985年由一位地理学学生发现,起初被Hahnel误认为兽脚类恐龙。[6]化石最初包含嘴部与牙齿,现已遗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