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看:欧洲野牛角马属大熊猫--Shizhao 05:35 2003年10月20日 (UTC)

More information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
          专题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维基专题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物学专题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维基专题属于生物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生物专题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维基专题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Close

这里有一些生物数据库:[1]--Shizhao 05:39 2003年10月20日 (UTC)


我觉得这WikiProject叫作WikiProject生物会更贴切(而它的母工程则为WikiProject生物学)。

--Lorenzarius 11:48 2003年10月20日 (UTC)
同意--Shizhao 12:01 2003年10月20日 (UTC)
是谁把模办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0:21 2004年9月3日 (UTC)
根据页面历史,是2004年4月20日 Jamguo。--[[User:Zy26|zy26 (Talk)]] 01:03 2004年9月3日 (UTC)

中国生物

关于物种的保护现状,由于中国的许多物种西方资料不充足。我们是否也可以在中国特有的生物条目中同时使用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分级标准:

  • 野生绝迹(Ex) - 指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人工放养或饲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
  • 绝迹(Et) - 指国内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国外尚有野生的种群,如高鼻羚羊.
  • 濒危(En) - 指野生种群已经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缳、华南虎、东北虎、白暨豚等。
  • 渐危(V)- 指野生种群已明显下降,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势必成为“濒危”者,或因近似某“濒危”物种,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该“濒危”物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
  • 稀有(R) - 指从分类订名以来,迄今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记录,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为的因素,如沟牙鼯鼠、海南狨鼠等。
  • 不定(I) - 指情况不甚明了,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已经属于或疑为“濒危”或“渐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等。

参看[2]

另外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分级标准,参看[3]--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17 2004年9月7日 (UTC)

提一个建议大家讨论一下吧

在种和亚种的表格里加上一栏模式产地,这个建议我和shaozhi提过,他觉得其他语种的表格里只有分类信息,不知道加上模式产地是否合适,这也确实是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吧Snowyowls 03:46 2004年12月18日 (UTC)

模式标本产地有当然是最好的。最好还有模式标本照片。呵呵。但是考虑到阅读文章的读者不一定就对这个很感兴趣,所以感觉加不加没什么关系。能找到就顺便加咯。--Melop 08:24 2005年6月26日 (UTC)

关于常用名问题

发现这里的内容应该是直接翻译自英文,个人认为有些方面并不适合中文的具体情况,在英文语境中,一个物种的名称除了常用名就是学名,常用名就是英文的俗名,学名是按照双名法规则命名的拉丁文名称,因此有所述的规则比如属名要首字母大写、写体书写;可是在中文语境中,实际上一个物种的名称是有三个层次的,俗名(常用名或者各地土名)这个层次对应的是英文常用名,中文通用名(姑且这么叫,指的是学界通用的中文名称,但不是学名,而且海峡两岸中文通用名也不尽相同)这个层次介于英文常用名和拉丁文学名之间,拉丁文学名,这个和英文版一样的勒。因此我认为这个规则用到中文维基的时候应该做一些调整,比如中文属名、种名就没有必要要求斜体。还有作为条目名称我觉得应该使用中文通用名,这样条目的编写会更系统,也不失方便。

参考一下日文维基,日文我看不懂,就看里面的汉字蒙着念,他们似乎文部省有一个学术用语标准,他们的条目是用的那个标准中的名字,我觉得他们那个学术用语标准基应该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通用中文名,只是我们这里没有由国家颁布的标准

我又仔细读了一下英文的Wikipedia:WikiProjectbirds,感觉他们所说的common names更接近我们的通用名而非常用名,之所以称为common主要是针对拉丁文的scientific names而言:

Summary of naming guidelines - common names

The name of a particular species is always capitalised: Common Blackbird, Metallic Starling, Emu, Ostrich, Western Marsh Harrier. The word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hyphen in a species name is not capitalised: Red-winged Blackbird, Black-faced Butcherbird, Splendid Fairy-wren. The name of a group of species in not capitalised: thrush family, kingfishers, turtle doves, marsh harriers. Alternative names should be mentioned where appropriate; with bold type in the opening line of the article if they are in wide use, elsewhere in the article (with or without the bold type) if they are less-used. This is usually a matter for individual judgement. Summary of naming guidelines - scientific names

Orders, families and other taxa above genus level are written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and in roman (not italic) text: bats belong to the class Chiroptera; rats and mice are members of the family Muridae and the order Rodentia. The names of genera are always italicised and capitalised: Turdus, Falco, Anas. Species epithets are never capitalised, always italicised, and always preceded by either the genus name or an abbreviation of it: Alcedo pusilla or A. pusilla, Cisticola juncidis or C. juncidis.

我手边的《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每个物种提供三个名称,一个是拉丁文的scientific name一个是英文的common name另外一个是中文的通用名称,由此也可以看出,与common name更接近的不是中文常用名或者说俗名,而是中文通用名。

使用常用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常用名的概念比较模糊,比如给出的范例鹰科重定向至鹰,但实际上鹰这个概念范围很模糊,有的人把隼形目所有的鸟都叫鹰或者老鹰,而有的人仅仅把鹰科中一部分鸟称为鹰,其他的部分称为狂、雕、鸢、鹫等等,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这种都是不一样的。具个例子来说,上周一个玩鹰的鸟友告诉我松雀鹰的雌鸟华北地区俗称鹞子,而我此前一只以为鹞子是XX鹞的统称,由此可见中文的常用名和英文的common name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常用名的随意性太大。就本例而言把为题目建立鹰科的条目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同样的情况也使用于其他以俗名为名称的条目 Snowyowls 16:02 2004年12月18日 (UTC)

我以前经常听到“中文学名”这个说法,难道没有吗?生物的中文名称应该有规定吧。参看[4]--百无一用是书生 () 06:25 2004年12月22日 (UTC)
在汉语中只要提到“学名”指的只有拉丁文的那个,中文学名应该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大家都认同的而且没有同名

用拉丁文名作为条目名称的可行性

个人感觉用中文作为条目名称很容易造成混乱。假如使用拉丁文作为条目名称,然后把中文条目重定向过去,这样会不会比较有系统呢?呵呵,只是个小提议。 比如说,Bauhinia blakeana作为一个条目。然后“红花羊蹄甲”和“洋紫荆”都可以指向它,还可以把“洋紫荆”作为消除歧义的条目,在指向B. blakeana的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转到B. purpurea

(-)反对,这是中文百科,且中文没有直接用拉丁文称呼的习惯,与英文等不同。需要时应作重定向或消歧义。--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6:36 2005年12月16日 (UTC)

分类框的格式讨论

目前很多分类框是这样的(动物植物都算):

More information 分类, 学名 ...

保护现状易危(VU)
Thumb
驴Equus asinus(雄性)
分类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奇蹄目
马科
马属
Asinus -
学名
Equus asinus
Close

这个分类框有如下问题:

  • 拉丁名:目前原核生物的分类框基本都是我做的,每个单元都在中文之后附有拉丁名。对于动植物,通常可以不必写全,但要求有包含学名的那部分,最好也有常用的较低级单元(动物到目,植物到科)的拉丁文。上例中的错误在于,属名没列拉丁文,种后的学名只有种名而无属名,且用了大写。而按规矩,学名必须带有属名,且只有前紧附有属名全称时,学名中的属名才可以用首字母缩写,且应用斜体,属名大写,种名小写。
  • 字体:汉字用斜体通常不美观,且不符合通常教科书的习惯,斜体是拉丁文属名和种名的要求,汉字基本都应该用正体(不是繁体的意思)。此外,维基中粗体用于本条目。因此,在这个条目里,种“驴”应该粗体,而“马属”不应该用粗体。
  • 学名后最好能附命名人和年代。
  • 使用其它语言问题:拉丁文为学术使用,应该在条目种紧随名称附带。在无外语(通常是英语)链接的情况下,可以在条目中附带英文,但应注明是英文(默认是拉丁文,不需注明)。在有跨语言链接时,应当去掉英文,除非是直接从该种外文翻译,需要注明辞源(比如猕猴桃中为了说明奇异果一词的来源),可以注英文,但一般则不必。

修改后如下:

More information 分类, 学名 ...

保护现状驯养
Thumb
雄性的驴 (Equus aninus)
分类
真核域(Eukarya)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马科(Equidae)
马属(Equus)
驴(E. asinus)
学名
Equus asinus
Linnaeus, 1758
Close

--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6:24 2005年12月16日 (UTC)

我的意见,两点,一个是分类的box上不用每个分类阶元都加拉丁文,都加拉丁文太宽会影响版面,而且相应的主条目会有拉丁文的。第二个意见,如果没有相应的英文条目,也不建议在条目中写出英文,这不符合我们先行的政策,可以用注释的语法将英语的跨语言链接暂时注释掉,等到以后有条目了再恢复。或者用一个流氓一些的办法,就直接跑去英文版建立一个小小条目,估计那边很快会有人给扩充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5:03 2005年12月25日 (UTC)

我觉得如果跟英文相同,用200px宽度的话,中文寥寥几个字太空(中文比拉丁文短太多了)。而且靠后几个阶元是有必要写拉丁文的(因为条目通常不全),互相有参照的话也不容易出错。统一起见,都加上拉丁文名了。宽度改成250px,换行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前几个阶元(直到纲),我已经做了三个模板{{Animalia}}、{{Aves}}和{{Insecta}},应该还是好用的,能节省一些编辑成本。--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5:37 2005年12月25日 (UTC)

我看了一下德文版,跟我建议的格式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是巧合,我没参考过德文版),德文还比中文长很多呢,一般都有300px以上了。--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20:17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我的意见:
  1. 盒子说明何种生物或分类,只出现这个种或分类的拉丁文,也就是现在扩号中的拉丁文除了黑体的以外都可以不出现,对使用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多数人都是对中文明熟悉,而拉丁只在差对时使用,要想看拉丁就点击相应的分类连接就可以,盒子已经提供就足够了。
  2. 属以上的分类单元中不出现种或下一级分类的列表,列表整理进条目,列表中又是中文、又是拉丁,会把盒子弄得很长,使条目版面很不好看。盒子应该起到简洁而集中的作用。
  3. 建议古韵兄,先别着急改,等大家商量好了,一步到位。--Smartneddy看看Smartneddy的姥姥家住在哪儿(Talk) 01:55 2005年12月26日 (UTC)

对于较高的单元,拉丁名确实不是原则性的必要问题,这一点如果大家觉得很不方便省掉也不是不行。不过根据我的经验,一般动植物的分类单元中文加拉丁文超不过250px,不会显得太多。
常犯的原则性错误有这些:
  1. 种名中不带属名或首字母缩写,只有种加词。
  2. 中文用斜体。
  3. 对于高级分类的条目完全略掉本单元的拉丁文。
  4. 对粗体也没有规范(本条目及重定向到本条目的分类单元用粗体,且粗体都不加链接,可能的话标注命名人)。
实际上从编辑上来说,既然常用纲已经有简化模板(现动植物中有Reptilia, Aves, Mammalia, Insecta, Magnoliopsida和Liliopsida这几个),属和种的拉丁文一般又是必要的,真正用加拉丁文的也就是目和科两级了。而这两级却是目前探讨比较多的(至少高等植物是这样),需要经常和其它语种的参照。比如百合科豆科大熊猫、各种有袋类都乱得很。维基百科不完全是对大众的,也需要一些方便小众的内容。

--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08:11 2005年12月26日 (UTC)

我认为最后一级不必加中文,例如驴(E. asinus),只要写后面的拉丁文就好。毕竟前面box一开头已经有“驴”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1 2005年12月26日 (UTC)
最后一个级别的中文偶尔有一点儿作用:用于写中文“学名”,比如,上面写的“”,下面的种写的“智人(Homo sapiens)”。对于其它一些情况,在中文有容易混淆的俗名但学术上需要区别的时候,有较少用的中文学术用名也可以用在最下一级,而顶上写俗名,比如狗和家犬,或者条目名是通称,最下一级是分类单元(比如软骨鱼的分类级别尚未统一。)--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5:00 2005年12月26日 (UTC)
  • 我说3点:
  1. 其实生物的条目的第一段一般都把这个五中或分类的俗名罗列出来了,盒子开头的名称应该尽量跟条目名称保持一致。至于学名部分,是不是在学名标题(粉色框)下面出现拉丁文即可,学名粉色框上面不用再重复这个物种的拉丁文和中文通用名了?
  2. 还有就是对于目、科、属,实在学名(粉色框)下面写出拉丁名,还是不要粉色框?我以前是按照前者来写的。不知大家倾向于规范到哪种?
  3. 保护现状以IUPCN的红皮书为参考,有就写,没有就不写,驯养这类的就不用出现了。 --Smartneddy看看Smartneddy的姥姥家住在哪儿(Talk) 10:35 2005年12月27日 (UTC)
  1. 在条目本身带级别名的时候关系不大,但有时候条目级别未定,或者种级的,容易出现不一致。
  2. 因为很多资料是从英文转过来的,英文的“学名”其实是binomial或者trinomial(可能拼错),也就是说只有种或以下是用粉色框的,为了方便起见,建议按英文,属级及以上就不用再专门写框了。
  3. 一般都是从英文照搬,没有的就省了。--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21:32 2005年12月27日 (UTC)

我的看法是: 1.在条目最开始加拉丁名,可不加英文名 2.分类中尽量不出现拉丁名,在描述图片的文字中可以出现,对于没有建立相应分类的刚,目,科,属,可以加注拉丁名,该条目所描述的物种用中文,学名用拉丁文。 这样的好处是简单,如果需要了解该条目的拉丁名,一目了然,需要了解分类框中的拉丁名,可以通过内部连接解决。除此以外,可以考虑建立拉丁文名的重定向。--用心阁(对话页) 06:09 2006年1月12日 (UTC)

我同意上面Smartneddy的说法#1,现在对于种级以上的条目,应该使用“学名”的框,尽管英文没这项,否则按目前的格式不方便加入命名人(这点是参考德文板的)。我觉得在非条目的级别中还是有必要加入拉丁文的,因为上层级别通常是建不全的(虽然这是努力目标)。而且我确实建过有人因为不同分类方法闹出问题的,比如椴树的框中曾经出现过“锦葵科(Tiliaceae)”的字样。而Tiliaceae应该是椴树科。估计编者的中文名google来,拉丁文名照英文版抄来(不同分类学的书分类方法不同)。说明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得知学名,经常需要相互核对。这种错误既然编者能犯,使用者自然也会,但好歹编者的错误,其他编者能够纠正,而由于使用者查对不方便造成的使用者的错误则是咱们无法知道的。--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8:32 2006年1月12日 (UTC)


另外说一下,我理解很多维基编者对于核对学名确实有一定困难,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像我这样做。但我觉得在每个分类框的每个级别加上学名至少是无害的(美观不是大问题,习惯了就好,一般中文加拉丁文也超不过250px),而且对真正有核查需要的人来说是有益,甚至有时候难以替代的。所以还是呼吁大家能够都按格式加上学名(反正一般都是常见的纲,用了模板以后只用加目科属名,而且这几级名称本身就容易不一致),如果只是因为不方便的话也不用反对,先把中文留着,自然还是有人会慢慢帮忙加上学名的。如果反对加学名还有其它原因,尽管继续讨论。--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9:02 2006年1月12日 (UTC)

不同级别共用条目问题

为了属级或以上的级别用和种相同的学名框,我加了一个Template:学名。刚吭哧吭哧改了一晚上本页的条目页,但还没有写非种级的条目的写法。我建议作为示例,可以把买麻藤纲的分类框拿出,改成自己认为最好的格式(这个门只有一个纲,下面分若干个目,希望讨论一下这种情况的写法)。类似的,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属名和种名同名,而且在同一个条目,但属之下还有其它种,比如小麦。--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00:29 2006年1月13日 (UTC)
More information ? 编辑买麻藤纲, 分类 ...
polyhedron版。说明:命名人没查到,否则我会加上的
买麻藤纲
分类
真核域(Eukarya)
植物界(Plantae)
买麻藤门(Gnetophyta)
买麻藤纲(Gnetopsida)
学名
Gnethophyta
学名
Gnethopsida
请各位将自己建议的格式加入表格
Close

关于合腮目的分类

我从网上看到的资料将黄鳝归为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5]。然而我在维基物种找不到合腮科,然后查英文资料,en:Swamp eel属于海龙科。不知道现在具体的分类到底以哪个为准呢?--地球发动机〠✆ - ✉✍) 09:58 2006年5月25日 (UTC)

IUCN 保护级别模版

打算把IUCN 保护级别换成有图的。 --Kerry 02:47 2007年3月10日 (UTC)

算了,还是改进旧有的模版就好了。
Quick Facts 俗名 化石时期: 化石年代, 保护状况 ...
俗名
化石时期: 化石年代
Thumb
图片说明
Thumb
图片说明2
保护状况
病毒分类
组: virus_group
域:
域_命名者
总界: 总界
总界_命名者
界:
界_命名者
亚界: 亚界
亚界_命名者
(未分级) unranked_phylum
unranked_phylum_命名者
总门: 总门
总门_命名者
超门: 总门
总门_命名者
门:
门_命名者
门:
门_命名者
亚门: 亚门
亚门_命名者
亚门: 亚门
亚门_命名者
下门: 下门
下门_命名者
Microphylum: microphylum
microphylum_命名者
Nanophylum: nanophylum
nanophylum_命名者
(未分级) unranked_classis
unranked_classis_命名者
总纲: 总纲
总纲_命名者
纲:
纲_命名者
亚纲: 亚纲
亚纲_命名者
下纲: 下纲
下纲_命名者
(未分级) unranked_ordo
unranked_ordo_命名者
Magnorder: magnordo
magnordo_命名者
超目: 总目
总目_命名者
目:
目_命名者
亚目: 亚目
亚目_命名者
下目: 下目
下目_命名者
小目: parvordo
parvordo_命名者
Division: zoodivisio
zoodivisio_命名者
组: zoosectio
zoosectio_命名者
亚组: zoosubsectio
zoosubsectio_命名者
(未分级) unranked_familia
unranked_familia_命名者
总科: 总科
总科_命名者
科:
科_命名者
亚科: 亚科
亚科_命名者
总族: 总族
总族_命名者
族:
族_命名者
亚族: 亚族
亚族_命名者
属:
属_命名者
属: 属2
属2_命名者
亚属: 亚属
亚属_命名者
组:
组_命名者
系:
系_命名者
种组: 种群
种群_命名者
种亚组: 种亚群
种亚群_命名者
复合种: species_subgroup_authority
species_subgroup_命名者
种:
种_命名者
亚种: 亚种
亚种_命名者
变种: 变种
变种_命名者
变型: 变型
变型_命名者
多样性
1000种
二名法
学名(种)
学名_命名者
三名法
学名(亚种)
学名_命名者
模式种
模式种
模式种_命名者
Thumb
分布图说明
学名2
学名2_命名者
Thumb
分布图说明2
学名3
学名3_命名者
Thumb
分布图说明3
学名4
学名4_命名者
Thumb
分布图说明4
细分

细分...

异名

同物异名

Close
{{Taxobox
| color = pink
| name = 俗名
| status = EN
| fossil_range = 化石年代
| image = Panthera tigris tigris.jpg
| image_width = 200px
| image_caption = 圖片說明
| image2 = Singapore Zoo Tigers.jpg 
| image2_width = 200px
| image2_caption = 圖片說明2
| virus_group = virus_group
| domain = 域
| domain_authority = 域_命名者
| superregnum = 總界
| superregnum_authority = 總界_命名者
| regnum = 界
| regnum_authority = 界_命名者
| subregnum = 亞界
| subregnum_authority = 亞界_命名者
| unranked_phylum = unranked_phylum
| unranked_phylum_authority = unranked_phylum_命名者
| superdivisio = 總門
| superdivisio_authority = 總門_命名者
| superphylum = 總門
| superphylum_authority = 總門_命名者
| divisio = 門
| divisio_authority = 門_命名者
| phylum = 門
| phylum_authority = 門_命名者
| subdivisio = 亞門
| subdivisio_authority = 亞門_命名者
| subphylum = 亞門
| subphylum_authority = 亞門_命名者
| infraphylum = 下門
| infraphylum_authority = 下門_命名者
| microphylum = microphylum
| microphylum_authority = microphylum_命名者
| nanophylum = nanophylum
| nanophylum_authority = nanophylum_命名者
| unranked_classis = unranked_classis
| unranked_classis_authority = unranked_classis_命名者
| superclassis = 總綱
| superclassis_authority = 總綱_命名者
| classis = 綱
| classis_authority = 綱_命名者
| subclassis = 亞綱
| subclassis_authority = 亞綱_命名者
| infraclassis = 下綱
| infraclassis_authority = 下綱_命名者
| unranked_ordo = unranked_ordo
| unranked_ordo_authority = unranked_ordo_命名者
| magnordo = magnordo
| magnordo_authority = magnordo_命名者
| superordo = 總目
| superordo_authority = 總目_命名者
| ordo = 目
| ordo_authority = 目_命名者
| subordo = 亞目
| subordo_authority = 亞目_命名者
| infraordo = 下目
| infraordo_authority = 下目_命名者
| parvordo = parvordo
| parvordo_authority = parvordo_命名者
| zoodivisio = zoodivisio
| zoodivisio_authority = zoodivisio_命名者
| zoosectio = zoosectio
| zoosectio_authority = zoosectio_命名者
| zoosubsectio = zoosubsectio
| zoosubsectio_authority = zoosubsectio_命名者
| unranked_familia = unranked_familia
| unranked_familia_authority = unranked_familia_命名者
| superfamilia = 總科
| superfamilia_authority = 總科_命名者
| familia = 科
| familia_authority = 科_命名者
| subfamilia = 亞科
| subfamilia_authority = 亞科_命名者
| supertribus = 總族
| supertribus_authority = 總族_命名者
| tribus = 族
| tribus_authority = 族_命名者
| subtribus = 亞族
| subtribus_authority = 亞族_命名者
| genus = 屬
| genus_authority = 屬_命名者
| genus2 = 屬2
| genus2_authority = 屬2_命名者
| subgenus = 亞屬
| subgenus_authority = 亞屬_命名者
| sectio = 組
| sectio_authority = 組_命名者 
| series = 系
| series_authority = 系_命名者
| species_group = 種群
| species_group_authority = 種群_命名者
| species_subgroup = 種亞群
| species_subgroup_authority = 種亞群_命名者
| species_complex = species_subgroup_authority
| species_complex_authority = species_subgroup_命名者
| species = 種
| species_authority = 種_命名者
| subspecies = 亞種
| subspecies_authority = 亞種_命名者
| varietas = 變種
| varietas_authority = 變種_命名者
| forma = 變型
| forma_authority = 變型_命名者
| diversity = 1000種
| diversity_link = diversity_link
| binomial = 學名(種)
| binomial_authority = 學名_命名者
| trinomial = 學名(亞種)
| trinomial_authority = 學名_命名者
| type_species = 模式種
| type_species_authority = 模式種_命名者
| subdivision_ranks = 細分
| subdivision = 細分...
| range_map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_width = 200px
| range_map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
| binomial2 = 學名2
| binomial2_authority = 學名2_命名者
| range_map2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2_width = 200px
| range_map2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2
| binomial3 = 學名3
| binomial3_authority = 學名3_命名者
| range_map3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3_width = 200px
| range_map3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3
| binomial4 = 學名4
| binomial4_authority = 學名4_命名者
| range_map4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4_width = 200px
| range_map4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4
| synonyms = 同物異名
}}

--Kerry 08:02 2007年3月10日 (UTC)

英文版

生物信息框的颜色变了,中文版需要跟进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4月17日 (四) 15:12 (UTC)[回复]

修改专题

  • 为何这个专题会改成这样呢?旧模板其实也可以使用呢!——战场之狼 01:40 2007年3月21日 (UTC)

欢迎模版

模仿其他欢迎模版作了一个Template:WelcomeBIO,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用用。我不太会作这类东西,希望有高手可以让它变完善一点。LivingRoom 10:19 2007年3月28日 (UTC)

Category:旧生物模板条目

该分类底下应该都是需要陆续改用统一模板Template:Taxobox的吧。现在Category:旧生物模板条目 未分类内容为空而被提删,如果该分类目前还有其他作用的话,请至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7年5月15日发表意见。--RalfX2007年5月17日 (四) 11:26 (UTC)[回复]

合作编写生物条目

有没有人有兴趣一起合作编写生物条目?本人有欲大量增加中文维基百科的生物条目,有兴趣于编写生物条目的维基人们不妨来试试(想得出就是放在这个互相客栈中,有更适合的地方请相告)。—Chaplin 讨论贡献 2008年10月11日 (六) 09:45 (UTC)[回复]

好的,我可以协助,怎么操作?—KeepOpera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11:10 (UTC)[回复]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如何确定?我手头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生物分类代码》(GB/T 17826-1999)和《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GB/T 14469-93),还是蛮实用的,不过其中的一些分类与英文维基上的分类略有出入。不知道其它还有什么较为权威的参考资料?—Hennessy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13:07 (UTC)[回复]
嗯,因为分类一直有调整,而英文维基一般按最新的标准。—KeepOpera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15:42 (UTC)[回复]
希望能帮上忙,问题是阁下准备如何大量创建?—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保佑家人,感谢大家对四川的援助! 2008年10月11日 (六) 14:46 (UTC)[回复]
先感谢几位的关注,怎操作嘛,就不会太复杂的,日后可能搞个小小的活动,现在纯粹就是合作写写生物条目,提高素质,分类这方面,我偏向参考英文维基的,不过有参考资料当然更好,可以在讨论页提出关于分类的问题,由维基人讨论再作决定。回应人神之间所问的问题,所谓大量创建就是就著某些范畴逐一编写条目,追求完全,仅此而已。这样的工作也许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也希望有维基人可以帮忙。—Chaplin 讨论贡献 2008年10月11日 (六) 15:49 (UTC)[回复]
请问阁下想写哪方面的呢?可否订出个范围?另外,我倒觉得中文维基的生物Category常以科为基准,过细、过于叠层架屋,我想中文维基的生物Category需要大幅整理,不知道各位的看法? hoseumou 2008年10月11日 (六) 17:49 (UTC)[回复]
昔日的恐龙先生二世现在还写不写恐龙条目?我自己是不会写的了,因为对恐龙实不了解,但范围就大多是关于动物的了,小弟不打算写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有兴趣的可以另外写,如果参与是次生物条目编写计划者是植物或微生物的爱好者就可能要考虑考虑了。至于Category的问题这个一整理是个大工程,但凭空的整理只会越搞越乱成一团,个人建议就是在编写计划中随着编写的范围缩小时一边整理,效果或会事半功倍。

另外呢,这次计划会有更多更多的问题讨论,不介意的话可由本人另开页面讨论?—Chaplin 讨论贡献 2008年10月12日 (日) 08:12 (UTC)[回复]

那就另开页面吧。讨论怎么忽然停住了? hoseumou 2008年10月14日 (二) 16:55 (UTC)[回复]
也许开始没维基人看到这个主题了……在苦思中如何搞一个活动呢!又不想开动员令…—Chaplin 讨论贡献 2008年10月16日 (四) 13:29 (UTC)[回复]

在这里讨论确实得不到关注,至少放在公告栏等地方,或找几名活跃的生物维基人开始就可以了。—LokiTalk 2008年11月9日 (日) 08:45 (UTC)[回复]

问:有关生物条目图片的合理使用

在08年期间本人曾上传一幅用于生物条目的图片,并以维基百科:合理使用的形式发布,但在不久后则被删除。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何许多虚拟生物就能够有丰富的图片(如亚古兽加布兽比丘兽比卡超之类的),但真实的生物就不能上传低分辨率图片作为介绍用途?
参考英文版有一项类型容许一些不容易得到自由版权的图片合理使用,见[6][7]。我认为我们应该引进这个模版及其合理使用的原则,以扩充合理使用的范围。—LokiTalk 2009年3月8日 (日) 03:48 (UTC)[回复]

模板本地有,{{Fair use in}}—Ben.MQ 2009年3月8日 (日) 05:07 (UTC)[回复]
生物图片除非特例,一般都可以拍摄到,因此不需要用到合理使用图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8日 (日) 12:27 (UTC)[回复]
这句话有两个逻辑上的问题...第一,一些稀有的而且生性害羞的生物要有自由版权图片的机会根本不容易,怎么会认为一般都可以拍摄到;另外像亚古兽之类的图片不是更易找吗?为何一些全球只剩下60只的生物的图片就是一般都可以拍摄到,但随便在google打入亚古兽有374000个结果,想问为何亚古兽之类的就可以合理使用?—LokiTalk 2009年3月8日 (日) 13:51 (UTC)[回复]
绘制着对亚古兽的形象持有版权,因此除非那个漫画家将漫画形象以自由版权释出,否则是绝对无法获得自由版权图像的。至于濒危的生物,在下以为要视情况而定。—Ben.MQ 2009年3月8日 (日) 14:44 (UTC)[回复]
在下认为在此可合理使用。—不知所 2009年3月8日 (日) 14:51 (UTC)[回复]
我认为只有在确定为无自由版权图片可供使用、而且图片又能有效解释主题的时候,就应该容许合理使用,我暂时想到的主要是生物类,未知是否还有其他合适的范畴。—LokiTalk 2009年3月8日 (日) 15:16 (UTC)[回复]
可合理使用,但要小心林英典此类人物。另一个方法是提供外部链接就好了。--百楽兎 2009年3月9日 (一) 02:50 (UTC)[回复]
我认为不可以,根据Wikipedia:合理使用依据指引

如果图像是某部电影的截图并用于这部电影相关的一篇条目,或者是某个集体的标志,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将不会存在“自由”的版本——即使动用全世界的资源都不可能提供出这样的“自由”版本。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图像是一幅照片,那么这幅图像将更为容易地被自由内容所取代,即使当前可能缺少创造相应替代作品的资源。

只要该现实生物还未绝迹兼可以在公共地方看见,那就代表我们就有可能制造到“自由”的图片。无论可能性有多么小,只要版权持有人外其他人有可能制造得到,就不应该合理使用。—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9年3月11日 (三) 05:55 (UTC)[回复]

生物分类条目命名

对于冥河鳄莱氏龙等这样的条目,是否应该使用分类层级上的全称冥河鳄属莱氏龙属等,而不是省略分类层级名。乌拉跨氪 2012年7月18日 (三) 09:28 (UTC)[回复]

不太懂生物……可是如果该属只有个别生物的话或许就不需要如此做,例如像鸭嘴兽属也是重定向为鸭嘴兽。-KOKUYO留言2012年7月18日 (三) 12:41 (UTC)[回复]
关键是,你看条目的第一句。就是说这是XXX的一属,但标题和主语却把分类层级省略掉。这样的省略有必要吗?广州市等行政区划条目同样可以简称广州,但在此并没有省略,生物分类层级条目同理不应省略。乌拉跨氪 2012年7月18日 (三) 12:57 (UTC)[回复]

生物跨语言链接

正在整理IUCN红色名录的模版

各位生物人好,小弟目前正在整理广泛使用的{{template:IUCN}}及其他版本的模版,希望能够统一一下格式及改善中、英夹杂的情况,如各位发现出了问题,可马上通知本人作出修改,或由阁下修复至早前的历史版本。谢谢。

给各位参考一下:
目前{{template:IUCN2008}}的显示方式为:
Kierulff, M.C.M., Rylands, A.B. & de Oliveira, M.M. Leontopithecus rosali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8年10月6日].


问题包括既有小“.”,也有句号“。”,此外“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早已有相应条目IUCN红色名录,实在不用有英文的出现。
而其他年份的模版情况更糟。本人已修改了较少人使用的{{template:IUCN2010.3}}如下:
Maeda, K. Myotis yanbar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10年9月6日].

希望各位给予一点意见,让这些小问题也能得到理顺。--LokiTalk 2013年1月15日 (二) 09:41 (UTC)[回复]

补充一点,IUCN其实是有关于引用指引的,以肯氏龟为例子:
Marine Turtle Specialist Group 1996. Lepidochelys kempii. In: IUCN 2012.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2.2. <[www.iucnredlist.org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16 January 2013.
但内文是全英文,感觉我们可以进行修定。当然保留这种引用也是可以的。--LokiTalk 2013年1月16日 (三) 03:38 (UTC)[回复]

请教:这是同一物种不?

台湾榧螺伶鼬榧螺是同一物种吗?--苞米() 2015年4月18日 (六) 08:41 (UTC)[回复]

关于IUCN保育等级

似乎数据缺乏(DD)这一等级没有分类啊,应该有一个IUCN数据缺乏物种的分类,在大部分语言wiki里都有这个分类的。——Flea-15038留言2015年10月23日 (五) 11:43 (UTC)[回复]

关于分类修订

最近改生物条目,发现很多生物学分类发生变化的。总结的经验之一是修改分类和学名的时候,要注意参考来源的发表时间,新发表的常常是对旧有分类的修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12月4日 (五) 09:43 (UTC)[回复]

生物信息框系(series)一级的字体

生物信息框里系统一用了斜体。但是,参看分类阶元,series 被用在了多个不同的级别,如果鱼类在目上,鳞翅类在科上,植物在属下。据我理解,应该只有属一下的级别应该用斜体,其它不应该用斜体。天蚕蛾科页面中,科以上的系也是斜体。

看了一眼英文维基,也有同样的问题。只是对应页面en:Saturniidae中系一级并未展现,所以从页面上看不到。但是在en:Template:Taxonomy/Saturniidae中仍科见到斜体的系级名称。

Fefe.wyx留言2020年12月15日 (二) 16:04 (UTC)[回复]

能否筛选出 生物学名的非中文重定向标记


比如密鼠学名Abditomys latidens, 之前 Liangent-bot 创建了学名并添加了 {{非中文重定向}},现在应该统一提换成 {{学名重定向}} ,似乎需要替换的很多,不知道能否统一找到并替换。--Kethyga留言2022年11月1日 (二) 02:55 (UTC)[回复]

$continue = ''
try {
    do {
        $response = ((iwr "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format=json&uselang=user&list=categorymembers&utf8=1&formatversion=2&cmtitle=Category:非中文重定向&cmcontinue=$continue&cmlimit=500").Content | ConvertFrom-Json)
        $response.query.categorymembers | % { if ($_.title -cmatch '^[A-Z][a-z]+ [a-z]+(?: [a-z]+)?$') { $_.title >> scientific_names.txt } }
        $continue = $response.continue.cmcontinue
    } while (
        $null -ne $continue
    )
}
catch {
    Write-Output $continue
}
用正则匹配了所有符合双名法和三名法的条目列表(未检查词缀,未包括扩展拉丁字符),稍后还会给出一份属名的频次统计以供检查。检查之后就可以转交Wikipedia:机器人/作业请求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06:24 (UTC)[回复]
属名频次表。“False”明显是混入其中的。其他的我看看有没有有关API。--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06:38 (UTC)[回复]
正在遍历检查页面是否属于分类:物种微格式条目,预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07:00 (UTC)[回复]
可以根据重定向目标的{{Speciesbox}}中的参数来判断是不是学名重定向。--——🦝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2年11月1日 (二) 11:53 (UTC)[回复]
已经完成了,感谢思路,不过我是用的页面分类API来做匹配(下载页面内容需要的流量会更大),最后在分类信息辅助下人工复核所有不是分类:物种微格式条目的页面。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2:08 (UTC)[回复]
包含单、双、三名的列表已经完成。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2:08 (UTC)[回复]
👍 --Kethyga留言2022年11月1日 (二) 12:21 (UTC)[回复]
注:该列表仍然不含有扩展拉丁字符的条目名。后续可能会手动补上。--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5:19 (UTC)[回复]
另外,手动筛选中发现下列重定向的目标不正确,且本地尚未建立目标的条目(部分已经被我改成红链):
不知这些条目有无熟悉相关主题的用户考虑编写?或是直接速删重定向?--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2:12 (UTC)[回复]
我创建了1和3.--——🦝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2年11月1日 (二) 14:56 (UTC)[回复]
2已建立,4已速删。--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04:23 (UTC)[回复]
已建立作业请求:维基百科:机器人/作业请求#协助分离{{学名重定向}}自{{非中文重定向}}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4:19 (UTC)[回复]
你忘记用 --~~~~ 添加签名了。--Kethyga留言2022年11月1日 (二) 14:25 (UTC)[回复]
感谢提醒,已补签。--DvXg 📬 2022年11月1日 (二) 15:17 (UTC)[回复]
机器人作业完成,请帮助复核。--DvXg 📬 2022年11月8日 (二) 16:37 (UTC)[回复]

关于User:高晶创建的低质量生物条目清理问题

前情提要: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其他不当行为#高晶

目前注意到该用户创建条目的主要问题有(为便于汇总信息,对于以下列表的缺失之处,欢迎任何用户添加):

  1. 侵犯版权,例如陕西羽叶报春的此版本:Special:PermaLink/56720979
  2. 重要信息缺失,例如许多条目没有填写正确的科名,从而出现了“某某属为科的一个属”这种莫名其妙的语句:Special:Search/"为科的一个属"
  3. 添加的中文名找不到来源:例如凹缘斑螟属google:"凹缘斑螟" -wikipedia搜不到结果。
  4. 有中文名的没有添加中文名:例如红顶娇鹟属
  5. 为大量单型属创建属级页面(应当重定向到物种页面),例如棕头燕属剪尾鸢属姬鹬属黄顶小霸鹟属等等。
  6. 创建的小作品及小小作品没有挂模板,这个就不需要例如了,因为绝大多数都是。
  7. 混淆异物同名的生物分类群,例如渔雕属多斑霸鹟属Special:PermaLink/76740246
  8. 加入过时的信息,例如很久之前属于该类群,但是现在已经被分类在其它分类群的物种,或者已经被合并到其它物种的物种。
  9. 在Wikidata加入不正确的描述,例如“红顶娇鹟属”的描述为“侏儒鸟科的一属鱼类”:d:Special:PermaLink/1951607409
  10. 在Wikidata乱连接数据项。
  11. P:生物学/新进条目 中加入大量归类错误的条目,如将植物列于动物标题之下。
  12. 创建标题繁简混用的条目。
  13. 创建大量消歧义括弧前缺少空格的分类学模板(名称以“Taxonomy/”开头的模板),甚至对于同一模板先后创建了有空格和无空格的两个版本。
  14. 在条目的“下属分类”章节中写入错误的分类层级,例如在小核糖病毒门中写“本科包括以下属”,在色虫门中写“本纲包括以下目”。
  15. 给条目添加大量不存在的生物类群Category,但是却没有创建这些Category。

当事人在中维和data的编辑量都在20万上下(根据Special:CentralAuth/高晶,中维 215,026,data 195,546),根据Xtools统计,当事人在中维创建17000余条目在data创建7000余数据项(现存3000余项),已经很难人力处理,特在此提出供社群讨论。——🦝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4日 (一) 09:38 (UTC)[回复]

可以先从Portal:生物学/新进条目跟有使用到GBIF来源的条目试着清理看看,至少该数据库性质的关系应该都不太适合在本维做为来源使用。另外当事人的巡察豁免权是否能从长计议?
另第十点乱连的Data我个人还有找到茶脸鹑属山翎鹑属。第八点过时资讯有找到绿翅雁属。第五点单型属还有找到夜冠雉属。--WiToTalk 2023年8月14日 (一) 10:48 (UTC)[回复]
刚刚注意到还有这种页面:大蚊属金花虫科的属猎夜蛾属,几百上千个学名,天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4日 (一) 12:29 (UTC)[回复]
492项,GBIF页面右上也确实显示492项,数据是相符的。其中有6项Doubtful状态,也被收录了。列表生成时附上ref可能比较好——不过几百个ref也很恐怖。可能给出外链最合理。“归入本属的物种”我不懂是什么。--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2:42 (UTC)[回复]
对错就在于GBIF了,高晶反正也是抄GBIF的。--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2:47 (UTC)[回复]
但问题就在于GBIF数据未见得正确。--——🦝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4日 (一) 12:53 (UTC)[回复]
条目也不保证。其实只要数据源罗列清楚,责任是转嫁到站外的,就是条目是否不经筛选列表、如何保证品质的问题。--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3:02 (UTC)[回复]
可是“不保证正确”不等于“不追求正确”吧。--——🦝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4日 (一) 13:22 (UTC)[回复]
这样生成,本就在求快了,我只是期望标注更全更新。如果有明确共识是可以禁用某种来源。--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4:13 (UTC)[回复]
高晶又是一个刷条目速度太快而被干掉的人。--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4:21 (UTC)[回复]
问题就在于没有哪个生物数据库是非常准确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5日 (二) 02:24 (UTC)[回复]
那就不是本维能处理的事情了,分类学这种东西本来就受支序学等各种相关研究影响会一直持续变动,就只能持续滚动修正。所以我才在下面提出以一个基础的为底,剩下的参考分门别类内有更高权威度的清单架构出相对可靠的分类:例如在英维在各专题都有指定使用某一种名录作为标准,如鱼类用fishbase、鸟类是IOC、哺乳类指定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等等。--WiToTalk 2023年8月15日 (二) 02:39 (UTC)[回复]
可能要考虑拿哪一个系统作为标准然后再指定其他优先度更高的名录之类的修正,例如用itis当底之类的。拿金花虫科的属来说,ITIS那边只有收录七十几个属,明显合理不少...--WiToTalk 2023年8月14日 (一) 12:48 (UTC)[回复]
然后我刚刚才发现,明明就已经有金花虫科了,这原本是要做列表吗?--WiToTalk 2023年8月14日 (一) 13:11 (UTC)[回复]
我重定向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4:11 (UTC)[回复]
中文和英文WP:RSN未见对GBIF可靠性的讨论。英文的条目讨论页也只有一条询问,没有讨论。2013年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55144 认为GBIF.ES错误率低,但信息不完善。--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12:59 (UTC)[回复]
我在上面又补充了几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下面展开来说说。
  1. P:生物学/新进条目 中,该用户常将其新建的条目列入错误的生物类别(四级标题)之下,并且每次更新都加入海量条目,导致他人(包括机器人)几乎不可能逐一订正。以今年三月加入动物类别下的条目为例,刻痕衣属黏叶衣属为真菌,婴带菊属日出球属湿地茶属白峰掌属红翁柱属通灵藤属镰褶粉属须尾草属鸡爪簕属黄顶菊属硬叶藓科均为植物,对矛虫属对针虫属尖毛目尖毛科异长针虫属无口目杯状纤毛科汉京虫科沙壳虫目爽口科环毛目疟原虫科蛎甲藻科货币虫科轮虫目刀口目刺钩目旋前管科裸口虫纲盘旋虫目砂盘虫科均为其他真核生物,蜂窝蛋科为蛋化石,鳄梨日斑类病毒科则为病毒……这还不算该月其他生物类别的条目,若再算上其他月份乃至往年存档的条目,这样错误归类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
  2. 许多条目的标题繁简混用,如蟳属深鰕虎鱼属蜂巢鰕虎鱼属鳍鰕虎鱼属……虽然从中国大陆目前的情况来看,未在简化字表中出现的生僻字一般不作类推简化,而是维持繁体原貌与简体字混用,但考虑到本站特殊的繁简转换机制,还是应在技术层面避免繁简混用,将这些标题改为全繁体为宜。( π )题外话:受 T:Taxonomy/Gobiiformes 内置的字词转换规则影响,“鰕虎”和“鰕虎鱼”在大陆简体模式下被转换为“虾虎鱼”,这一转换当是依据2008年的《中国动物志》。然而在2012年的《拉汉鱼典》中,两岸对这类鱼的称法均为“鰕虎”,并无地区词差异,今年最新版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亦作“鰕虎”。若大陆学界有意变更称法以与台湾保持一致,那所有含“鰕虎鱼/虾虎鱼”字样的条目可能都需要更名,统一改为“鰕虎”。
  3. 大量分类学模板的消歧义括弧前缺少空格,例子同样数不胜数,从排在 Category:分类学模板 最前面以A开头的模板里便能找出一堆:T:Taxonomy/Actaea(十足目)T:Taxonomy/Anisoptera(植物)T:Taxonomy/Acanthosphaera(藻类)T:Taxonomy/Alaria(藻类)T:Taxonomy/Acineta(植物)T:Taxonomy/Amorpha(昆虫)T:Taxonomy/Anatinella(扁形动物)T:Taxonomy/Agathis(昆虫)T:Taxonomy/Abronia(植物)……对这些模板进行不留重定向移动或批量删除前,需逐一清理链入页面,这又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更无语的是,有些模板同时存在无空格版本和有空格版本,甚至两个版本都有连入页面,例如 T:Taxonomy/Anomodon(植物)T:Taxonomy/Anomodon (植物)T:Taxonomy/Actinonema(线虫)T:Taxonomy/Actinonema (线虫)。--萧漫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22:41 (UTC)[回复]
不用看P:生物学/新进条目了,我拿脚本把高晶创建的生物条目分析了一遍:https://1drv.ms/x/s!Asxb5tuKui24gd9vXpYQsZMYvd_kxw?e=kDRSuj 按照这个来清理吧。--——🦝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5日 (二) 03:07 (UTC)[回复]
有点好奇:请问生成上述这个CSV分析结果,数据从哪个维基入口或工具获得? --Zhenqinli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05:10 (UTC)[回复]
根据Xtools列出的当事人创建条目列表,访问条目页面解析生物信息框。--——🦝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5日 (二) 06:22 (UTC)[回复]
按照站内检索"intitle:/Taxonomy\/[A-Za-z]+\(/"的结果,受影响的模板应当不超过五百个。清理链入页面恐需自动化。-Mys_721tx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03:29 (UTC)[回复]
我检索到了156个结果,顺便@浅蓝雪。--萧漫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04:39 (UTC)[回复]
去年我看他改北美红雀的生物命名人就觉得不太对,今年四月也发现一些添加内容和条目内已有信息存在明显冲突,不过当时说了好像就改了,只是从来不回别人的话。--浅蓝雪 2023年8月15日 (二) 04:49 (UTC)[回复]
我又发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操作:将原本的页面栗褐鹃鸠移动到赤鹃鸠,然后重新写栗褐鹃鸠的内容,制造出两个重复的页面。--——🦝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5日 (二) 03:21 (UTC)[回复]
条目写的太快,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了。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03:24 (UTC)[回复]
大批量操作条目的,目前我就没见过谁犯错少,基本都是在封号边缘徘徊。--浅蓝雪 2023年8月15日 (二) 04:49 (UTC)[回复]
可是我觉得他的速度根本算不上高速……--——🦝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5日 (二) 06:24 (UTC)[回复]
然后我才发现这鸟资料根本错误,姑且简单修正一下。--WiToTalk 2023年8月15日 (二) 04:54 (UTC)[回复]
另外提醒一下浣熊阁下,IOC13.2的doi连结根本还不存在,恐怕是还不能直接应用T:IOC bird/13.2作为来源。--WiToTalk 2023年8月15日 (二) 05:04 (UTC)[回复]
那我就先把DOI号码删掉了。IOC一直都这样,每一个版本的DOI编号都登记得很慢。--——🦝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8月15日 (二) 06:17 (UTC)[回复]
已送RFDR。--西 2023年8月15日 (二) 09:20 (UTC)[回复]
目前鸟类的单型属问题似乎已由浣熊阁下处理完毕,另我现在也在慢慢检查有没有缺漏的分类及条目需要建立跟来源更新。其他分类的可能还要另请熟悉这些方面的编者处理,尤其当事者建立最多的分类是昆虫纲下的近4000个条目。不知有没有熟悉相关领域的人知道有没有较可信的名录以更新那些GBIF来源?--WiToTalk 2023年8月20日 (日) 04:35 (UTC)[回复]
如果不急于一时搞定的话,等开学我会去咨询我们校博物馆和我的昆虫学教授,他们或有这方面的见解。——Aggie Dewadipper 2023年8月20日 (日) 15:16 (UTC)[回复]
当然不急,反正这问题也存在多久了应该不差这一些...--WiToTalk 2023年8月21日 (一) 06:47 (UTC)[回复]
容我报告一下,当事者这三天又在建立一堆上述至少涉及第2、4、15点的GBIF来源条目了,如棘趾蜥属。虽然我也是有看到有尝试要修理的编辑,可能需要再看看要怎么处理。(另我也看到一些建立中国大陆行政区划的条目,不知是否符合相关指引?如敖阳街道黄垦镇)--WiToTalk 2023年8月24日 (四) 03:04 (UTC)[回复]
如果犯下了第2、4、15点请找管理员介入,另外建立行政区划本来就没问题,你觉得有什么问题?--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24日 (四) 03:11 (UTC)[回复]
了解。另我个人不熟那方面的内容,只是单纯好奇那样算是有维基化完全吗?--WiToTalk 2023年8月24日 (四) 03:15 (UTC)[回复]
行政区划条目形式上没问题。--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24日 (四) 03:19 (UTC)[回复]
还有你举的棘趾蜥属是他去年建立的吧?如果解封后上述错误没有再犯,只是用GBIF来源写条目,似乎不一定违规,因为GBIF品质如何本身就缺乏讨论。--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8月24日 (四) 03:21 (UTC)[回复]
好的,我刚刚只简单看了贡献纪录没注意到那是去年的条目。--WiToTalk 2023年8月24日 (四) 04:11 (UTC)[回复]

请求讨论高晶生物类条目的问题

之前的方针修订通过后一段时间无人处理高晶生物类条目的问题,原打算自己处理,后发现问题条目过多。鉴于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条目已有翻译,批量提删可能会导致大量工作成果流失,期望社群讨论对不符合要求的条目进行批量草稿化处理还是以WP:NOT提删。

同时通知之前处理此人条目的@微肿头龙 --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27日 (六) 01:51 (UTC)[回复]

可否举几个例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7月27日 (六) 12:35 (UTC)[回复]
我发起讨论之前草稿化了4个:Draft:旋卷孢属Draft:台南蝇属Draft:真寄居蟹属Draft:翘嘴脂鲤属
另外其创建条目:栉指虾科甲虾科美人虾属等均属物种列表,查贡献可以找到更多。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27日 (六) 12:45 (UTC)[回复]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条目问题不大,慢慢扩充就会变好了。是不是对于条目的要求太苛刻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7月28日 (日) 06:35 (UTC)[回复]
我认为读者阅读维基百科条目期望看到的不应是物种列表,已经有了维基物种。我倾向于草稿化处理,这样也不会因为删除而损失编辑历史。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28日 (日) 08:51 (UTC)[回复]
草稿长期无人打理不也是会被快速删除?--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28日 (日) 09:09 (UTC)[回复]
我认为六个月的“改正期”足够让相关专题的编者将其写成符合标准的条目了。不过不反对将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改成至上级分类的重定向。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28日 (日) 11:01 (UTC)[回复]
问题在于数量多到没有人有精力改完,有些条目真的没什么好写的。除非高晶自己也参与改善工程。--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28日 (日) 11:56 (UTC)[回复]
我稍微改善了一下Draft:旋卷孢属。--——🦝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9日 (一) 00:04 (UTC)[回复]
阁下草稿化的条目被退回主条目区了。--WiTo🐤💬 2024年7月29日 (一) 03:26 (UTC)[回复]
我会在讨论得出共识后再行处理。
@日期20220626:还望阁下参与讨论对高晶所创建之物种列表的处理方案。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30日 (二) 10:22 (UTC)[回复]
我之所以暂停处理是因为真的太多了。二来我觉得大规模删条目有点抹杀他人贡献,而且肯定有不赞同的声音,比如这位用户@日期20220626。真想处理建议还是和更多人讨论后再决定。@WiTo7946InteraccoonaleDewadipper欢迎几位阁下发表意见。@高晶希望阁下可以参与讨论,否则阁下的贡献很可能就要流失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27日 (六) 14:35 (UTC)[回复]
我前阵子比较有空的时候,也有试着处理一部分的鸟类条目,但光是让条目脱离小小作品范围就已经花上不少功夫了。虽然是觉得应该迟早要全部处理掉,但这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全部处理掉的数量了(而且还得一边检查高晶阁下所使用的GBIF来源是不是有凭空造出一些未有被承认的物种)。我个人会比较希望草稿化,但之前浣熊阁下给出的那份清单就算只统计到2023年9月,也有15776条目的量了...且中间有些被处理过的不知道有几条。另备注,近期个人观察下来,高晶阁下的动态是没有再建新页面了没错,但是改为移除重定向的方式撰写“新条目”,这不知道有没有办法以工具找出来。--WiTo🐤💬 2024年7月28日 (日) 05:38 (UTC)[回复]
其实他的这种方式也只能绕过Special:最新页面巡查者的注意(不是不会显示在那边,是会被隐藏在很后面)。只要打开xtool还是能看见他建的条目,又或是在用户贡献那边点击“移除重定向”标签就能看到他几时“新建条目”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28日 (日) 05:49 (UTC)[回复]
这种有意躲新页面巡查者的行为算不算构成扰乱了?--Python6345留言2024年7月30日 (二) 10:25 (UTC)[回复]
如果觉得他是故意绕开巡查且建立不合适的页面,就让管理员封禁他吧。--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7月30日 (二) 10:53 (UTC)[回复]
我认为可以算游戏规则。 囧rz……--——🦝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0日 (二) 11:21 (UTC)[回复]

处理方案 将高晶在该处理方案公示通过所创建非百科条目全部改为至上级分类的重定向,直到有人将其改为百科条目为止。

方案更新于2024年8月6日 (二) 08:16 (UTC)

如7日内无新增留言将公示。Python6345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08 (UTC)[回复]

应该既往不咎,公示后他再建立此类的条目再重定向,此前建立的不用管。--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13 (UTC)[回复]
若上级分类也是非百科条目还要在往上重定向?个人非常不建议这么做。--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14 (UTC)[回复]
如果都觉得高晶有问题,应该剥夺他建立生物类条目的权力。--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20 (UTC)[回复]
如果本讨论公示通过后高晶仍然我行我素就视情况报至WP:ANMPython6345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32 (UTC)[回复]
其实不光高晶,之前还有一堆bot贡献了更多小条目,比如Quark-bot(这个机器人的很多条目都在小小作品的范围)。要处理就要一视同仁,怕不是要累死各位。--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20 (UTC)[回复]
如果无害,旧条目就让它去呗,又不是折毛那种条目。--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22 (UTC)[回复]
是要怎么证明“无害”?光其分类位置正不正确恐怕都得全部重新检核一轮了。(备注:高晶几乎在taxomony模板中都不放来源的,以至于其分类根据及中文名来源常常不明)另外Quark-bot所建之条目是否有办法集体丢到category:由机器人创建的动物条目category:由机器人创建的植物条目呀,看能不能先确认量有多少。--WiTo🐤💬 2024年8月6日 (二) 08:27 (UTC)[回复]
Quark-bot所创条目1万+,没有比高晶好到哪。另外还找到一个P-bot(条目看起来还好)。--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9:32 (UTC)[回复]
生物条目较其他条目特殊的一点是一但分类变了,原来的分类就是“错的”。这和其他比如说人物地名条目那样纯粹数据过时不太一样(因为这些会明确标注数据的时间,而生物条目不会有“截至20XX年,XX属是XX科的一个属”这样的东西)。--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9:26 (UTC)[回复]
那看来物种分类的出错,实际上仍然是没人更新过时内容导致,那应该是尽可能自动化更新内容,而不是想着去把它们消灭。--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10:48 (UTC)[回复]
taxonomy模板或许可以自动化更新,可以设机器人去各大数据库爬取资料,但条目内文估计很难。中维人数较少,很难维护这么多条目。--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10:51 (UTC)[回复]
那就让它们去,优良条目也没人更新的话,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依然是无害的。--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11:19 (UTC)[回复]
不是处理不了问题就是等于无害吧...是“该问题有害,但碍于实际操作问题所以处理不了”。--WiTo🐤💬 2024年8月7日 (三) 01:00 (UTC)[回复]
我认为可以先把目标放在如何处理今后出现的生物列表。Python6345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08:29 (UTC)[回复]
不太确定Python阁下说的是哪方面的处理,若是条目不该存在,NT:TAXO已经写明条目正文长度大于50字及条件三选二后方具有关注度。而标记的话,如果利用专题模板的problem参数是否可行?像{{WikiProject Tree of Life|problem=yes}}这样的话,条目会被自动丢入Category:需要处理问题的生物条目内。--WiTo🐤💬 2024年8月6日 (二) 08:55 (UTC)[回复]
本次讨论目的是在之前的方针修订后处理生物列表这种非百科条目。
我认为要求这类非百科条目标记CAT:需要处理问题的生物条目不足以解决当前存在用户滥建生物列表的问题。Python6345留言2024年8月6日 (二) 10:00 (UTC)[回复]
我并不认为这些条目问题大到需要删除或重定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8月6日 (二) 12:52 (UTC)[回复]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顶多给它们挂模板就可以了。真正该处理的是类似这种:Special:Search/"为科的一个属"。--——🦝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7日 (三) 08:29 (UTC)[回复]
(※)注意:我在这里发起讨论希望处理的非百科条目指的是这样的物种列表。--Python6345留言2024年8月7日 (三) 09:30 (UTC)[回复]

提议停用{{virusbox}}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