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英语:Scissor-tailed kite、African swallow-tailed kite,法语:Élanion naucler,台湾作叉尾鸢)是鹰形目鹰科剪尾鸢属下唯一一种鸟类[3]这种鸟类居住于非洲的稀树草原等半沙漠地带,虽然是一种猛禽,但它们多以昆虫为食物,从空中俯冲下来捕食。[4][5][6]其关系与澳洲鸢相当亲近。[7]:115, 116

Quick Facts 剪尾鸢, 保护状况 ...
剪尾鸢
Thumb
摄于喀麦隆极北区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 鹰科 Accipitridae
属: 剪尾鸢属 Chelictinia
Lesson, 1843
种:
剪尾鸢 C. riocourii
二名法
Chelictinia riocourii
(Temminck, 1821)[3]
Thumb
分布范围
  留鸟
  繁殖区
  非繁殖区
异名
  • Falco riocour Temminck, 1821
  • Elanoides riocourii Vieillot, 1822
Close

这种鸟类因其身形被誉为最优雅的猛禽之一,眼睛为明亮的红色,全身由浅灰及白色组成,并有着明显分岔的叉型尾巴。[5][8][4]相关的繁殖资料较少,但目前已知它们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小型族群一起繁殖,且每次产下3—4枚白色的卵。[5][6]受到农药、灭蝗行动跟过度放牧等影响,剪尾鸢的数量正年年下降,因此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易危物种[1][9]

物种命名与分类

该物种由荷兰动物学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于1821年时首先绘制了图片,并由法国鸟类学家路易·皮埃尔·维埃约描述。[10]特明克在其1838年的著作中《Nouveau recueil de planches coloriées d'oiseaux》也描述了该物种,并归入鹰属下。[10]1843年,法国博物学家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将属分类改为现今的Chelictinia[11]其模式产地位于塞内加尔[7]:116

其属名Chelictinia合成词,由两个希腊语单词组成:Χελιδώνχελιδονι转写:Khelidon,指的是“燕子”)及ἰκτῖνος́ξ (转写:iktinos,指“飞行物”或“鸢”)。[12]:364而种小名riocourii则是有所争议,可能是指里乌古伯爵(Count Rioucour)Antoine François du Bois或与维亚律同时的里乌古伯爵儿子Antoine Nicolas François[12]:336[11]

剪尾鸢的关系与澳洲鸢相当接近,有时候会被因此归入黑翅鸢属下。[7]:115, 116因缺乏相关分子证据,基于型态、食物及群居的习性等因素,剪尾鸢被暂时独立为一单型属,其分类地位在未来还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动。[3][7]:116

形态描述

Thumb
两只剪尾鸢,摄于埃塞俄比亚

剪尾鸢的体长约33—38厘米,体重约平均110.0克。[13][14]鸟喙宽平均8.6毫米、深平均9.1毫米;翼展约68—76厘米(另说90厘米),翼长平均24.0厘米;跗跖平均长28.2毫米;尾长平均19.2毫米。[5][14][13]

成鸟的眼睛为明亮的红色,在周围有黑色斑块;鸟喙及蜡膜同样为灰色而喙较脆弱。[5][6]上半身浅灰色,下半身白色。[8]翼长尖,有一狭长的黑色斑块位于腕部区域的下方边缘。[4][5][15]尾部具有明显的分叉,停栖时尾巴会延伸到翅膀尖端之外。[5]腿部较短呈黄色。[5][15]雌雄相似,但雌性体型可能稍大。[13]飞行时的外观类似燕鸥,被形容其身形是最纤细优雅的猛禽之一。[8][4][7]:116

幼鸟上半身的羽毛带有红褐色的边缘,胸部则有淡淡的红褐色斑;尾巴带有浅棕色尖端,较短而分岔较不明显。[5][7]:116[6]眼睛呈灰色;下半部为浅奶油色,翅下的黑色条纹较细,腿部则呈稍黯淡的淡黄色。[6]

与其近亲澳洲鸢相比,剪尾鸢的翅膀较短,且缺乏肩膀及胸部的深色区块,可用以区分两个物种。[13]幼鸟比较容易跟幼年的澳洲鸢搞混,但同样可从翅膀及尾部的比例区分。[6]

分布及迁徙

剪尾鸢分布于非洲,并集中在北纬13—17度之间(另一说在北纬15—8度,分布的南北极限在北纬19度—南纬1度之间),自塞内加尔冈比亚起到索马里肯尼亚一带。[3][4][6]包含冈比亚几内亚科特迪瓦苏丹乍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家。[8][4][6]

这种鸟类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稀树草原和灌木丛草原的半沙漠地区。[7]:116[8][13][16][6]通常具有游牧的习性,并移动到不同地点,在西非,它们在干季开始时南迁,并在2月的雨季时返回萨赫勒地区筑巢;而在东非则是3月时向南迁徙并繁殖。[5]肯尼亚乌干达东北部的个体则主要是过冬的访客,出现于11月至3月之间,但也有一些小群体在肯尼亚北部作为留鸟存在。[15][6][7]:116图尔卡纳湖的族群可能在繁殖后向北迁移。[6]

习性

剪尾鸢飞行时极其轻盈。[8]这种猛禽能在空中盘旋、滑翔,并在逆风中以展开的尾巴保持静止,而在激动时会像澳洲鸢一样上下摇动尾巴。[5][7]:116

这种鸟类经常形成多达20对的群体繁殖,而平常则多以更小的群体出现。[5][6]它们通常在日间活动,夜晚时会成群地栖息,有时还会和黄爪隼等其他猛禽一起休息。[13]

食性

这种猛禽以小型啮齿动物蜥蜴小蛇和大型昆虫蜘蛛为食。[7]:116[8][6]也包含蝗虫、白蚁和蚂蚁在内的多种蜻蜓半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膜翅目昆虫和鞘翅目昆虫等陆生无脊椎动物[13][16]

剪尾鸢通常从盘旋或滑翔时俯冲下来捕捉猎物,不过也能在飞行中捕食昆虫。[5][6]这种猛禽也容易被灌木丛火灾吸引过去,以捕食那些正在逃难的昆虫。[5]有时在蝗虫群出现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上百只剪尾鸢捕食。[7]:116尼日利亚,曾观察到多达七只的剪尾鸢群与牛群结伴而行并捕捉那些在附近飞行的昆虫。[6]

繁殖

剪尾鸢的繁殖季依其地区有所不同,在西非时主要在5—6月间进行繁殖;而在肯尼亚北部时有3—8月的记录。[7]:116

剪尾鸢通常在不高灌木丛或荆棘丛(例如帽柱木属Mitragyna inermis相思树属Acacia seyal[13])上(约2—8米高)筑以树枝组成的巢穴,上面常覆盖白色的粪便。[4][7]:116[6]巢穴直径30—40厘米,呈深杯型。[6]它们常常也会与其他猛禽混居,如褐短趾雕英语Brown snake eagle,甚至有记录过会在正在育幼的鹭鹰巢下方筑巢。[7]:116且也不介意靠近有人类居住的地方。[6]

繁殖时,这种鸟类每次会产下3—4枚白色的卵,上面有紧密且细小的栗褐色斑点。[4]现没有后续的相关资料。[6]

叫声

这种鸟类甚少发出声音,但在繁殖地中有时会发出柔和的咕咕声,并也记录到快速的刺耳、轻柔的口哨声或是微弱的喵喵声。[8][4][5][6]

天敌与威胁

剪尾鸢对农药杀虫剂的抵抗力极弱及敏感。[7]:116[6]由于农业及林业的扩张、家畜的过度放牧、对蝗灾的控制和使用农药等原因,这些鸟类在喀麦隆塞内加尔的筑巢成功率极低。[9]1986—1989年的蝗虫控制措施可能也进一步打击了它们的数量。[6]

数量与保护情况

对剪尾鸢整个族群的统计并不完整,但目前估计约有30000—67000只成熟个体。[9]自1969年至2004年间在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三地的道路调查显示它们的数量可能下降84%左右,并在喀麦隆自1973年至2000年的调查显示其族群下降幅度为40—50%,总体预估其数量每年以5.4%的速度下滑。[9]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易危物种[1][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