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獻予村境神明 以充足神明的財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补库(马祖话:buo oˇ)指焚化“库宝”[1],献予村境神明,以充足神明的财库。此活动是在元宵节摆暝之后,另一个马祖村庄中重大的民俗活动[2]。
“补库”(buo oˇ)是福州话,音近“ㄅㄨㄛ ㄛˇ”(在此一词中,“库(ㄎㄛˇ)”因声母弱化而消失)。“补”是补充、补足的意思,“库”即是财库,也可以指“库宝”(金纸元宝),因对象是神明,故二字组合意为补充神明的财库。
马祖各村至少建有一座庙宇为村民之信仰中心,神明管辖村庄的范围称为“境”,信徒认为神明的社会如同人类社会,一样会有他村神明来本境作客、或凶神恶煞过境要周旋打发等需要支出钱财的时候,为了使神明能有钱财运用保护村民,而定期举行补库仪式,焚化元宝给神明使用。[3]村中有二座或以上庙宇者,则视情形联合或各别举行。
马祖早期先民生活苦难,面对穷山恶水的不确定性,如遭遇瘟疫、灾祸、恶劣海象[4]等厄事,则畏惧是邪怪作祟,遂祈求神明保佑合境平安[5],由此衍生出补库的全村性活动。
补库的时间通常选在春分到夏至,此时期大抵是气候多变之时,如在清明期间遇南风则多雾、潮湿;端午期间暑气重,恙虫、传染病盛行,在医药不发达的时代遂以为是邪怪作祟,系村民特别需要祈求神明庇佑之时。
日期由庙委请示神明,通常补库仪式在一天之内完成。
补库通常每年举办一次,亦有三年或多年一次不等,若遇特殊事件,则可能临时举行。补库日期经神明谕示,确定日期后由庙委或作头者挨家挨户统计补库户数及收取各户费用。庙方会要求村中补库前或当日全村戒杀素食。
补库原则上各家户准备以下供品:
由作头者分配各家户金纸,由各户将金纸折成元宝装箱(袋)后送至庙宇集中,此活动必须在补库仪式前完成。
当天各户准备一份供品送至庙宇,并以红纸书写“弟子某某某敬叩”。
供品有的准备盆子装包子、小包子[6]、米、蛋等,或以“红斗”[7](盛米容器)盛米、装蛋、置红筷、插绿叶等。亦有家户直接以一袋包装米为供品。
补库也是水陆大法会,包括海祭和陆祭[8],除了焚化“库宝”给神明,同时也为饿鬼众生举行布施法会:
庙方会准备大小包子、面糊等食品和纸钱[9],由道士诵经后布施饿鬼,其用意在怜悯并安抚饿鬼众生,避免作乱。
布施饿鬼后上疏祭祷神明,祈求合境平安,再焚化神明的“库宝”。因补库的“库宝”数量众多,常需要村中人手帮忙[10]。
完成补库仪式后,庙方会在庙埕、村庄的出入口、交界处安插令旗,表示此境已由本村神明派驻镇守,以阻绝邪祟进入。
参加补库的家户领回原先准备的供品或白米,庙方分送盖有神讳、庙印、合境平安的布符,供张贴门楣之上,表示神明镇宅平安。
补库当晚举行“食福”,有参加补库之家户派员参加聚餐,同时联络村民情感,餐后取回福品有大小包子、太平蛋等,有“保佑平安”之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