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亞島嶼地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是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台湾岛,旧称福尔摩沙,占中华民国所控制领土面积的99%。主岛面积为35,808平方千米(13,826平方英里),以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相隔,距离约180千米(112英里)。台湾岛北临东海,东邻菲律宾海,南隔吕宋海峡,西南接南海。此外,中华民国还控制多个小岛,包括台湾海峡内的澎湖群岛,靠近中国大陆福建沿海的金门和马祖列岛,以及部分南海诸岛。
台湾地理 | |
---|---|
洲 | 亚洲 |
地区 | 东亚 |
坐标 | 23°30′N 121°00′E |
面积 | 第137名 |
• 总计 | 35,886.8623[1]平方千米(13,855.9950平方英里) |
• 陆地 | 89.7% |
• 水域 | 10.3% |
海岸线 | 1,251.2806千米(777.5097英里) |
毗邻 | 无陆地边界 |
最高点 | 玉山 3,952.430米(12,967.29英尺)[2] |
最低点 | --- |
最长河流 | 浊水溪[3] |
最大湖泊 | 日月潭(最大自然湖泊) 曾文水库(最大人工湖泊) |
气候 | 热带海洋性气候 |
地形 | 山地占去全岛约70%面积,且多集中于东部,向西则逐渐过渡为丘陵与平原 |
自然资源 | 少量的煤、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石棉、耕地 |
自然灾害 | 台风、地震或是雷雨 |
环境问题 | 空气污染、工业排放物及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饮用水污染、濒危物种贸易、低放射性废物处理 |
专属经济区 | 4,470,000 km2(1,730,000 sq mi) |
| |
| |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台湾本岛由倾斜的断块组成,特色在于东部3分之2地区主要由5座沿着东海岸平行分布的崎岖山脉构成,西部3分之1则为平坦或缓坡的平原地带,是大部分人口的聚居地。台湾多座山峰高度超过3,500米,其中玉山为最高峰,海拔达3,952米(12,966英尺),使台湾成为全球第四高的岛屿。形成这些山脉的构造边界仍然活跃,岛上时常发生地震,有些地震破坏性极高。此外,台湾海峡内还存在许多活跃的海底火山。
台湾气候南部属热带,北部则为亚热带,并受到东亚季风的主导影响。本岛平均每年有4场台风袭击。东部茂密的森林山区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而西部与北部的低地则因人类土地使用密集而高度开发。
台湾的总陆地面积为36,197平方千米(13,976平方英里)[4],略大于比利时,海岸线长度为1,566.3千米(973.3英里)[5]。中华民国声称拥有83,231平方千米(32,136平方英里)专属经济区,范围涵盖200海里(370.4千米;230.2英里)的海域,并且领海范围为12海里(22.2千米;13.8英里)[6]。
台湾岛是该群岛中最大的岛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仍称其为福尔摩沙,源自葡萄牙语“Ilha Formosa”([ˌiʎɐ fuɾˈmɔzɐ]),意为“美丽的岛屿”[7]。台湾岛长394千米(245英里),宽144千米(89英里)[8],面积35,808平方千米(13,826平方英里)[9]。该岛最北端位于新北市石门区的富贵角,中心点位于南投县埔里镇,最南端则是屏东县恒春镇的鹅銮鼻。
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东南海岸之间隔着台湾海峡,海峡最宽处约220千米(140英里),最窄处约130千米(81英里)。台湾海峡属于大陆架的一部分,深度不超过100米(330英尺),曾在冰河时期形成陆桥[10]。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街道南赖村的牛山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岛屿[11]。
台湾岛南方与菲律宾的吕宋岛隔着约250千米(155英里)宽的巴士海峡。台湾的西南方为南海,北方为东海,东方则面向菲律宾海[12]。
群岛中的较小岛屿包括位于台湾岛西方50千米(31英里)的澎湖群岛,总面积127平方千米(49平方英里);位于西南海岸外的小琉球,以及东南方的兰屿和绿岛,这些岛屿与菲律宾北部的岛屿隔着巴士海峡。跨越台湾海峡,靠近福建沿岸的金门和马祖群岛,总面积180平方千米(69平方英里)[13];此外,南海中的东沙群岛与太平岛也由中华民国管辖,但不属于台湾群岛的一部分[14][15]。
台湾岛约在400至500万年前形成,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复杂聚合边界上。这条边界沿着台湾岛延伸,并向南进入吕宋火山弧(包括绿岛和兰屿),其中欧亚板块正滑入菲律宾海板块之下。
台湾大部分地区由向西倾斜的大型断层块构成[16]。岛屿的西部以及中部山脉的许多区域,主要由从欧亚板块下沉边缘刮起的沉积物构成。在岛屿的东北部,则是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滑入,并延伸至琉球火山弧[17][18][19]。
这条构造边界仍然活跃,台湾每年发生约15,000至18,000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约800至1,000次。近年最具灾难性的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发生于台湾中部的7.3级集集地震,造成超过2,400人死亡[20]。2010年3月4日,台湾西南部的高雄县山区发生6.4级地震[21]。2016年2月6日,台湾再次发生6.4级强震,台南是重灾区,共造成117人死亡,许多人因一栋17层楼高的公寓倒塌而丧生[22] 。
台湾的地形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平坦到缓坡起伏的平原,90%的人口居住在此,而东部的三分之二地区则多为被森林覆盖的崎岖山地。
台湾东部由五条主要山脉构成,这些山脉大致从北北东延伸至南南西,与东海岸大致平行。整体而言,这些山脉自北向南延伸约330千米(210英里),东西方向平均宽度约80千米(50英里)。其中有超过两百座山峰的海拔超过3,000米(9,800英尺)[9]。
中央山脉自东北部的苏澳延伸至台湾最南端的鹅銮鼻,形成一条高山山脊,是台湾主要的分水岭。这些山脉主要由耐风化和侵蚀的硬岩层构成,但大量降雨已经在山坡上形成了峡谷和陡峭的山谷。地形的相对高差通常极大,覆盖森林的山区极度崎岖,几乎无法通行。中央山脉东侧是全台湾最陡峭的山坡,断崖高度介于120至1,200米(390至3,900英尺)之间。位于东侧陡峭地区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是观察山地地形、峡谷以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绝佳范例。
海岸山脉沿着台湾东海岸从花莲溪口延伸至台东县,主要由砂岩和页岩构成。它与中央山脉之间隔着海拔120米(390英尺)的花东纵谷。虽然海岸山脉的最高峰新港山海拔达1,682米(5,518英尺),但该山脉大部分是由大型丘陵构成。山脉两侧形成了小溪流,但只有一条较大的河流横越整个山脉。恶地地形位于山脉西侧山脚下,该地区的地下水位最低,岩石最不耐风化。东海岸被抬升珊瑚礁和纵谷中的频繁地震表明,这片断层块仍在上升。
中央山脉西侧的山脉分为两组,并由位于台湾岛中央的日月潭盆地分隔。大肚溪和浊水溪从中央山脉的西坡流出,经过盆地,最终注入台湾的西海岸。
雪山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起自台湾东北端的三貂角,向西南延伸至南投县,并逐渐升高。雪山的主峰海拔3,886米(12,749英尺)。
玉山山脉沿着中央山脉的西南侧延伸,其中包含全台最高峰——海拔3,952米(12,966英尺)的玉山[5][23][24],使台湾成为世界第四高的岛屿,也是西太平洋地区的最高点,仅次于堪察加半岛、新几内亚高地和京那巴鲁山[25]。
阿里山山脉位于玉山山脉的西侧,两者之间隔着南流的高屏溪谷。阿里山山脉的主要山峰高度在1,000和2,000米(3,300和6,600英尺)之间,主峰大塔山的海拔达2,663米(8,737英尺)。
在新竹丘陵和苗栗丘陵等地的西侧山脚下,有由山脉侵蚀物质堆积而成的阶地,包括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和大肚台地。台湾约有23%的土地由肥沃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构成,这些地区由来自东部山脉的河流灌溉。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较小的区域分布在屏东平原、台中盆地和台北盆地。东海岸唯一较大的平原是位于东北部的宜兰平原[26]。
台湾雨量丰沛,大、小河川密布,长度超过100公里有七条,依序分别是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乌溪、秀姑峦溪 - 乐乐溪。位居中部地区的浊水溪虽然最长,然而以流域面积而论,位居南部地区的高屏溪最大。其他主要河流尚有大安溪、北港溪、八掌溪、兰阳溪、花莲溪、卑南溪等。平均年降雨量高达2,15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位于新北市平溪区的火烧寮还是东亚年降雨量最多之地,是世界雨极之一。但降雨量分布不均,约80%降雨集中于5月至10月之丰水期。使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6,约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为蒸发散损失,可利用水量仅占降雨量之20.5%。受益于巨大的雨量,岛上撑起了仅占陆地总面积2.1%的巨木生态,拥有近1000棵属于世界排名前列的高大个体,十分罕见[27]。
由于最大分水岭中央山脉分布位置偏东,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布在西半部,
多数河川在夏季时洪水滚滚;至冬季又只剩下河床上砾石粒粒,堪能行舟者不多,为荒溪型河川。仅有台北市周围之淡水河、大汉溪、基隆河等有全年较稳定的水量,在台湾清治时期曾发挥重要运输功能。
台湾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余大多是由人工所修筑的埤塘、水库居多,如虎头埤、曾文水库、乌山头水库、石门水库等。
台湾岛横跨北回归线,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北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中部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南部地区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气温变化不明显,气温通常介于温暖至炎热之间。冬季(11月至3月)期间,东北部持续降雨,而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则多为晴天。夏季季风(5月至10月)占南部年降水量的90%,而北部仅占60%[28]。年均降雨量约为2,600毫米[28]。
|
过去100年来,气候变迁已使台湾的气温上升了1.4摄氏度[29]。台湾周边海域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将是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两倍[30]。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并在2050年减少50%(以2005年为基准)。
在大规模人类定居之前,台湾的植被随着海拔高度变化,从低地的热带雨林过渡到温带森林、针叶林和高山植物[31]。自17世纪和18世纪以来,来自中国的移民将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平原和低矮丘陵开垦为农业用地。然而,山区的森林仍然非常多样化,其中有多种特有植物,例如台湾扁柏和台湾冷杉,而樟树曾在低海拔地区广泛分布。
台湾是鸟类特有种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国家工业化之前,山区曾有多种特有动物和亚种,例如蓝腹鹇、台湾蓝鹊、台湾梅花鹿以及樱花钩吻鲑。其中一些物种已经灭绝,其他许多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
台湾拥有65种萤火虫,物种密度世界第三,仅次于牙买加和哥斯达黎加。萤火虫受保护且数量正在增加,但长期来看仍受到气候变迁的威胁[32]。
台湾的食肉动物相对较少,仅有11种,其中台湾云豹可能已灭绝,而欧亚水獭则仅限于金门岛栖息[33]。最大的食肉动物是台湾黑熊,这是一种稀有且濒危的物种[34]。
台湾有九座国家公园,展现了群岛多样的地形、生态系与动植物。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垦丁国家公园拥有隆起的珊瑚礁、潮湿的热带雨林及海洋生态系。玉山国家公园则拥有高山地形、山地生态系,森林种类随着海拔变化,园区内还有古道遗迹。阳明山国家公园以火山地质、温泉、瀑布和森林为特色。太鲁阁国家公园则拥有大理石峡谷、悬崖和折曲山脉。雪霸国家公园拥有高山生态系、地质地形及溪谷河流。金门国家公园则拥有湖泊、湿地、海岸地形及丰富的动植物。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拥有完整的东沙礁环礁,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和生物多样性,并且是南海与台湾海峡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5]。
台湾的自然资源包括少量的黄金、铜[36]、煤、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和石棉[5]。全岛有55%是森林和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区),24%为可耕地(主要在平原),15%用于其他用途,5%为永久放牧场,1%为永久作物地。
由于台湾在前现代及现代历史中的大量开发,岛上的矿产资源(如煤、黄金、大理石)以及野生动物资源(如鹿)几乎已被耗尽。此外,许多森林资源,特别是杉木,在日本统治时期因建造神社被大量砍伐,至今仅稍有恢复。目前森林并未成为重要的木材生产来源,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与环保法规的考量。
台湾仅剩少数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主要与农业相关。自17世纪以来,甘蔗和稻米在台湾西部开始栽培。樟脑提取和制糖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期间,曾是台湾出口的重要产业[37]。然而,这些产业的重要性随后衰退,主要原因是国际需求减少,而非相关自然资源的枯竭[38]。
台湾的农业(以稻米为主要作物)和渔业仍具有一定重要性,但自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产业面临进口产品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随着自给农业的衰退,台湾农业现今主要依赖于行销和出口特色作物,如香蕉、芭乐、荔枝、莲雾和高山茶[39]。
台湾拥有丰富的煤矿储量,但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为有限。截至2010年,石油占台湾总能源消耗的49.0%,其次是煤炭的32.1%,核能占8.3%,天然气(包括本土和液化天然气)占10.2%,再生能源仅占0.5%。台湾的交通和发电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使台湾对能源价格波动特别敏感。台湾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无论是陆上还是离岸都有风力发电场,但由于土地面积有限,离岸风力资源更具优势[40]。
台湾人口超过2,300万,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西部沿海的低地。台湾高度城市化,北部的台北—基隆—桃园都会区居住着将近900万人,另外高雄市和台中市的城市区域各有超过200万人口[41]。
台湾原住民族约占总人口的2%,目前主要居住在东部山区[42][43]。大多数学者认为,他们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前4000至3000年之间经由海路抵达台湾[44]。
汉人占台湾总人口的95%以上[45]。从17世纪起,来自福建南部的移民开始在现代的台南和高雄地区务农,随后扩展到西部和北部的平原,并逐渐吸收这些地区的原住民族。来自广东东部的客家人稍晚抵达,并定居于更内陆的山麓地区。然而,台湾东部崎岖的高地直到20世纪初仍是原住民族的专属居住区[46]。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后,来自中国各地的120万人进入台湾[47]。
台湾一些人口密集且工厂众多的地区受到严重污染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包括台北南部郊区,以及从台南到高雄南部林园的西部地区。到了20世纪末,台北曾因车辆与工厂排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但随着政府强制推行无铅汽油,并于1987年成立环境保护署(今环境部)来监管空气质量,台湾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48]。机车,特别是老旧或价格较低的二行程机车,广泛存在于台湾城市中,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尤为突出[49][50]。台中发电厂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超过瑞士全国的排放量[51]。
其他环境问题还包括工业排放和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的水污染、饮用水源污染、濒危物种交易,以及低阶放射性废料的处理[5]。虽然对石油燃烧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排放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但酸雨仍对居民健康和森林造成威胁。台湾的大气科学家估计,超过一半导致台湾酸雨的污染物是由季风从中国带来的[52]。
台湾过去曾面临严重的家庭和工业废弃物非法倾倒问题,严重到一度称台湾为“垃圾岛”。这样的高污染水平促使社会和政府采取行动,到了2022年,台湾的回收率已达55%,位居世界前列。社区行动的积极参与是促成这一改变的关键,此外,像播放音乐的垃圾车等创新措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53]。
中国抽砂船的非法采砂活动已对台湾外岛地区的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台湾浅堆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54]。底拖网捕捞因其对环境的破坏而备受争议。50吨以下的底拖网渔船被禁止在距岸5公里的范围内作业,50吨以上的渔船则限制在距岸12公里内捕捞[55]。2023年,海洋污染的最高罚款从48,820美元提升至325万美元[5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