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敌视、歧视犹太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反犹太主义是一种意识型态,对于对仇恨犹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反犹太主义在世界上由来已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太人生活的地方皆存在,在欧洲、亚洲及阿拉伯地区也有。
“反犹太主义”的英文(Antisemitism或Anti-Semitism)直译为反闪族主义。在字面意义上,反闪族主义是对于所有闪族的反感情绪,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这个名词在欧洲特指对于犹太人的仇恨情绪。这个名词在1873年首次在德国出现,同义词是“仇恨犹太人者”(德语:Judenhass,英语:Jew-hatred)。
在1950年代以来,反犹太主义则时常与反以色列的反锡安主义产生混淆。
反犹太主义是外界对犹太人的某些认知,而这些认知可能会以带有仇恨的方式宣泄在犹太人身上。针对犹太人个人与或其财产、犹太人社群和宗教机构施以反犹太主义的言语或肢体行为。
反犹太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续性,例如将犹太人视为“谋杀救主基督的人”,“贪婪、阴险”的民族,“企图控制世界”的犹太集团,需对世界一切政治和经济问题负责的“幕后黑手”等。
反犹太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自产生至今导致灾难性后果。自罗马帝国进行基督教化,此后欧洲历史充斥着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行为,例如十字军对犹太人的掠夺与大屠杀,15世纪西班牙对犹太人的彻底驱逐及灭绝,19世纪和20世纪沙皇俄国反犹太人浪潮。而反犹太人主义的最高潮则公认是1933年至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大屠杀,造成约600万犹太人死亡。
历史上,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征伐的各个大帝国—例如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帝国等,都有将自己的宗教与文化强加于被征服民族的习惯。而信仰一神教的犹太人与信仰多神教的其它被征服民族相比,更容易引发与征服当局的冲突,从而导致征服势力更残酷的镇压。征服者通常把犹太人拒绝新的宗教与文化的行为视作对统治者的反抗。公元前168年,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发布命令,宣布犹太教为“非法”,下令废止犹太教习俗,焚烧犹太教经典,强迫犹太人食用猪肉等,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犹运动,引发了著名的马卡比起义。
基督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但是犹太人当中祭司长、法利塞人、撒都该人等并不认为耶稣是犹太教信仰的弥赛亚,在《圣经·新约》中已经出现了对犹太人不认为耶稣复活、不赞同耶稣心意的描述(《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复活后,看守耶稣坟墓的士兵将耶稣复活之事告诉犹太教的祭司长,祭司长和犹太长老商议后,“就拿许多银钱给兵丁,说: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于是“兵丁受了银钱,就照所嘱咐他们的去行。这话就传说在犹太人中间,直到今日。”)。
基督教将新的经典定名为《新约》,而把希伯来圣经称为“旧约”。在某些犹太人的记述中,耶稣是潘得拉强暴玛利亚所生,而基督教根据初代使徒犹太人马太以及希腊基督徒路加医生的记载(马太福音1.1-24、路加福音1.1-39)则认为耶稣是童贞女玛利亚所生;根据犹太人的记载,耶稣因犯罪受到惩罚被处死,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被犹太宗教政治利益集团迫害致死,而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中,犹太人使徒及非犹太人使徒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教皆受到犹太人的压迫,这些都是基督徒对犹太宗教政治利益集团的历史观感。
公元391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犹太人的宗教与生活开始逐渐受到限制。例如438年的提奥多西法典中,禁止了犹太人与基督徒通婚,又规定不得修建新的犹太会堂等。
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1]。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2]。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3]。与大多数没有受教育的基督徒不同,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准[4]。由于他们在金融业、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5]。基督教学者甚至会与犹太教拉比讨论圣经的有关话题[6]。
但此后不久,罗马天主教会通过变革,反犹势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方济各会和道明会创立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早在1300年,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侣就开始在基督受难剧中大肆宣扬犹太人杀害耶稣这一情节,从而鼓动普通市民仇视或杀害犹太人[7]。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进行掠夺及大屠杀,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8]。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从1300年起,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向东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9]。当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作替罪羔羊[为何?]。[10]
16世纪宗教改革期间,欧洲各新教教派及国家主要与罗马教廷进行斗争,同时对犹太人的敌对减少。但是,马丁路德对犹太人的批判,为尔后纳粹党利用,是不争的事实。
沙俄反犹太者杜撰之《锡安长老会纪要》为近代欧洲政府反犹太政策之蓝本,当中对犹太人之毁谤,仍广为反犹太者宣扬。十月革命曾获指为犹太人之阴谋。及至1944至1946年之二战末期,波兰也曾有针对犹太人之大规模暴力,而1968年发生之学运风潮,波共政府藉老旧反犹太情绪,诬蔑犹太人“煽动示威”,迫害国内残存之犹太人,令他们数以十万计流亡海外。
而教宗庇护十一世,则谴责反犹太主义[11]。天主教会于六十年代之梵二会议说:“他们于基督受难时所犯之‘错’,不应归咎当时悉数犹太人,也不可怪责当今犹太人。”
英国内监察反犹太暴力之组织有Community Security Trust[12]、Campaign Against Antisemitism[13]、Board of Deputies of British Jews[14]、Jewish Leadership Council[15][16]等。欧盟区内监察反犹太暴力之组织则有European Jewish Congress[17]、European Jewish Association、World Jewish Congress[18]、B'nai B'rith(德国)[19]等。
20世纪的欧洲反犹现象在二战时期达到高峰。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政府在欧洲有组织地杀害了600万名犹太人。
纳粹反犹的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33年1月到1938年11月9日。这个阶段中,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是限制并逐步剥夺他们的人身权利。犹太人在就业、生活和从事商业活动方面都受到限制,成为“二等公民”。1935年9月15日的纽伦堡会议后,犹太人被剥夺了一切法律保障和公民权利,遭到大规模驱逐离境。
第二个阶段是纳粹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转为使用暴力和武力。1938年11月9日晚间,有约1,574间犹太教堂(大约是全德国所有的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等遭到纵火或损毁。超过3万名犹太男性遭到逮捕并关入集中营,主要是在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的囚犯得不到人道的对待,然而,多数人在三个月内就获释放,但他们必须离开德国;而一些则被殴打致死,一般估计有91人死亡。估计死于集中营的,大约有2,000-2,500人。之后,开始剥夺犹太人财产,并要求犹太人佩戴标记以作区别。1939年9月德国占领欧洲诸国后对犹太人大屠杀,受难犹太人约六百万(67%战前欧洲犹太人)。战后至今,于德国宣扬反犹太主义乃刑事罪[20]。
2022年艺术界盛事卡赛尔文件展中,部分作品因疑似对以色列情报局带有批判,或带有“抵制、撤资、制裁”运动的暗示,而遭抨击为反犹太主义[21]。2023年,德国警方录得5,164宗涉及反犹太之罪行,尤以十月七大屠杀后至为严重,犯人多为回教背景者[22][23][24]。
自从2023年10月哈玛斯突袭以色列爆发以巴冲突以来,有报道指中国大陆出现不少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反犹言论[25][26]。美国之音指中国大陆官媒发布曾有关“犹太人控制了政治”等涉及反犹阴谋论说法的报道,如中央电视台在10月时发布了《美国选战当中的以色列因素》节目片段,表示犹太人占美国人口的3%,却控制着70%的美国财富,并说犹太人透过钞票和选票影响政府等。以及多种历史谬误等在互联网上传播[27]。
美国之音引述唐靖远的分析说法:“在中共的政治意识形态中,始终是把以色列视为是美国在中东的一个“代理人”,所以反犹太、反以是它的本质,其实是反美。”,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侍建宇在接受访问时提出其他看法。他表示综观中国大陆历史上没有反犹太的传统,故中国大陆政府的反犹太论调其实并非源自中国大陆,而是来自中东地区的民间讨论,最终两位分析家一致认为,这些近代以来的新兴风潮,是为了要达到插足中东国际政治,最终实现领导全球新秩序的策略性手段[28][29]。
2024年1月,CNN报道指反犹太主义内容在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上激增[30]。此报道遭到陈卫华批评,并认为按照CNN的逻辑,联合国甚至“全世界大多数”人都在煽动反犹太主义,因为他们都批评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径[31]。
二战前与二战期间,美国的反犹与排犹环境为犹太人从欧洲逃脱纳粹的迫害造成了障碍。二战期间逃难的犹太人不少被美国移民局拒绝入境。著名的事件包括1939年的“圣路易斯”号事件。二战后则有三K党持续针对犹太人几十年。2018年10月27日,发生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造成11人死亡。201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波威市恰巴德犹太教堂再度发生枪击,造成1人死亡[32]。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间,美国校园反犹太风气加剧,常春藤大学内针对犹太师生之暴力源源不绝[33][34][35][36][37][38][39][40],备受欧美政府及舆论非议,尤以哥伦比亚大学最严重,无数报道揭发其校内之亲巴勒斯坦师生鼓吹屠杀[41][42][43][44][45][46][47][48][49][50][51],大肆宣扬“犹太人操控政府[52]、“犹太人是贪婪白人资本家”等阴谋论[53][54][55][56][57][58][59][60],更令他们连番遇袭,每日回校提心吊胆,惟校方未严肃应对[61][62][63][64][65][66][67]。而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则有亲巴学生于一次集会声援哈马斯而跟犹太学生打斗[68]。
美国国会参议院遂于2023年12月办听证会,传召诸位常春藤大学校长问责,而美国众议院于12月13日以303-126票通过决议,谴责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在内之校园反犹太暴力[69],再于2024年5月1日以320-91票通过决议,采纳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Alliance,IHRA)对反犹太主义之定义[70][71],要求诸校跟从[72]。
2024年5月,哥伦比亚大学三名高层处理犹太师生投诉期间,因嘲讽他们“为筹款而投诉”,招惹使用“反犹太比喻”(antisemitic tropes[73][74][75])之嫌疑,于7月遭停职[76][77][78][79][80][81][82],事件备受美国政府、国会两党议员及不少媒体非议。相关人等于8月离职[83][84][85][86]。尽管记录在案之大学校园反犹太事件(antisemitic incidents)高达数以千计[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以左派为主之亲巴学者矢口否认,坚称反对犹太人之民族自决“并非”反犹太,而是“言论自由”[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哥伦比亚大学之专责小组,会见逾五百名学生,并先后于2024年3月[110]及8月公开调查报告[111],指校内反犹太风气盛行,犹太学生长年受欺凌,而校方疏于保护,未有按《民权法案[112]》遏止相关暴力。暴力事件[113][114][115][116][117][118][119]包括头戴“基帕”(kippah)之犹太学生持续遇袭、他们安于宿舍之“门框经文盒”(mezuzah)不断受破坏等,更指不少人藉“反锡安主义”散播反犹太思想,以“锡安主义者”(Zionist)为“犹太人”(Jew)之“代号”理证对犹太学生之欺凌,情况亟待改善。报告一出,争议不绝[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
美国内监察反犹太暴力之组织有StopAntisemitism[134]、Hillel International[135]、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136]、American Jewish Congress[137]、反诽谤联盟[138][139]、Auschwitz-Birkenau Memorial Foundation[140]、Simon Wiesenthal Center[141]、Combat Antisemitism Movement[142]等。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早期对犹太人未有大的敌意,直到他与追随者迁到麦地那后,与当地犹太人的不和逐渐加剧。[143]穆罕默德首先驱逐麦地那的两个犹太部落:盖奴卡族和纳迪尔族。627年的壕沟之战后,麦地那的穆斯林围攻另一个犹太部落古莱扎族,古莱扎族投降后,其男丁被屠杀(可能多达900人),妇女及儿童则沦为奴隶。[144][145]
据犹太历史学家莱昂·波里亚克夫(法语:Léon Poliakov)的研究,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犹太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其社群活动也非常活跃。当时的法律或社会观念并没有限制犹太人从事任何经济活动。许多犹太人跟随着穆斯林,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家园和犹太人社区。巴格达的高官也将其资产委托给犹太银行家打理。犹太人在海上货物买卖和奴隶贸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更有甚者,基督教纪元10世纪波斯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Siraf的地方长官也由犹太人担任[146]。
从11世纪开始,各地逐渐出现一些迫害犹太人的事件[147]。1066年的格拉纳达大屠杀中,安达卢斯的全部犹太人惨遭灭绝[148]。在中世纪的北非[149]、埃及[150]、叙利亚[151]和也门[152],也发生了数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
当时控制着伊比利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穆瓦希德王朝比穆拉比特王朝奉行更彻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因此对待统治范围内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这两类人被统称为“吉玛人”,阿拉伯语:ذمي)更为苛刻严酷。大量犹太人和基督徒被驱逐出摩洛哥和安达卢斯[153]。犹太人面对仅有的改宗皈依或种族灭亡的两个选择时,最终决定集体外迁。当时包括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家族在内的许多犹太人向东迁移到较为宽容的穆斯林国家,而另一部分犹太人则被迫向北进入基督教日渐兴盛的西欧和中欧地区。[154][155]而从15世纪起,摩洛哥的犹太人被限制居住在称为“犹太人区”(阿拉伯语:الملاح, 希伯来语:מלּאח)的特定社区内[156]。
沙特阿拉伯有教科书宣扬反犹太的观点,描述犹太人的起源是猴子和猪。这些教科书在国外的穆斯林社群中也有使用。然而此类经文原意仅为指责部分钻律法漏洞而破坏安息日的犹太人,而非攻击全体犹太人[157][158]。
Steven K. Baum在《Antisemitism Explained》一书中提到逊尼派最重要的圣训集《布哈里圣训实录》有58项反犹太人的提及。[159]
一些被指为反犹的穆斯林言论引用《穆斯林圣训实录》41:6985的记述:“复生日不会来临,直到穆斯林杀戮犹太人。当穆斯林追杀犹太人,他们藏于石头和树木后时,石头和树木就会喊:‘穆斯林!安拉的仆民!我后面的就是犹太人,快来杀他!’但厄尔盖德树不会这样,因为它是犹太人的树。”[160]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也采用这段圣训为其宪章第7条的一部分。[161]
2012年1月,在法塔赫成立47周年纪念活动上,巴勒斯坦政府穆夫提穆罕默德·侯赛因(Muhammad Hussein)说《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的可靠圣训都说:“那时刻不会来临,直到你们与犹太人战斗,犹太人将会藏于石头或树木后,而石头或树木就会喊:穆斯林,安拉的仆民,我后面有犹太人,快来杀他。厄尔盖德树是例外。”他说人们看到以色列的定居点和殖民区被厄尔盖德树围绕不用奇怪。以色列认为他的讲话是呼吁杀死所有犹太人的仇恨言论。[162]
2013年,埃及宗教捐助部长塔拉特·阿菲菲(Talaat Afifi)在电视上表示:“我希望先知穆罕默德的话可以实现:‘审判日不会来临,直到穆斯林与犹太人战斗,犹太人将会藏于石头和树木后,可是石头和树木就会喊:穆斯林,安拉的仆民,我后面有犹太人,快来杀他。厄尔盖德树是例外,因为它是犹太人的树。’我们完全相信这片土地(指以色列)的将来是由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决定。”[163]他的这番言论被以色列视为反犹。[164]
2015年10月,巴勒斯坦的伊玛目Sheikh Khaled al-Mughrabi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讲道时指犹太人将会在该寺外面兴建一座崇拜魔鬼的庙宇,又引用上面的“石头和树木都会说话”的圣训指出穆斯林将会歼灭犹太人。[165][166]
近年西欧国家的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加剧,穆斯林袭击和恐吓当地人,穆斯林袭击犹太人的事件亦增多,引致西欧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人数上升,2015年约有1万名西欧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是近年新高。[167]
在也门兴起的胡塞武装组织,以“以色列去死,诅咒犹太人,伊斯兰必胜”为口号。[168]
有指《神奇宝贝》是犹太人的一项阴谋,意图使儿童背弃伊斯兰教。谣言又指“Pokemon”一词在日语的意思是“我是犹太人”。任天堂公司已经否定谣言。[16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