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橢球星系(英語:Dwarf spheroidal galaxy,縮寫:dSph)是天文學中的一個術語,使用在小且低亮度的星系。它們的塵埃很少,擁有較老的恆星族群。它們是在本星系群中發現的,幾乎都是銀河系仙女座星系(M31)的伴星系。雖然在外觀和性質上與矮橢圓星系相似,例如很少或根本沒有氣體或塵埃,也沒有最近的恆星形成,但它們的形狀近似於扁球體,並且亮度通常更低。

Thumb
Thumb
NGC 147(左)和天爐座矮星系(右)。這兩個是最早被發現的矮橢球星系。

發現

儘管dSphs的半徑遠大於球狀星團的半徑,但由於它們的光度和低表面亮度,而很難找到它們。矮橢球星系的光度範圍很廣,已知的矮橢球星系的光度跨度有好幾個數量級[1]。它們的光度非常低,以至於亮度最低的已知矮橢球星系小熊座船尾座天龍座中矮星系的質光比(M/L)比銀河系[2]。矮橢球星系也幾乎沒有氣體,也沒有近期的恆星形成[3][4]。當涉及到本星系群時,dsph主要出現在銀河系M31[5][6]

1938年發現的第一批矮橢球星系是在玉夫座和天爐座[2]。截至2007年,史隆數位巡天又發現11個dSph[7]。到2015年,又發現了更多的超黯淡dSph,都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8]。2015年,在暗能量調查中發現9個潛在的dSph [9]。每一個dSph都是以它門所在的星座命名,例如人馬座矮橢球星系,所有組成這些星系的恆星,通常都是年齡遠大於10-20億年,而形成的時間跨度也長達數十億年[2]

例如,船底座矮橢球星系中,98%的恆星年齡大於20億年,它們是在30、70和130億年前三次爆發過程中形成的[2]。船底座的這些恆星也被發現缺乏金屬[10]。這與星團不同,因為星團中的恆星無論多寡,都是同時形成的恆星,而矮橢球星系經歷了多次恆星形成的爆發[2]

暗物質的證據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