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帽溪戰役(法語:Bataille de Mao Khê),越盟稱爲黃花探戰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Hoàng Hoa Thám),發生於1951年3月23日至3月28日,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的一場交戰。由二戰英雄讓·德·拉特爾·德·塔西尼領導的法蘭西聯盟軍擊敗了武元甲將軍指揮的越軍。
在永安戰役遭受慘敗後,武元甲決定攻擊法國的後勤中心海防港,他選定海防以北32公里的帽溪作為打破法軍防線的突破口。他希望第316師在第308師和第312師的輔助進攻下,足以擊潰守軍。
帽溪的防守極為緊缺。該地由數個前哨包圍,該鎮本身由摩洛哥殖民步兵的一個裝甲排駐守,位於該鎮以北一公里的煤礦開採區則由一小支游擊隊駐守,在鎮東則為塞內加爾第三十綜合營的一個連守著一座天主教教堂,法軍總共有400名守軍。
在3月23日進行牽制後,越盟稍晚開始襲擊帽溪的前哨。到了26日他們已經佔領了所有主要前哨,並準備對城市展開主攻。但法國海軍突如其來的砲火使得越盟的進攻稍微停滯。後塔西尼決定派遣第6海軍陸戰隊傘兵團和部分砲兵連前往援助被圍困的守軍。3月27日清晨,越軍第312師的第209團對煤礦發動大規模進攻,駐守在該地的法軍不斷抵抗,在子彈耗盡後巧妙的撤退至城鎮中。
3月28日凌晨2點,越盟向該鎮開火。第308師發動了數次大規模步兵進攻,但被布置得當的法軍大砲擊退。越軍最終攻入了城鎮,與法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越軍在該天早上稍晚撤出。
法軍的傷亡很少,僅有190人,而越軍在法軍的火砲和交戰下死傷慘重,超過3,000人傷亡。但武元甲的部隊傷亡遠少於兩個月前的永安戰役,使其於5月發動底江戰役,但最終失敗撤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