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氫去氧嗎啡(dihydrodesoxymorphine,簡寫Desomorphine,商標名Permonid),俗名鱷魚(krokodil),是嗎啡的衍生物,擁有快速而強效的類鴉片藥物的鎮靜、止痛效果。[1][2][3][4] 該藥物在1932年首次合成,並在1934年取得專利。[5]在瑞士,二氫去氧嗎啡以Permonid[6]的商標名販售,當時被描述為嗎啡的優良替代品,相比之下開始作用的時間快速,作用期間短暫,而噁心與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皆較為輕微。在等劑量下的作用強度是嗎啡的8~10倍。[7]
臨床資料 | |
---|---|
商品名 | Permonid |
其他名稱 | Desomorphine, dihydrodesoxymorphine, Permonid |
依賴性 | 生理依賴性:非常高 心理依賴性:非常高 |
成癮性 | 非常高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427-00-9 |
PubChem CID | |
ChemSpider | |
UNI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6.406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17H21NO2 |
摩尔质量 | 271.36 g·mol−1 |
3D模型(JSmol) | |
| |
|
二氫去氧嗎啡曾經在瑞士與俄羅斯作為舒緩嚴重疼痛的止痛藥出售,當時的商品名為Permonid。[8]
二氫去氧嗎啡在2010年開始重獲國際媒體的注目,當時在俄羅斯非法合成這項藥物的數目遽增,可能是因為它能利用可待因來相對簡單的合成出來的關係,而可待因是非處方藥,在藥局能簡單購入。在2003年的西伯利亞,私製的二氫去氧嗎啡第一次被查獲,當時俄羅斯官方正在追查一件重大的海洛因製造及走私案。從那時開始,自製的二氫去氧嗎啡橫掃了俄羅斯及前蘇聯加盟國等地。[8]
該藥物可用類似從偽麻黃鹼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的程序合成,而所需的可待因及碘能從藥局所售的非處方箋藥物取得,磷則能從火柴盒上的點火片獲得。[9]這樣產出的二氫去氧嗎啡就像類似過程產生的甲基安非他命一樣,被過程中的多種毒性化學物質所污染。俄羅斯口語上的自製二氫去氧嗎啡稱作鱷魚(Krokodil,俄语:крокодил),可能是藥物前驅物α-chlorocodide的諧音,或是因為吸食者皮膚的潰爛、類似鱷魚的外表而得名。[8]由於海洛因不易取得,而二氫去氧嗎啡的合成相對簡便,造成該毒品的施用人數持續增加。[10]在2012年,俄羅斯當局對於含可待因藥物的販售頒布了新限制,部分打擊了二氫去氧嗎啡在俄羅斯的施用。[11]施用該毒品的人數在俄羅斯約有100,000人,在鄰國烏克蘭也有約20,000人。[10]在波蘭的一例毒品過量死亡案例,據信也與二氫去氧嗎啡的使用有關,並且經過了數位前俄羅斯公民的證實。[12]
非法生產的二氫去氧嗎啡通常使用汽油、火柴、硫酸等便宜材料成,合成後常常未去除合成過程中的大量有毒物質如碘、磷等,pH 值甚至常常可以低到 3 左右。直接注射這樣的藥物會直接傷害身體組織,如皮膚、血管、骨頭、肌肉等,長期施用的人可能面臨截肢的命運。[7]使用藥物經常造成施用者感染壞死性筋膜炎,而大規模的組織壞死、感染,也使得該藥物獲得了殭屍藥(flesh-eating drug)的別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該藥物本身並不會造成如此的傷害。[13]施打毒品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了壞疽、靜脈炎、血栓、肺炎、腦膜炎、敗血症、骨髓炎、肝腎損傷、腦損傷、及愛滋病感染等。[10]施打者若沒有正確將藥物注入靜脈的話,注射處會形成膿瘍,最終導致該處組織壞死。[7]動物試驗表明了相對於嗎啡而言,二氫去氧嗎啡擁有較高的毒性,較高的鎮痛能力,同時造成更嚴重的抑鬱,更積極的消化作用,也抑制了組織的厭氧呼吸作用。[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