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图姆库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赫圖姆庫里·弗拉吉(土庫曼語:Magtymguly Pyragy,波斯語:مخدوم قلی فراغی,羅馬化:Makhtum Qoli Faraghi,約1724年 —約1807年)[1],通稱馬赫圖姆庫里,伊朗裔土庫曼精神領袖、哲學詩人、蘇菲派信徒和旅行家,土庫曼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亦被後世學者為土庫曼文學的先驅者及奠基者[2]。
生平
馬赫圖姆庫里出生於今伊朗貢巴德卡武斯附近的哈季伊古尚村[3],當地鄰近今天的土庫曼,時為薩法維王朝屬地[4],父親多夫列特馬梅德·阿扎迪為當地鄉賢,通曉文學及蘇菲主義思想,受到鄉民尊敬[5]:169-170。馬赫圖姆庫里的生年不詳,出生年份有1724年、1727年、1733年等說法[6],其中1724年出生之說法被土庫曼政府所接受,並廣為流傳[7]。他早年在父親任教的鄉村學校就讀,並學習了《古蘭經》、波斯語、阿拉伯語及土庫曼語[8]:12-13,亦學習了制氈、打鐵及首飾製作工藝[9]。長大後,馬赫圖姆庫里雲遊各地,先後在布哈拉、希瓦的學校繼續深造,後回到家鄉,成為首飾工匠,並接觸了波斯、亞塞拜然、中亞各地的文學作品[6][10]。
離開學校後的馬赫圖姆庫里畢生周遊列國,到過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亞塞拜然等地。而文獻史書對馬赫圖姆庫里的家庭生活記載不多,但他曾為一位名叫曼莉的女性寫下了一些愛情詩,但兩人最終沒有成婚[6][11]:13。大約在1807年,馬赫圖姆庫里逝世[11]:11,安葬於今哥勒斯坦省的塔蓋耶加迪姆,不少蘇菲派信徒會前往其墓地朝聖[5]:169[11]:13。
文學
馬赫圖姆庫里深受伊斯蘭教薰陶,其詩歌多體現了蘇菲派的哲學理念,並強調《古蘭經》和《聖訓》的某些教義和實踐,描述了道德和精神目標,但也具有反律法主義的特徵,並非拘泥對宗教教義的解釋,這令他與其他反律法主義的詩人相異[5]:175-180[12]:11。而在作品語言方面,他將中亞可汗的宮廷語言古典察合台語引入了土庫曼詩歌,並融合了許多土庫曼語言特徵,體現了中亞詩人在創作中逐步使用突厥語替代波斯語的趨勢[13][14]。而在內容方面,其詩歌對土庫曼地區的社會現實有深刻的反映,具有土庫曼的生活氣息,亦體現了他對土庫曼民族統一的憧憬,亦體現了對高尚美德的尊崇,具有音節性並通俗易懂,在蘇聯統治時期,其作品由學者別爾迪·凱爾巴巴耶夫整理出版,漸為土庫曼以外的世人所知曉[5]:175[15],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漢譯版的《馬赫圖姆庫里詩集》[16]。
影響及評價
在現代土庫曼,馬赫圖姆庫里的詩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地位僅次於《古蘭經》[12]:10,其被視為土庫曼民族的代表人物受到廣泛尊敬,終身總統尼亞佐夫曾在其著作《魯赫納瑪》肯定了馬赫圖姆庫里的成就[17][18],還稱他是「土庫曼人的喉舌」,尼亞佐夫的繼任者古爾班古力·別迪穆罕默多夫也肯定了其貢獻,認為他為土庫曼人民獲得了榮耀,給予土庫曼民族信念;曾整理出版其作品的凱爾巴巴耶夫也認為馬赫圖姆庫里關心土庫曼人民,其作品是土庫曼民族的財富,他還於1943年創作了一部紀念馬赫圖姆庫里的同名詩劇[19];而吉爾吉斯斯坦作家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則認為馬赫圖姆庫里豐富了東方詩歌藝術,是一位語言大師,值得土庫曼人民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也對其評價較高,認為其作品在土庫曼民族間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後世土庫曼與中國的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礎[15]:112[20]。土庫曼國內還有發行了紀念幣以紀念其貢獻[21],該國還有以他命名的大學(土庫曼國立馬赫圖姆庫里大學)[22]、城市(馬赫圖姆庫里市,舊稱卡拉-卡拉市,2004年改為今名[23])等[24]。
-
蘇聯1959年發行的紀念郵票
-
土庫曼2009年發行的10馬納特紙幣,正面印有馬赫圖姆庫里的頭像
-
蘇聯1991年發行的1盧布馬赫圖姆庫里紀念幣
-
土庫曼發行的50馬納特馬赫圖姆庫里紀念幣,2014年發行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