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趙廷美(947年—984年),字文化,宋朝宗室、大臣,為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四弟,原名匡美,为宋太祖避諱後改光美,又避宋太宗讳,最后定名廷美。官至檢校太尉、開封府尹、兼中書令、永興軍節度使,爵封秦王。宋太宗即位後屢屢貶斥,最後以憂悸而卒。太宗下令追封其弟廷美為涪王,諡號悼。宋真宗時恢復其秦王爵位和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河南尹之職,宋仁宗時贈太師、尚書令,宋徽宗時追封為魏王。
魏悼王 趙廷美 | |||||||||||
---|---|---|---|---|---|---|---|---|---|---|---|
北宋 涪陵縣公 追封 魏王 | |||||||||||
北宋 檢校太尉、開封府尹、兼中書令、永興軍節度使 追贈 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河南尹 太師、尚書令 | |||||||||||
國家 | 北宋 | ||||||||||
時代 | 北宋初期 | ||||||||||
主君 | 宋太祖→宋太宗 | ||||||||||
姓 | 趙姓 | ||||||||||
名 | 原名 光美 改名 廷美(太平興國初) | ||||||||||
字 | 文化 | ||||||||||
封爵 | 齊王(976年11月21日)[1] 秦王(979年11月21日)[2] 涪陵縣公(982年6月19日)[3] 涪王(984年2月20日)[4] 秦王(997年7月12日)[5] 魏王(1101年)[6] | ||||||||||
族裔 | 漢族 | ||||||||||
祖籍 | 涿郡保塞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 | ||||||||||
出生 | 後晉出帝開運四年(947年) | ||||||||||
逝世 | 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 38歲 | ||||||||||
| |||||||||||
封為魏王。娶张令铎女楚国夫人。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逝世後,流傳著燭影斧聲疑案,懷疑太祖是被三兄赵光义謀殺的。
光義即位後,提出了“金匱之盟”一說,表示太祖生前就已經承諾杜太后,寫下誓書,要將帝位傳給光義。當時民間有“杜太后遺命:先传光义,再传光美”的传闻。
赵廷美本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为秦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如京使柴禹錫控告趙廷美驕恣,趙普又指使知開封府事李符,誣告趙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他變」。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趙廷美謫任西京留守,暗中與兵部尚書盧多遜勾結。事敗,罷留守。降为涪陵县公。
雍熙元年(984年)至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因憂悸成疾而卒。詔封為涪王,諡曰悼。咸平二年(999年)閏三月,改葬梁縣新丰鄉(即今陵頭鄉)[9]。
在《包公案》(《后为《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中稱为秦王,因不满其兄太宗不遵祖制,欲谋反而被废,但宋太宗仍封其子赵珏为王,称襄阳王,后襄阳王叛乱,被包拯等剿灭。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