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萬人頭砲臺,是位於基隆市中山區的一處砲台遺址,過去曾是台灣日治時期基隆要塞司令部的要塞轄內設施,目前尚未具有文化資產身份。
萬人頭砲臺位於基隆港西岸岬角萬人堆鼻旁,在中法战争時期,劉銘傳曾在鄰近火號山附近興建仙洞砲台(Fort Clement)和仙洞鼻砲台(Fort Lutin),法軍佔領後,該設施亦未加以利用。後因砲台已逐漸往高處發展而廢棄。 台灣於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接受日本統治後,日軍隨即起調查和測繪基隆各砲臺之標高和配備,基隆要塞砲兵大隊於明治三十三年(西元1901年)11月始建萬人頭砲臺,完成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8月[1][2],設施鄰近於基隆燈塔。該系統屬海防型砲台,與附近的白米甕砲臺[3]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西岸及外海。成為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防線。
1920年,基隆要塞在整編之時,軍備隨之縮編,萬人頭砲臺撤除火砲為預備砲台。昭和9年(1934年),根據根據要塞再整理修正計畫要領之內容,萬人頭砲臺遭到撤去。並在1936年撤去鉄鋼製九粍連射加農砲[4]及1940年撤去鋼銅製九糎速射加農砲[5]。
萬人頭砲臺系統依照萬人頭沿岸周圍地形而興建,原設施設有砲台兩門,以及砲側庫、火藥支庫、彈廠、炸藥填實所、裝藥調製所、兵舍、儲水所、監守衛舍、廁圊等設施。現僅存部份結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